第四十四章 危言高论
虽然已年过半百,董太后仍然仪态万千,雍容华贵,给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感。
偎依于她怀内的那个负气含灵的小孩向介也曾抱过,正是那惹人喜爱的皇子刘协。
与刘宏正在详谈的乃是羽林左监许永,其旁站立一人向介竟然相识。
此人就是曾与他同赴邪马台的乐安解梦大师周宣,周孔和。
只闻许永正向刘宏介绍周宣解梦如神的离奇故事。
“昔日孔和为乐安郡吏。太守杨沛梦人曰:‘八月一日曹公当至,必与君杖,饮以药酒。’使宣占之。
是时黄巾贼起,孔和对曰:‘夫杖起弱者,药治人病,八月一日,贼必除灭。’至期,贼果破……”
刘宏见襄楷已至,自是大喜,忙呼其上前。
向介与刘宏、董太后行礼完毕后再与周宣颔首问候。那边厢,刘宏已迫不及待说道:
“幽州与凉州两地之事想必公矩已有所闻。
如今幽州已定,而凉州尚烽烟四起。吾欲遣大将军率军前往相助前将军,公矩意下如何?”
“兵法有云:不战而胜善之上善。”
向介早已胸有成竹,故能不假思索就回答刘宏。
刘宏闻言大喜,忙相“襄楷”请教。
旁边的董太后虽然没有与“襄楷”先生有过接触,但早已从刘宏口中知悉其神机妙算。
此刻闻这个方士居然大言不惭,认为能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平定凉州之乱,心中自是大感惊奇,停下与刘协玩耍,侧耳倾听。
许永与周宣更是殷切欲知此皇上身边的红人有何良策可解此局。
“乱民首领王国为韩遂,马腾罢黜后,谁人接替其位?”向介问道。
“汉阳人阎忠。”刘宏如今对国家大事亲力亲为,所以脱口而出就能回答“襄楷”的问题,
“请问黄巾初乱之时,阎忠为何人部下?”
“前将军皇甫嵩。”刘宏果然对这些年的国家大事所知甚详,“只是不知为何后来阎忠会弃官遁逃。”
“楷闻其时皇甫将军勇冠三军,阎忠劝其趁天下大乱之时兵变。
然皇甫将军对朝廷忠诚赤胆,自不会叛道违经。
阎忠见皇甫将军不纳其言,才逃至关外。”
接着,忧心向介娓娓道出其计:
“阎忠乃凉州名士,故韩遂与马腾才奉其为首。
如今皇上只需命皇甫将军修书一封与阎忠,书中当提两人昔日之情及许其肯为内应合破凉州大军之事。
当然,此书需落入韩、马两人之手。
两人生性多疑,凉州军内必生内讧。
争权之际必致土崩瓦解,皇上自可安坐京师以享渔翁之利矣。”
“此离间计甚妙!联即修书命皇甫将军依计而行。”
刘宏喜上眉梢,立亲写诏书,命人快马加鞭出京送与皇甫嵩。
国事已决,刘宏仍是忧心如惔,对襄楷等人说出一件昨夜发生在其寝宫的怪事。
“昨夜梦廻,惊见桓帝怒责与联。
其言:‘宋皇后有何罪過,而聽用邪孽,使絕其命。渤海王悝,既已自貶,又受誅斃。
今宋氏及悝,自訴於天,上帝震怒,罪在難救。‘
此梦殊明察。众位卿家可否为联详解此梦?”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向介心中暗叹:此事牵连甚广,如要寻根究底需追溯到延熹八年(公元一六五年)的正月。
其时贵为勃海玩的刘悝乃当时皇帝汉恒帝刘志的亲弟弟,然其素行险僻,多僭傲不法。
北军中侯陈留人史弼上密咒弹劾刘悝意图谋反。
后来果然东窗事发,然桓帝不忍心诛条自己的亲弟,只将他贬为“瘿陶王”,仅留一县封邑与他。
刘悝当然不会就此罢休,于是暗中联络中常侍王甫,承诺若王甫能助其复国封王,当以五千万钱酬谢。
然王甫尚未成事,桓帝已于永康元年(公元一六七年)十二月驾崩。遗旨命刘悝复为勃海王。
刘悝认为此乃其兄之意,并非王甫相助之果,遂拒付五千万钱予王甫。
一个月后,怀恨在心的王甫终于抓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此时皇太后窦妙与其父大将军窦武,因桓帝无后,二人商量过后,便策立河间国解渎侯刘宏(也就是当今圣上)继承帝位。
窦武遣光禄大夫刘儵与中常侍曹节领中黄门,虎贲军,羽林军一千多人于建宁元年(公元一六八年)正月二十日将刘宏接到夏门亭。
大将军窦武亲自持节以皇太子,皇子专用的青盖车将刘宏迎进皇宫之内。
而其时民间谣传勃海王刘悝恨其兄不传位与他,便思谍谋反,欲领兵夺抢诏书。
王甫见时机成熟,忙暗中密告与司隶校尉段熲,诬告与刘悝关系非比寻常的中常侍邓飒与中黄门董腾。
段熲,字纪明,壮年之时乃东汉名将。与皇甫规皇甫威明,张奂张然明并称“凉州三明”。
段熲与羌人作战上百次,斩敌数万。可惜后来入朝为官之后,为保富贵,便与中常侍王甫狼狈为奸。
段熲将郑飒逮至北寺狱,指使尚书令廉忠诬告郑飒等人欲谋权篡位,改立刘悝为帝。结果自是可想而知。
熹平元年(公元一七二年)十月,刘宏下令冀州刺史将刘悝逮捕审问。
最后刘悝与其妃妾十一人,子女大十人,使女二十四人皆死于狱中。
勃海国之傳,相以下官员全部伏诛。而王甫等十二人反而有功封侯。
刘悝平素无法无天固然死有余辜,但其非死以叛国之罪。
最可怕之处是祸及妻儿将相等无辜人士。此案当然乃血案一桩。
刘宏其时执政不久,尚不谙朝事,排除异己亦是情有可原。但诛杀宋皇后却是其不可饶恕之举。
建安四年(公元一七一年),刘宏年满十六,于正月举行加冠礼,大赦天下。
七月,他封执金吾宋酆之女为皇后,宋皇后虽然知书识礼,却非国色天香美人,年少气盛的刘宏,对此肯定心怀不满。
然宋皇后一直循规蹈矩,刘宏亦无可奈何,难找籍口将其罢免。
数年后,后宫妃嫔相互争宠,同施宫心计,对宋皇后谗言诬陷。
此时,中常侍王甫竟落井下石,只为勃海王刘悝皇妃正是宋皇后的姑母。
王甫担心宋皇后日后为其姑母报仇,遂联合太中大夫程阿一齐诬告宋皇后以旁门左道之术诅咒当今圣上。
刘宏正中下怀,立即下令将宋皇后的玺绶收缴。
宋皇后心灰意冷,自行至暴室投案,于冷宫中忧郁而死。
后来其父及兄弟受牵连齐被诛杀。
一些之前受过宋皇后恩惠的常侍,小黄门皆怜宋后无辜,一起凑足钱财,收葬宋皇后及其家属尸体归葬于旧茔地皋门亭。
罪有应得!向介再想,但看到刘宏一副魂不守舍,后悔莫及的神情。亦不想再加言语。
但周宣乃羽林左监许永带来为刘宏解梦的,不得不言。望着周宣左右为难,欲言又止的模样。
向介深明他为何会如斯惆怅,但此时之况,他亦是爱莫能助。
只见周宣双膝跪下道:“若皇上不降罪于草民,草民才敢直言!”
得到刘宏的首肯后,周宣以一言蔽之:
”还望皇上明察,俗语曰:梦由心生,此乃皇上良心受责才生此梦也!草民妄语,请皇上赐死!”
“此何祥?其可攘乎?“刘宏闻之色变。
“孔和言之有理矣!”
羽林左监许永刚烈忠贞,见圣上面色骤变,立站出来立直抒己见:
“宋皇后亲与陛下共承宗庙,母临万国,历年已久,海内蒙化,过恶无闻。
而虚听谗妒之说,以致无辜之罪,身婴极诛,祸及家族,天下臣妾,咸为怨痛。
勃海王悝,桓帝母弟也。处国奉藩,未尝有过。
陛下曾不证审,遂伏其辜。昔晋侯失刑,亦梦大厉被发属地。
天道明察,鬼神难诬。宜并改葬,以安冤魂。
反宋后之徙家,复勃海之先封,以消厥咎。“
“爱卿言之有理也。联会尽快还勃海王与宋皇后清白!”
刘宏此时虚怀若谷,可见他其实是有心改过的。
但,他会有这样的机会吗?
“公矩为何不发一言?”刘宏将其母董太后怀中的刘协接过来。
“汝等通通退下,联有要事欲与先生单独商讨。”
片刻功夫,偌大的永乐宫中只剩下刘宏,刘协,向介与董太后四人。
望着天真无邪的刘协,刘宏罕有的流露出无尽的父爱,抱着九岁的小天使重重的吻了数下,再将其放下,在刘协耳边细语道:“协儿,尚记得先生否?”
“记得!襄楷先生曾经抱过协儿。”
刘协竟然知道“襄楷”的名字,此言一出,刘宏与向介都为之一怔。
刘宏一直都称“襄楷”为“先生”或“公矩”,不知小刘协从何途径得知“襄楷”之名并铭记于心。
刘宏自是惊奇不已,向介心中则泛起阵阵感动涟漪,想不到穿越至此间尚有一个小孩子将自己随意的一抱铭记不忘。
“公矩与协儿有缘,他日可否替联义助此子?”刘宏看到襄楷为己子而动容,不失时机再提此事。
“草民无德无能,恐难负重任,若他日董侯有需,楷必为其竭尽绵力!”
这一刻,向介倒是吐出其肺腑之言,事后回想起今日之事,他亦不甚相信自己会如此与刘宏坦诚相对。
硬要一个理由的话,或者只能解释自己与刘协真的有缘吧!
“如此太傅之位……”刘宏此心意不死,再次试探襄楷这次是否肯做刘协之师。
“皇上!”
“联不会强人所难。”见襄楷仍不肯就范,刘宏大失所望亦只能无可奈何,唯有知难而退。
毕竟襄楷此奇人允助刘协己是作出一大让步了。得寸进尺似有贪心不足之嫌。所以刘宏立刻转移话题:
“联欲立协儿为太子,公矩意下如何?”
“此等国家大事,草民不敢妄语!”向介诚惶诚恐。刚刚有点松弛的神经再度绷紧。
“唉!公矩何惧之有?此间止有联与先生、母后、协儿四人而已。”
刘宏长叹一声,目中噙泪:“联意如何,公矩尚不明瞭乎?”
襄楷左右为难。
平心而论,他亦知政权斗争会令人泥足深陷,所以他才一再对此类问题退避三舍。
但这一次,他是真的能感觉到刘宏那股欲重振朝纲的决心,是以才虚心向自己请教。
再看如今天下,民不聊生,家园尽毁。自己尚在苟且偷生,明哲保身,似非正人君子所为也。
向介把心一横,自己虽沒有拯救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但力所能及之事又何妨一试?
起码对得住自己的天地良心,此生无悔。
想到这里,他终于鼓足勇气,准备向刘宏讲出一番早已在心中酝酿良久的振兴朝钢之改革方案。
事实上,如果向介此番话一经说出且为刘宏所纳,东汉末期的历史走向肯定会有翻天覆地的改变。
然世事冥冥中自有主宰,刚想开口献出良策的向介却为刘宏的一席话选择了急流勇退。
原来,刘宏见襄楷沉默不语,知道他在进退维谷间,立刻出言对其循循善诱。
想不到刚好将将向介已呼之欲出出的提议打断。
“联闻延熹九年,(公元一六六年)初,先生曾两次上书先帝端言该如何安邦兴国。
先生提到日月星辰影响国运,先帝杀无罪者,诛杀贤才,会祸及三世。才致宫女数千,先帝却未闻庆育。
如今联幸有二子,深信先生所言,才诚心向先生请教。
联观身旁群臣,唯上军校尉对联赤心耿耿,故联才组建西园八校尉,欲与此取代大将军之兵权。
再将宫中众常侍遣回原地,将朝中大权重执联之掌内。
联擬立协儿为皇子,从协儿之质,日后定比联强数倍。
吾大汉之繁盛全系协儿之身也!
倘协儿再得公矩相助,则联之江山,自能千秋万代,国强富盛矣!”
“皇上此言差矣!”向介闻刘宏之言,不知为何,气上心头。竟然向当今圣上道出了一番匪夷所思的斥驳之辞。
他当然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举动会让他劫数再避。
欲知后事如何,请续阅下章《贝齿玉言》。
偎依于她怀内的那个负气含灵的小孩向介也曾抱过,正是那惹人喜爱的皇子刘协。
与刘宏正在详谈的乃是羽林左监许永,其旁站立一人向介竟然相识。
此人就是曾与他同赴邪马台的乐安解梦大师周宣,周孔和。
只闻许永正向刘宏介绍周宣解梦如神的离奇故事。
“昔日孔和为乐安郡吏。太守杨沛梦人曰:‘八月一日曹公当至,必与君杖,饮以药酒。’使宣占之。
是时黄巾贼起,孔和对曰:‘夫杖起弱者,药治人病,八月一日,贼必除灭。’至期,贼果破……”
刘宏见襄楷已至,自是大喜,忙呼其上前。
向介与刘宏、董太后行礼完毕后再与周宣颔首问候。那边厢,刘宏已迫不及待说道:
“幽州与凉州两地之事想必公矩已有所闻。
如今幽州已定,而凉州尚烽烟四起。吾欲遣大将军率军前往相助前将军,公矩意下如何?”
“兵法有云:不战而胜善之上善。”
向介早已胸有成竹,故能不假思索就回答刘宏。
刘宏闻言大喜,忙相“襄楷”请教。
旁边的董太后虽然没有与“襄楷”先生有过接触,但早已从刘宏口中知悉其神机妙算。
此刻闻这个方士居然大言不惭,认为能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平定凉州之乱,心中自是大感惊奇,停下与刘协玩耍,侧耳倾听。
许永与周宣更是殷切欲知此皇上身边的红人有何良策可解此局。
“乱民首领王国为韩遂,马腾罢黜后,谁人接替其位?”向介问道。
“汉阳人阎忠。”刘宏如今对国家大事亲力亲为,所以脱口而出就能回答“襄楷”的问题,
“请问黄巾初乱之时,阎忠为何人部下?”
“前将军皇甫嵩。”刘宏果然对这些年的国家大事所知甚详,“只是不知为何后来阎忠会弃官遁逃。”
“楷闻其时皇甫将军勇冠三军,阎忠劝其趁天下大乱之时兵变。
然皇甫将军对朝廷忠诚赤胆,自不会叛道违经。
阎忠见皇甫将军不纳其言,才逃至关外。”
接着,忧心向介娓娓道出其计:
“阎忠乃凉州名士,故韩遂与马腾才奉其为首。
如今皇上只需命皇甫将军修书一封与阎忠,书中当提两人昔日之情及许其肯为内应合破凉州大军之事。
当然,此书需落入韩、马两人之手。
两人生性多疑,凉州军内必生内讧。
争权之际必致土崩瓦解,皇上自可安坐京师以享渔翁之利矣。”
“此离间计甚妙!联即修书命皇甫将军依计而行。”
刘宏喜上眉梢,立亲写诏书,命人快马加鞭出京送与皇甫嵩。
国事已决,刘宏仍是忧心如惔,对襄楷等人说出一件昨夜发生在其寝宫的怪事。
“昨夜梦廻,惊见桓帝怒责与联。
其言:‘宋皇后有何罪過,而聽用邪孽,使絕其命。渤海王悝,既已自貶,又受誅斃。
今宋氏及悝,自訴於天,上帝震怒,罪在難救。‘
此梦殊明察。众位卿家可否为联详解此梦?”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向介心中暗叹:此事牵连甚广,如要寻根究底需追溯到延熹八年(公元一六五年)的正月。
其时贵为勃海玩的刘悝乃当时皇帝汉恒帝刘志的亲弟弟,然其素行险僻,多僭傲不法。
北军中侯陈留人史弼上密咒弹劾刘悝意图谋反。
后来果然东窗事发,然桓帝不忍心诛条自己的亲弟,只将他贬为“瘿陶王”,仅留一县封邑与他。
刘悝当然不会就此罢休,于是暗中联络中常侍王甫,承诺若王甫能助其复国封王,当以五千万钱酬谢。
然王甫尚未成事,桓帝已于永康元年(公元一六七年)十二月驾崩。遗旨命刘悝复为勃海王。
刘悝认为此乃其兄之意,并非王甫相助之果,遂拒付五千万钱予王甫。
一个月后,怀恨在心的王甫终于抓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此时皇太后窦妙与其父大将军窦武,因桓帝无后,二人商量过后,便策立河间国解渎侯刘宏(也就是当今圣上)继承帝位。
窦武遣光禄大夫刘儵与中常侍曹节领中黄门,虎贲军,羽林军一千多人于建宁元年(公元一六八年)正月二十日将刘宏接到夏门亭。
大将军窦武亲自持节以皇太子,皇子专用的青盖车将刘宏迎进皇宫之内。
而其时民间谣传勃海王刘悝恨其兄不传位与他,便思谍谋反,欲领兵夺抢诏书。
王甫见时机成熟,忙暗中密告与司隶校尉段熲,诬告与刘悝关系非比寻常的中常侍邓飒与中黄门董腾。
段熲,字纪明,壮年之时乃东汉名将。与皇甫规皇甫威明,张奂张然明并称“凉州三明”。
段熲与羌人作战上百次,斩敌数万。可惜后来入朝为官之后,为保富贵,便与中常侍王甫狼狈为奸。
段熲将郑飒逮至北寺狱,指使尚书令廉忠诬告郑飒等人欲谋权篡位,改立刘悝为帝。结果自是可想而知。
熹平元年(公元一七二年)十月,刘宏下令冀州刺史将刘悝逮捕审问。
最后刘悝与其妃妾十一人,子女大十人,使女二十四人皆死于狱中。
勃海国之傳,相以下官员全部伏诛。而王甫等十二人反而有功封侯。
刘悝平素无法无天固然死有余辜,但其非死以叛国之罪。
最可怕之处是祸及妻儿将相等无辜人士。此案当然乃血案一桩。
刘宏其时执政不久,尚不谙朝事,排除异己亦是情有可原。但诛杀宋皇后却是其不可饶恕之举。
建安四年(公元一七一年),刘宏年满十六,于正月举行加冠礼,大赦天下。
七月,他封执金吾宋酆之女为皇后,宋皇后虽然知书识礼,却非国色天香美人,年少气盛的刘宏,对此肯定心怀不满。
然宋皇后一直循规蹈矩,刘宏亦无可奈何,难找籍口将其罢免。
数年后,后宫妃嫔相互争宠,同施宫心计,对宋皇后谗言诬陷。
此时,中常侍王甫竟落井下石,只为勃海王刘悝皇妃正是宋皇后的姑母。
王甫担心宋皇后日后为其姑母报仇,遂联合太中大夫程阿一齐诬告宋皇后以旁门左道之术诅咒当今圣上。
刘宏正中下怀,立即下令将宋皇后的玺绶收缴。
宋皇后心灰意冷,自行至暴室投案,于冷宫中忧郁而死。
后来其父及兄弟受牵连齐被诛杀。
一些之前受过宋皇后恩惠的常侍,小黄门皆怜宋后无辜,一起凑足钱财,收葬宋皇后及其家属尸体归葬于旧茔地皋门亭。
罪有应得!向介再想,但看到刘宏一副魂不守舍,后悔莫及的神情。亦不想再加言语。
但周宣乃羽林左监许永带来为刘宏解梦的,不得不言。望着周宣左右为难,欲言又止的模样。
向介深明他为何会如斯惆怅,但此时之况,他亦是爱莫能助。
只见周宣双膝跪下道:“若皇上不降罪于草民,草民才敢直言!”
得到刘宏的首肯后,周宣以一言蔽之:
”还望皇上明察,俗语曰:梦由心生,此乃皇上良心受责才生此梦也!草民妄语,请皇上赐死!”
“此何祥?其可攘乎?“刘宏闻之色变。
“孔和言之有理矣!”
羽林左监许永刚烈忠贞,见圣上面色骤变,立站出来立直抒己见:
“宋皇后亲与陛下共承宗庙,母临万国,历年已久,海内蒙化,过恶无闻。
而虚听谗妒之说,以致无辜之罪,身婴极诛,祸及家族,天下臣妾,咸为怨痛。
勃海王悝,桓帝母弟也。处国奉藩,未尝有过。
陛下曾不证审,遂伏其辜。昔晋侯失刑,亦梦大厉被发属地。
天道明察,鬼神难诬。宜并改葬,以安冤魂。
反宋后之徙家,复勃海之先封,以消厥咎。“
“爱卿言之有理也。联会尽快还勃海王与宋皇后清白!”
刘宏此时虚怀若谷,可见他其实是有心改过的。
但,他会有这样的机会吗?
“公矩为何不发一言?”刘宏将其母董太后怀中的刘协接过来。
“汝等通通退下,联有要事欲与先生单独商讨。”
片刻功夫,偌大的永乐宫中只剩下刘宏,刘协,向介与董太后四人。
望着天真无邪的刘协,刘宏罕有的流露出无尽的父爱,抱着九岁的小天使重重的吻了数下,再将其放下,在刘协耳边细语道:“协儿,尚记得先生否?”
“记得!襄楷先生曾经抱过协儿。”
刘协竟然知道“襄楷”的名字,此言一出,刘宏与向介都为之一怔。
刘宏一直都称“襄楷”为“先生”或“公矩”,不知小刘协从何途径得知“襄楷”之名并铭记于心。
刘宏自是惊奇不已,向介心中则泛起阵阵感动涟漪,想不到穿越至此间尚有一个小孩子将自己随意的一抱铭记不忘。
“公矩与协儿有缘,他日可否替联义助此子?”刘宏看到襄楷为己子而动容,不失时机再提此事。
“草民无德无能,恐难负重任,若他日董侯有需,楷必为其竭尽绵力!”
这一刻,向介倒是吐出其肺腑之言,事后回想起今日之事,他亦不甚相信自己会如此与刘宏坦诚相对。
硬要一个理由的话,或者只能解释自己与刘协真的有缘吧!
“如此太傅之位……”刘宏此心意不死,再次试探襄楷这次是否肯做刘协之师。
“皇上!”
“联不会强人所难。”见襄楷仍不肯就范,刘宏大失所望亦只能无可奈何,唯有知难而退。
毕竟襄楷此奇人允助刘协己是作出一大让步了。得寸进尺似有贪心不足之嫌。所以刘宏立刻转移话题:
“联欲立协儿为太子,公矩意下如何?”
“此等国家大事,草民不敢妄语!”向介诚惶诚恐。刚刚有点松弛的神经再度绷紧。
“唉!公矩何惧之有?此间止有联与先生、母后、协儿四人而已。”
刘宏长叹一声,目中噙泪:“联意如何,公矩尚不明瞭乎?”
襄楷左右为难。
平心而论,他亦知政权斗争会令人泥足深陷,所以他才一再对此类问题退避三舍。
但这一次,他是真的能感觉到刘宏那股欲重振朝纲的决心,是以才虚心向自己请教。
再看如今天下,民不聊生,家园尽毁。自己尚在苟且偷生,明哲保身,似非正人君子所为也。
向介把心一横,自己虽沒有拯救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但力所能及之事又何妨一试?
起码对得住自己的天地良心,此生无悔。
想到这里,他终于鼓足勇气,准备向刘宏讲出一番早已在心中酝酿良久的振兴朝钢之改革方案。
事实上,如果向介此番话一经说出且为刘宏所纳,东汉末期的历史走向肯定会有翻天覆地的改变。
然世事冥冥中自有主宰,刚想开口献出良策的向介却为刘宏的一席话选择了急流勇退。
原来,刘宏见襄楷沉默不语,知道他在进退维谷间,立刻出言对其循循善诱。
想不到刚好将将向介已呼之欲出出的提议打断。
“联闻延熹九年,(公元一六六年)初,先生曾两次上书先帝端言该如何安邦兴国。
先生提到日月星辰影响国运,先帝杀无罪者,诛杀贤才,会祸及三世。才致宫女数千,先帝却未闻庆育。
如今联幸有二子,深信先生所言,才诚心向先生请教。
联观身旁群臣,唯上军校尉对联赤心耿耿,故联才组建西园八校尉,欲与此取代大将军之兵权。
再将宫中众常侍遣回原地,将朝中大权重执联之掌内。
联擬立协儿为皇子,从协儿之质,日后定比联强数倍。
吾大汉之繁盛全系协儿之身也!
倘协儿再得公矩相助,则联之江山,自能千秋万代,国强富盛矣!”
“皇上此言差矣!”向介闻刘宏之言,不知为何,气上心头。竟然向当今圣上道出了一番匪夷所思的斥驳之辞。
他当然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举动会让他劫数再避。
欲知后事如何,请续阅下章《贝齿玉言》。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自身不保存任何数据,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