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王少与女人的爱恨情仇 » (七)、官场际会,游刃有余

(七)、官场际会,游刃有余

    1996年8月31日,县一中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开学的一应事宜。校长肖宜权站在学校大门口,饶有兴致地指挥一个站在梯子上挂横幅的老师,一会儿说:“高了,高了!放低点儿。”一会儿又说:“低了,低了!挂高十公分。”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折腾,肖校长终于满意地回到办公室去了。

    人们看这正对着南台山的一中大门口高高挂着的横幅写着:“热烈欢迎新同学”,两边的立柱也挂了一幅对联,右边从上到下写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左边从上到下写的是:“再苦不能苦孩子”。

    不多时,前来一中探路、注册的学生与他们的家长三三五五从这校门经过。不由分说,县一中又迎来了新学年最为忙碌的节点。

    这天晚上,王奇昌、谢燕夫妇敲开了一中校长肖宜权的家门。

    肖宜权看到是县黄叶公司的王总偕夫人来访,知道他是实权人物,不敢怠慢,笑容满面地拉他们来到客厅。

    待两人坐下后,肖宜权笑着问道:“今天是什么风,把你们俩吹来了?”

    王奇昌带点玩笑的口吻说:“谁不知道肖校长是我们大家的老师,早就应该来拜访。俗话说得好:‘我的儿子在你手中。’不来不行啊!”

    肖宜权说:“难道我会把你们的儿子吃掉不成?啊,对了,你小孩分在哪个班?”

    谢燕答道:“在中二班。现在要请肖校长多多关照。”

    肖宜权用右手扶了一下近视眼镜,应道:“好说,我这里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你们说,要我怎样关照?”

    人们看这肖宜权,长着一副清瘦修长的身材,常常带一副高度近视眼镜,逢人脸带三分笑,遇事帮人好热心,给人极具亲和力的感觉。他的学历不高,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文凭,能够在文化人聚集的教育战线,用短短十年时间从一所乡镇中学的普通老师一跃成为县一小的校长,进而晋升为列入县副局级编制的一中校长,是有他的优点的。

    王奇昌看到肖校长大度豁达,也放下顾虑,坦率地说:“我们做家长的能有什么奢望,响应古人讲的一句话:‘生子入学堂’,无非就是希望子弟:第一,日后能考上清华、北大最好,考个中山、华农也还说得过去。第二,要学好,政治上要求进步,日后要成为人之龙凤,不求进步也是不行的。其他的,我看没有什么了。”

    肖宜权听后说:“王总的想法很好,这也是其他家长的普遍要求。现在社会上不是流传着这样的口号吗:‘1、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2、提高一分,干掉千人!3、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4、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不拼不博一生白活,不苦不累高三无味!5、不像角马一样落后,要像野狗一样战斗!’哈哈哈!我看,我们双方加上你家小英,实际上是三方共同努力,你的要求不难达到。实际上,你的第二个要求我更愿意跟进。学校吗,教书育人,书教得好不好,学生是不是进了清华、北大,说实话,客观原因很多,有点说不好;但是,这育人吗,我是比较看重的,要让我的学生,也就是你们的子女成熟、上进,这点我不遗余力。就说学生入团、入党来说吧,我的态度是开放的。”

    谢燕一听,两个脸颊灿烂得像两朵粉红色的花朵,激动地说:“我家小英能来到肖校长门下读书,真是有福了。我看中一就让他把共青团加入了,让他多参加社会活动、多锻炼。一到年龄,争取高中阶段入党。校长,你会不会觉得我太贪心?”

    “不,一点也不。”肖宜权用力摇晃了一下他自己的脑袋,认真地说:“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向党、团组织靠拢。这样,老人家开创的事业才能后继有人。这对于我来说,也是很严肃的政治任务。”

    说到这里,肖宜权停顿下来看了一下王奇昌,然后继续说道:“这点,按过去的说法叫做德育,实际上我的考虑是多维的,还有一个体育怎么办?也要抓上去,不然误人子弟啊!我搞了个方案,要翻修学校的体育场,算起来要五万多块钱,我去找县财政局,他们一个劲地哭穷,说没有钱。我说,是你们的子女在我手下读书,他们三、四年后搞成了驼背鸭,不要怪我。我装模做样发了一通火,才要回两万块钱。唉!王总,你那里能捐赠一点吗?”

    王奇昌看到肖宜权变着法子要钱,实在高明,但转念一想:“黄叶公司的发展基金也不是我个人的腰包,不用白不用。”于是说道:“我们这一聊,一个感觉在我的脑海里油然而生,那就是:肖校长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物,有点相见恨晚哪!这样吧:明天上午,你叫学校的财务到我公司拿张支票去,我们捐赠一万元。行吗?”

    肖宜权的笑脸更加灿烂了。

    他立即说道:“行!行!行!我们来日方长,要你帮忙的事还有很多。这样吧,我们达成一个协议:你儿子的事情交给我,若是我没有办好,你打我的屁股;我的事情交给你,你看着办,办好办不好都没有关系。行吗?”

    王奇昌站起身,伸出手来与肖宜权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两人异口同声说道:“成交!”

    临别时,肖宜权站在门口小声说:“以后,东西就不用送了!我们在电话里联系。”

    王奇昌说:“悉听校长吩咐,我们多联系。”

    第二天,县一中的财务来到黄叶公司拿到了说好的一万元赞助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