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马踏祁连 » 第二十二章 县丞曹嵩

第二十二章 县丞曹嵩

    酒席虽然热闹,马暃觉得还是有点遗憾,一个是矮几,盘膝坐着或者跪坐实在是难受、别扭,时间长了哪儿都不舒服,还是想念后世的桌椅。

    一个是食物制作方法还比较简单,主要是羊肉等肉食。

    吃着中草药、喝着矿泉水、呼吸新鲜空气长大的羊味道着实不错,加点盐巴用水简单地煮一煮,肉和汤都好吃,但马暃还是怀念羊肉串、红烧羊肉、肚包肉、架子肉等美食。

    再一个是蔬菜品种单调,萝卜白菜也有,但没有后世的大、嫩、鲜美,也没有后世的好吃,炒菜这种平常事,在这个时代还比较少见。

    这边宾主尽欢,左近的县衙和县丞府邸就有点寂寞难名了。

    县长大人自己整了几杯高度白酒,关起门来,在书房自斟自酌。

    酒是马陵送的,正好用来消除马家带来的忧愁。

    酒到深处,情到浓处,县长大人的哀怨,犹如窗外的雾霾,在心中不断升起,占据着心灵每一寸空间。

    一怨朝廷,家中无势、手中无财,被发配到这鸟不拉屎的边塞。

    二怨马家,手下无人、掌中无权,在这广至县城说话都不带响的。

    三怨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勘定祸乱之能,关键时刻方知百无一用是书生。

    如今贵为县长,还需仰他人鼻息,君不见原县尉县丞的下场,徒呼奈何!徒呼奈何!

    可怜寒窗苦读十余年,好不容易举了孝廉,却被发配到边疆,被这野蛮之地、野蛮之人架空手中权力,犹如圈中待宰羔羊,一身本事、一肚子学问、一辈子的梦想,全都没有了用处,几乎化作了泡影,可悲、可叹、可怜!

    曹暠大人也在书房,手里拿着一卷圣人言,半天也没有翻动一下,最后索性把书简放下。

    情况来之前基本已经了解,本来心里还是有一些幻想的,毕竟自己代表的是郡里和世家大族,不是本地那些小门小户所能比拟的,根本不怵马家,正好可以一展拳脚,施展心中所学。

    可惜,现实很快就啪啪打脸,县长很识时务,已经基本投降马家,自己想干一些事,可惜手下属吏没有一人过来,县里只来了2个名为保护实为监视的衙役。

    想之前,自己在家族的豪言壮语,表现出来的意气风发,胸中的豪情壮志,不过是年轻人的可笑之言。

    如今,自己来广至已经三天了,公文一个都没见到,公务一个都没有处理过。

    憋屈,实在是憋屈,但又无处宣泄、无法宣泄。

    叹了口气,还是洗洗睡吧。

    酒宴到半夜才散,张华招呼着大家在县尉府邸休息,这地儿房间多,床铺被褥一应俱全,不愁没地方睡觉。

    第二天一早马暃等一干少年该练武的练武,该晨读的晨读,展现了少年人的生机勃勃。

    待日上三竿,马陵等人陆续起床,一夜宿醉,张华给大家安排了汤饭,给大家醒醒酒、养养胃。

    吃完饭后,马陵带着马暃、张择父子等人,先是去拜会了新任县丞曹暠。

    曹暠年龄不大,风度、气度都很不错,就是世家大族那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时不时的会显现出来,说话时喜欢鼻孔朝天,狂拽自己的学问,面对这些粗鄙武夫,有点目中无人。

    说到广志政务,夹枪带棒是免不了的,讽刺马陵不守规矩,只手遮天,不把县长、县丞当干部。

    曹暠终究是年轻,长于世家大族,没有受过社会毒打,有这些表现也不奇怪。

    马陵既不生气,也不反驳,始终乐乐呵呵的看曹嵩表演。

    好在曹嵩也比较识趣,有几分自知之明,气氛还不算太尴尬。

    特别是见到张择后,曹暠也是早有耳闻,以弟子礼拜张择,张择侧身让过。

    几人说起张择师承所在、游学经历、各种传闻,曹暠也是钦佩不已,文人那种不着痕迹的马屁,让马陵等人都觉得酸倒牙齿。

    张择这老狐狸,时不时的秀一下自己的年龄,左一口老夫,右一口老朽,惹得曹暠时不时的就要下拜。

    一番客气之后,马陵、曹暠两人一起拜会县长。

    马家已经提前把礼数做足,县长一甩昨天晚上的不快,愉快的收下财货,亲自出大堂迎接新任县丞县尉和张择这老匹夫,向两位再次表示了祝贺。

    一时之间几人臂言欢,言笑晏晏,说着说着就说到诗词歌赋、风花雪月,马陵等人也听不懂、插不上话,就早早告辞,留下张择、张越、曹暠等人与县令大人旁征博引、谈古论今。

    余下的日子,马陵也没有着急回,留在县城陪父母和小妹,闲暇时光主动上门,陪着曹暠走遍县城和周边。

    曹嵩虽然出生世家,有时有点倨傲,看不起人,不过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务实,对马家在广至的十七条政策措施深入了解之后,对比世家大族的一些做法,内心深处还是比较认可的,只是嘴里没有说出来而已。

    马暃这人虽然古文基础比较薄弱,但知识、见识还是有的,遇到问题的态度,看待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曹嵩很是佩服。

    官府的正式身份下来后,有了县尉这张官皮,以前没有在全县推广的措施,也在全县推广了,那些观望中的大户人家和胡人部落,在马家恩威并施之下,大多选择了低头,配合马家进行改革。

    少数负隅顽抗的,在马家的强力打击下,也都烟消云散,很快全县皆平。

    部落的头人们大多选择搬到县城里享福,一辈子哪过过这种安定生活,小日子爽地不要不要地,至于手下的那些牧民们交给了马家接收。

    至此全县算是落入马家之手,清点人口也有十万之众,跟以前上报的几千人口,差了近二十倍,不过税赋仍然按这个来报。

    马陵又借机拆散了大户人家的护卫,组建了500骑兵、500步兵的常备县兵力量,骑兵由王方、李蒙和马陵身边的亲信族人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