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西汉,开局诸吕之乱 » 第二十章:大朝会 下

第二十章:大朝会 下

    同时,通过这几次举荐,刘弘也可以看出,陈平是打算将最重要的少府留到最后来说。

    那么目前还有太常、宗正、郎中令、少府以及刘揭退下来之后的典客五个九卿职位没有定下。

    按照刘弘的预计,郎中令陈平是一定会拿走的。

    郎中令掌握着郎卫这一军队系统,是汉朝守护长安的三大武装力量之一。

    郎中令更是守卫皇帝的贴身力量,如果这个官职被刘弘拿走,那么刘弘是很容易就可以彻底掌控这支军队。

    所以,依照陈平的性子,郎中令他一定会拿到手。

    太常这个位置,陈平也很有可能拿走。

    因为在汉朝的时候,太常的权利少是很大的,地位也是很高的,位列汉朝九卿之首。

    这个位置就算不看他的权利,就单凭他的地位,陈平也会拿这个官职去拉拢大臣。

    至于剩下的宗正和典客,那么很有可能会被陈平让给刘弘,一次来堵住长安官胥和百姓的嘴。

    “须昌侯赵衍于高祖为关中王时提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为高祖出关中奠定基础。使得高祖成功平定三秦。”

    听的陈平的话,刘弘有点懵逼。

    这家伙是谁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是韩信提出来的吗?

    怎么变成这一个谁都不认识的家伙了。

    刘弘虽然心里疑惑,但是并没有提出来,更不用说借此来反驳陈平了。

    因为就依靠陈平的智慧,他不可能将韩信的功劳硬是活生生的塞在别人的身上,这会让他受到功臣的针对。

    毕竟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今天你能把韩信的功劳按到这个家伙的身上,明天你是不是就能把我的功劳安给其他人?

    看着陈平依旧在滔滔不绝的介绍这一位的功高劳苦。

    刘弘也给自己提了个醒,要想真正了解汉初的历史,特别是这几位功臣,到底做了哪些贡献?有哪些才能?

    还是需要他自己去一点点了解,去观看他们以前的资料。

    不能够凭借自己前世那么一点点的知识就在这里进行猜测。

    “臣以为,须昌侯赵衍有此功劳,可为太常。”

    “可。”

    刘弘依旧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就简直完全是一个盖章机器一样。

    并不是刘弘不眼馋那些九卿的位置,而是汉朝的政治和他目前所掌握的力量决定了这个局面。

    加汉初的时候,如果三公坚决不同意皇帝的命令,不在圣旨上盖章。

    那么,皇帝下达的诏书,就只是以自己私人的名义下达的,并不是以大汉最高统治领袖的名义下达!

    所以九卿的任命一样是需要得到三公的点头同意的。

    而在这场政治斗争中,陈平他们是完全占据了三公的位置,并且还取得了绝大部分大臣的支持!

    就算没有在明面上表态,在关于官职任免的问题上,出于自己的立场和屁股问题,他们也会支持陈平。

    所以对于九卿的认命,实际上陈平反而是占据绝对的优势。

    当然,刘弘也是可以一直否认三公的提议。

    但那样的代价就是刘弘会完全得罪三公所提议的人选,并且会受到大臣的敌对!

    你一个皇帝就这么舍不得九卿的位置吗?

    在这样的氛围下,陈平先后让成阳侯奚意、恒山王刘不疑担任郎中令和宗正的职位。

    别说,前面一个刘弘是一点都不知道,后面一个也是原主有一点点记忆。

    可以说,这两个人直接完全让刘弘抓瞎了。

    不过还好,最后担任少府的人,让刘弘直接快笑死了。

    陈平提议曲周侯郦商担任少府,目的很简单。

    郦商本就是战功卓越,又在这场政变中占据重要地位,他帮助了太尉周伯拿下了北军军权。

    陈平一方面是为了报答他,另一方面,也是想借助郦商的影响力,让少府完全掌控在他的手中。

    但是在刘弘的记忆中,郦商在今年就去世了。

    也就是说,不管今年双方的政变能否结束,少府都会换人。

    到那时候刘弘就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将少府的力量拿回一部分,甚至是一半。

    典客则不出意外的让给了刘弘,刘弘让另外一个投靠他的郎中秦牧担任了这个官职。

    贾寿看不上这个职位!

    “九卿既已定下,其余佐官就由三公和九卿商议,到时候把名单交给朕就好。”

    刘弘像是遇到了十分开心的事情,直接将余下官员的决定名单交给了陈平,自己只负责最后的盖章。

    “圣明无过圣天子!”

    百官齐齐躬身道谢。

    其中不少小官员是发自内心的感谢刘弘的大度。

    因为刘弘将名单直接下发出去之后,他们运作的空间就大了,就拥有更大的可能升上去。

    而这也是刘弘的目的之一。

    有句话说的好,既然不能够拒绝,那就好好的享受!

    “老臣禀陛下:陛下曾有召,凡诸吕之有功将士、大臣,皆按律赏以钱粮。”

    “臣老朽,还请陛下明示,赏赐所用之前,当从何得知?”

    周勃低着头,一脸老实巴交的说着他们之前商量好的计划。

    要知道刘弘皇宫里不见的那些金银财宝,就是周勃回赠他北军躁动的礼物。

    至于国库有没有钱,那不是他们说的算吗?

    现在的国库肯定没钱啊!

    “国库本就空虚,存钱甚少,又太皇太后崩,丧葬之事所耗甚多,现如今,国库和少府都无力拔金,以赏将士、大臣。”

    曹窑减刘弘满脸困惑,赶紧好心的解释。

    “哦~原来如此。”

    刘弘的脸上并没有出现陈平他们计划中的焦急,而是满脸的轻松。

    “丞相糊涂了,南军将士朕已经赏赐过了。”

    “至于北军将士和郎卫,太尉不是已经替朕赏赐过了吗?”

    刘弘满含深意的看着周勃,继续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

    “居然太尉赏了,朕便不赏了吧?难不成太尉不是我汉家官员?”

    听着刘弘这满是讽刺的话语,周勃连忙上前道不是。

    大殿上的群臣虽然知道皇帝和三公不和。

    但是没有料到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替皇帝赏赐军卒,这怕是过不久又会发生一场武装政变啊!

    “至于大臣的赏赐,张顺,你来念吧。”

    只见一个脸上还带有淤青的小太监站了出来,念着诸位大臣的金银赏赐数量。

    “绛侯周勃,诸吕有功,赏金五千六百四十三斤,钱三百二十一万…”

    “曲逆侯陈平,诸吕有功,赏金四千九百二十三斤,钱三百七十二万…。”

    “平阳侯曹窑,诸吕有功,赏金四千二百一十三斤,钱二百八十三万…”

    …

    听着上面那一系列基本精准到个位数的赏赐,甚至其中还有不少是大黄弩、盔甲等军事管控物品。

    有的大臣们还满脸懵逼,但是不少心思活络的人已经脸色苍白,身体发抖了起来。

    “诸位到时候自往少府取就可以。”

    刘弘满脸微笑,告知了各位大臣他们赏金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