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三国大战西游 » 第三十三章 轩辕谷

第三十三章 轩辕谷

    茫茫竹海,中有数间茅屋,屋边有湖,湖上有岛。

    此处,便是轩辕谷。

    时近午时,在轩辕谷外围,早已经围满了披甲戴胄的军士,铠甲中间的护心镜上,赫然有一个大大的“凉”字。

    在军士包围圈外面,同时也围了很多平民百姓,对于这些人而言,能看到西凉王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年一次的机会。由于轩辕谷中心较低,所以人们能凭借高处看到一些谷里的情况,眼力好些的人,基本能看个仔细。

    祭祀有讲究,必须在日头最高的时候进行。

    而现在,快了!

    武空是大约一个时辰前赶到这里的,可是等了足足一个小时,却并未见董卓出现过。

    董卓还没见着,关于这轩辕谷的传闻倒是听了不少。

    轩辕谷,因为有许多丰富的草药生长于谷内,所以还叫做百药谷,是故成长于此的轩辕大帝除了命术修为独领天下外,同时也善于医道,其所著医书《轩辕内经》,通过天地万象,寰宇辰罗,解读人与生存环境之间巧妙的内在联系,并开创了脉象,经络等诊疗方法,即便是当代医神,贵为三阁之一的回生阁阁主华佗,有许多巧妙的医诊之法,也是自这《轩辕内经》中借鉴而来的。

    而谷中之湖,武空看起来觉也不大,但是却被唤作是龙湖,为什么叫龙湖,这一点武空不得而知,只知道湖上的岛叫什么天鼋龟,相传此为瑞兽,轩辕大战时,敌人制造了漫天大雾,使轩辕大军迷失了方向,后来九大城主之一的岐伯利用天鼋龟头指西北尾向东南四足定四方,才最终找到了突围的方向。

    要是平时,武空定对这些传闻轶事非常感兴趣,不过对于此时一心想见董卓的他来说,却是不管别人怎么在那趣说传闻,他也总是不屑吐槽。

    不就是写了本轩辕内经吗?会写书的人多了去了,有什么了不起!

    还龙湖,小得就跟个葫芦一样,装龙?小爷看装条毛毛虫还差不多!

    什么头朝西北尾向东南?呵呵,说白了不就是罗盘儿呗!

    当然,也有人在议论董卓的,有个男人就说:

    “嘿,你知道吗,这西凉王也是属马的呢,和我一样啊,哈哈!”

    “是啊,同样是属马的,人家做了西凉王,你…呵呵!”

    还有人说:

    “要说这做人成功啊,我谁都不服,就服西凉王!你看,要说权,独霸一方!要说财,光就天水城里那座宅子,卖了就够咱吃喝享乐一辈子了吧?还有,听说他那个儿子,实力强大到变态呢,可以打好几个修罗级别的军将呢!最让人羡慕的是,他那老婆啊,那美得…都能滴出水来,真是…多么完美的人参啊!”

    “……”

    一边听着围观百姓在那叽吧叽吧,不知不觉,日头终于升到了最高处!

    像是有某种神秘力量的呵斥,人群霎时安静了下来,这时,武空才意识到,一定是那个最重要的人要出现了!

    原本站在山谷中心的一名披有披风的军将突然拔出随身佩剑,向天空直指。

    “祭典开始!”

    好大的声音!

    竟然让围在山谷周围的群众听得如此真切,仿佛那人就在耳边,武空心已了然,这就是命术师的力量,否则寻常人的喉咙,无论多洪厚敞亮,也不能有这样的效果。

    这声祭典开始落下后,武空看到,远处的军士包围圈打开了一个缺口,然后有几个人从那缺口里走出,向山谷中心走去。

    听旁边有人小声说:“西凉王来啦!看,就是穿黑色衣服那个!”

    说是黑色衣服,实际上是铠甲,一套黑色的铠甲,铠甲上有吞云图纹,远些的时候,武空只看到那个人体型较大,待其快到山谷中心的茅屋前时,武空才看清那是个体型高大而略显臃肿,黑着脸,长有浓密的络腮胡子的男人!

    这个人…

    武空终于知道自己在天水城街上以及在看到董府那张府匾的时候心里那种奇怪的感觉是什么了!

    似曾相识!

    对,就是这种感觉!

    可是,自己不是明明第一次来到这西凉,第一次见到这个男人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总不至于,是自己想推荐票想疯了,所以…就觉得自己跟别人好熟的样子?

    武空不确定自己有没有可能这么不要脸…

    不用说,听旁人的窃窃私语,这个人就是自己一心想要见到的西凉王董卓,而在他身后,跟着的也是几个级别较高的军将,武空一眼就认出其中一个,便是董卓的儿子,那天在董府门口差点弄死自己那个!

    就那高大的身材,倒是的确与董卓有几分相像,确定是亲生的,哈哈!

    武空脸上露出贱贱的坏笑!

    走到茅屋前,董卓面朝东方,站在前面,而其余人分两侧呈八字型站在其身后。根据旁边传来的细语声,武空才知道这站位有讲究,最重要的人站在最前面,然后依次而后,站最后面的人,分量自然也就要轻微一些,而站在董卓后面的,左边的人地位胜于右边,那是因为“左”大于“右”,所以为什么多数人习惯用右手,那是因为左手高贵,不轻易使用,右手则是专门用来卖力的。

    武空真是为这番胡说八道感到不佩服都不行。

    董卓的儿子就站在他左后侧。

    几人站定后,之前那个像是祭典主持的军将又大喊一声:

    “上祭!”

    所谓上祭,就是把祭品,祭台什么的都拿上来,祭祀是一个很严肃很神圣的事情,所以即便是摆祭品,祭台都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

    同样,包围圈打开缺口,然后有数十个身着白服的人从缺口处不疾不徐地走来,这些人定是负责劳苦的下人,他们手中端有各种各样的器物,但无一例外,都是有金黄丝布装缀的。这种颜色,是尊贵的象征!

    到茅屋前后,下人们依次摆上供台,祭器,贡品,贡品有牛羊鸡鸭等熟食,也有山珍野果,还有天水当地比较出名的干制美味,直看得武空两眼出神,差点都记不起自己早上究竟有没有填过肚子。

    武空想看看这董卓在干这些枯燥无聊的事情的时候脸上会不会有不耐烦或者犯困想打瞌睡样子,但是之只见董卓面色如常,内心丝毫没有波澜的样子!

    难道这些什么大人物一个个都这么无趣的吗?那样活着也太没意思了吧!

    武空又开始想起师父了,在他看来,师父是一个既厉害,又充满趣味的人!

    主持军将再喊:

    “颂文!”

    武空差点被吓了一跳,因为在这军将刚刚下完颂文的指令后,满山遍野就响起了同一个声音:

    “轩辕吾主,灼灼红日,社稷佑之,江山赐之…”

    我去!

    武空心想,这些人是怎么做到的?居然还能如此整齐成一片。而听颂文的内容,大概意思就是轩辕大帝你好厉害,人也爱你神也助你,花见花开,在祝福你,歌颂你的同时,也希望你以后保佑我等子民福寿延绵,财禄盈门等等。

    为了不至于自己一个人傻站那儿啥也念叨不出而显得尴尬,武空一边跟着别人比口型一边祈祷这该死的祭典赶紧结束,别耽误小爷找董卓谈事儿。

    终于,颂文环节结束,主持军将喊:

    “献爵!”

    董卓手心打开,火云缭绕过后,手心出现了一块巴掌大小的方形之物,上有一“令”字,然后双手托举,董卓将其放在了供台最中央的位置。

    主持军将喊:

    “亚献!”

    董卓及其身后几个高级军将同一节奏,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鞠躬。

    “终献!”

    几人直接匍匐跪地,趴在供台前!

    还不结束!

    武空真想冲上去挨个踢这几人屁股几脚。

    “饮福胙!”

    董卓上前,端起满满一觞山梅酒,一饮而尽!

    “撤馔!”

    说白了就是撤走所有的贡品,只留一小部分在现场!

    好假,你们把东西都撤走了,那老祖宗轩辕还吃什么?

    武空是有些兴奋地吐槽完这句的,他虽然没有参加过这种大典,但是与一般家里逢年过节的祭祀有些相似,既然撤贡品,那么祭祀仪式就已经结束了,那么…终于可以去找董卓啦!

    武空向着此前董卓出现的那个缺口方向快步跑去,他很清楚,董卓既然是从那儿来的,那么…

    必定是从那儿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