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诸天从知否开始搜集气运 » 第六十九章 锦衣卫版的黄埔军校!

第六十九章 锦衣卫版的黄埔军校!

    调将不换兵,这是近代才有的办法。

    顾名思义,就是军队换防,以往都是将领和士兵一起调换,这样虽然能防止地方军做大,但长此以往会让军队中的士兵只认将军,不遵皇命,还会浪费巨大财力。

    但如果变成了只换将军,但士兵不移动,那这样做不仅能节省财力物力,还能防止将军在军队中威严过大。

    当然了,在古代,特别是没有战争时期,这样做也有一个明显的坏处,就是经常性的调换将领,会导致将不知兵,兵不识将,最后军队的配合不默契,让军队战斗力下降。

    这点盛长梧也想到了,也和官家说了。更提出了解决方案——就是练将!

    只要将军的军事素养能提升,不仅能弥补军队配合缺憾,同时由于将军们的军事素养都差不多,就不用担心某个将军的威望特别高

    朝廷为什么要以文制武,归根结底就是担心某个将领的能力过于强大,最后他手下想要进步上位,就不得不撺掇上面的将军上位。

    就像宋朝太祖,开局一根盘龙棍(破木棍)投军,打着打着就成了将军,最后因为个人能力实在过于强大,导致被手下人推着黄袍加身上位一样。

    想要改变这一局面,朝廷想到的办法是以文制武,尽可能的削弱武将的影响力。

    但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本朝在对外战争时期,是一败再败。原本西夏只是本朝的手下。

    但就是因为本朝对外战斗时,实在过于拉胯,导致身为小弟的西夏看不下去了。

    本以为大哥天下无敌,但现在一看,原来就是战五的渣渣!别人打的都那样起劲,我上说不定我也能行。

    于是西夏一打,发现自己真的能行!

    于是西夏就造反了,还自立为王。

    而如果以文制武,再加上调将不移兵两项政策同时施行,今后本朝的军队肯定会被人按在地上随意摩擦。

    这几年天下还是偶有叛乱,军队的战斗力不能太过于拉胯,不然盛长梧的成圣计划还没实施,就会中道崩殂!

    所以盛长梧和官家建议,要效仿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将军之所以敢造反,就是因为朝廷中其他武将都是他小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与其抑制武将,还不如提升所有武将的军事素养,让大家实力都差不多!

    毕竟人只会崇拜强过自己百倍的大神。但如果这人和自己差不多,但站的位置比自己高,那心里只能是妒忌。

    这样的两个人一起共事,不扯后腿就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将军都如同韩信一般,那军队配合度不高就马上成了小问题,而且还能增强本国战斗力。

    这说白了就是内卷!

    那要如何提升武将的军事素养呢?

    简单,搞个锦衣卫版本的黄埔军校,找些人来当军官练习生!

    从勋爵人家子弟中选取合适人物,让他们加入锦衣卫,充当天子亲军。

    平时负责汴京治安,也就是指挥巡城司的士兵去巡街。

    同时还让汴京城中的名将勋爵来教他们兵法谋略,如此全方位的培养,肯定能养出许多的名将来。

    这就像是足球,虽然巴西人都天赋异禀,但论得世界杯的能力还是德国厉害,因为他们青训,还有平时的训练都强过巴西。

    当然了做这些,还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勋贵们要真有本事!

    不然就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老师都讲不清楚题目,那学生哪里能考高分。

    你做梦去吧!

    而本朝的勋贵将军实力如何,想必大家都清楚。可这些官家和朝中相公们都不知道。

    盛长梧知道这些,也不会说。

    因为他设立锦衣卫版的黄埔军校,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训练将军,而是为了让那些勋贵子弟来帮助自己治理汴京街面。

    他可清楚,像那些赌场,高利贷,还有暗娼等等,其中很多都是勋贵们在背后支撑。

    而且很多勋爵子弟,因为无事生产,又有足够的金钱,整天无所事事,专门在汴京街头晃荡,惹是生非,对汴京治安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而想要商业繁荣,关键是要社会安定!

    盛长梧想要练新军,想要赚钱做武器,想要做理工圣人,这些都离不开商业!

    “老伯爷,现在您清楚官家为何要设立锦衣卫了吧。为了保证有足够将官换防,官家这次建立锦衣卫。

    这就相当于是翰林院,虽然当翰林没实权,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唯有做过翰林的文官,才有可能担任宰相!”

    “懂,老夫全都明白,七哥儿放心,有需要,忠勤伯爵府一定全力支持!”

    严肃的袁老伯爷听完盛长梧这话后,也露出了讨好的笑脸。

    “原本老夫以为这锦衣卫就是官家为了拉拢勋贵,为鄂王保驾护航的手段,但没想到啊,这其中居然藏着如此深意,看来我要抓紧,要好好讨好盛七郎,让我袁家再进一步!”

    只要不出意外,鄂王肯定是能继承大统!而锦衣卫做了天子亲军,勋爵只要提早站队,就能混个从龙之功。

    袁老伯爷原本也会上心,但不会像现在这样重大。

    可听了盛长梧的话后,他明白锦衣卫就是未来的将军窝。所以此刻他是打心眼里感谢盛长梧,能为他袁家弄来这样大的一个肥差。

    这是真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见袁老伯爷如此,盛长梧心里暗自偷笑,随即又说:“本来我是想让大姐夫他来担任这锦衣卫总指挥使,毕竟我对勋爵人家也不太了解。

    可刚刚大娘子都说了,这是官家大事,不能靠关系上位。我觉得这话在理,我是参军,再让大姐夫当指挥使,多少有些不能服众。”

    听到盛长梧这样说,袁老伯爷虽然脸色没变,但众人都明白他心里已经压着怒火。

    袁大娘子不由的感觉到一阵凉意袭来!

    “这话在理,毕竟不能因为关系而耽误官家大事。但老夫还是希望盛七郎能告诉官家,我袁家这颗为国尽忠的心,不会弱于其他人!”

    “这我自然知道,老伯爷您也放心,该做的我一定能做!等过几天,官家就会宣布锦衣卫的名单,您让我姐夫,还有袁家大哥早做准备。

    有些事情我会提前告知您的,保证姐夫和袁大哥不会在锦衣卫里只做个小兵的!”

    “如此,就多谢盛七郎了!”

    “应该的,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