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云坞堡主 » 第八十一章 王萦(一)

第八十一章 王萦(一)

    送走库傉官斌,赵博安马上给并州刺史书写公文,禀报这次王家内部变乱,以及处理结果。再派人回去传信,让冯小小回赵家堡参加盼儿婚礼,他要在这里住一段时间,暂时不便离开。

    通过和乌桓杂胡的交流,还有实际巡访,他推翻了先前打算,决定把赵家的精力从兵户中撤出来,只需施恩于他们,保留一个好名声。

    兵户隶属于秦国,赋税和人力都归秦国,赵家劳心劳力,得不到什么实利,应该让他们以小部落的形式存在,自我管理。

    先前三个村子,投奔赵家的兵户会聚集到一个村子,选出一个首领,赵家只保留两个村子的隐户。

    至于王家,如果没有外部干预,这些乌桓杂胡不会让一个幼童当首领,更可能会推举一个首领,新首领娶了王萦,再瓜分那些财产。

    赵博安决定从王家撤离,但在走之前,要做一番安排。

    十几个有些威望的乌桓杂胡和王萦姐弟被聚集到一起。

    “我准备把王家部落一分为二,财产我一分不取,一边一半,你们推举两个首领出来,谁都行。”

    王萦站了起来,激烈反对道:“不行!部落是王家的,不能分开,也不能推举,只能是我弟弟。”

    “我说了,谁都行,包括你弟弟,如果他们都同意,部落就归你弟弟。”

    王萦用期盼的目光望向周围,不过这些胡人谁也不看她,而是互相打着眼色。

    “你们这些叛徒,部落是我们王家的。”

    “部落是我们大家的,什么时候成你们王家的了。”

    其他人都开始附和,王萦被堵的说不出话来,抱着她弟弟放声大哭,一时之间,大家有点难堪。

    “赵校尉,你看看这怎么办?”

    “没人选他们姐弟吗?”

    没人应声,王萦哭的声音更大了。

    赵博安听的有点烦,挥挥手,门口两个亲卫把她强行搀了出去。

    “部落里不是有三十户奴隶嘛,全分给她们,再分三十头牛,一百只羊,三百石粮食,一百匹麻布,你们觉得怎么样?”

    屋内众人微微点头,都同意了,有人说道:“她们不能在附近生活。”

    “我把她们迁到屯留。”

    接下来的时间,两个胡人被推选为新首领,其中一个还是丁零人。

    赵博安主持了两个部落的分割,一个部落留下,另一个秋后要离开,他会帮助垦荒,费用由留下的部落支付。按照他的设想,王家的事情得到了解决。

    到了离开的时候,赵家六十多骑兵走在前边,王萦一家和一百多奴隶跟在后边。

    三郎心里不是滋味,说道:“大兄,那个王萦太可怜了。”

    赵博安左右看看,发现大家都有点萎靡,怒斥道:“比奴隶可怜?她从小锦衣玉食,吃过什么苦?就是现在还有三十户奴隶,用得着你可怜!我们小时候还不如她呢。”

    赵博荣低头不敢吭声。

    “你应该想想,王家怎么落到这一步的?要是赵家落到这个地步,冯氏和你的孩子还有三十户奴隶吗?”

    赵博荣心中一紧,那个场面实在不敢想象。

    “大兄,我知道了。”

    赵博安拿着马鞭指着周围亲兵,鼓励道:“你们应该感到高兴,我们一队人就碾碎了王家,每人发五匹布,回山休息一个月,夏收时再出来。”

    正好家丁已经到达县城,可以轮换。

    亲兵们高声喊道:“谢坞主!”

    队伍士气总算振奋了些。

    王萦骑在马上,自从出了寨子,她的愤怒慢慢消失,随着越走越远,恐惧感不断滋生。

    父母双亡,两个姨娘留在了新首领身边,她一个十五岁的女郎,没有护卫,怎么照顾八岁的妹妹和三岁的弟弟,那些奴隶怕是很快就能跑光,捎带把钱粮和牲畜都带走,到时怎么办。

    从小在邺城附近长大,中间又迁到上党,见过大世面,她有自知自明,自己撑不起一个家,现在唯一的依仗就是美貌了。

    听着前边的欢呼声,再看看那个被围在中间的男人,她只能抓住这根救命稻草,随即夹紧马腹,冲到队伍最前边,调转马头,握紧双手,大声喊道:“赵博安,你说过我爹把我送给你了。”

    赵博安脸色一僵,当时就随口一说,只有亲兵听见了,肯定是他们传了出去,不过能让她当众说出这些话,心里压力可想而知。

    他理解她对未来的迷茫,安慰道:“你不用这样,屯留有赵家的庄子,我会把你们安排好的。”

    王萦听完后,更加不管不顾,她现在就认定了赵博安,胡人野性的一面露了出来。

    “我不去屯留,就要嫁给你,你必须照顾好我。”

    赵博安从来没遇过这种事,一时有点无从下手。

    三郎也有点傻眼,怎么还有这种女人,小声问道:“大兄,嫂子知道了怎么办?”

    赵博安瞅了他一眼,说道:“你留下,我先回县城。”

    说完绕开王萦,加快马速,跑了,石宝见状赶紧跟上。

    三郎感觉好笑,一向沉稳的兄长也有慌张的时候,他对王萦说道:“有什么事,先回县城再说。”

    赵博安一到县衙,立即把赵前找来,命令他在城外拦住王萦等人,明天押往屯留安置。

    洗漱完换了身衣服,刚陪家人坐了会,赵贤就找了过来。

    两人来到县衙前院西厅,赵贤拿出厚厚一叠文书。

    “宗主,并州刺史下文要求今年上交五千石粮食。”

    麻烦事是一桩接着一桩,赵博安苦笑道:“我刚安抚好乌桓杂胡,上面就要吸血了,这个粮食不能给,我管过辎重营,运五千石到晋阳,路上就能消耗五千石。”

    “很正常,我们运到县里的五千石粮食,路上还消耗了八百石。”

    “以我的名义回复,就说胡人耕地少,能否换成马匹,俱难那个人,在并州当刺史,主要是为了训练兵马,迟早要出去打仗,他更愿意要马匹。”

    赵贤应允下来,指着那叠文书说道:“原来是我们借钱给官府,官府花钱垦荒,种地的分三年还钱给官府,官府再把钱给我们,这样有很大弊端。现在我整理了一下文书,撤去官府一环,算是我们花钱垦荒,各坞堡主和部落首领分三年还给我们。”

    赵博安敲着桌子思索了一会,说道:“你做的对,就算我把借的钱粮,分到好几个名字上,但这么大的数目,在官府账册上还是很显眼,这样一改,能隐藏赵家的财力。”

    “而且还有额外好处,县里编户是通过置换土地方式迁移的,他们可不用出垦荒花费,杂户耕种的土地是公田,这些都是赔钱的,可以算在官府头上,单纯垦荒借贷还是有赚头的。”

    “你这是光算数字了,实际不是那么回事,中间运输的损耗很大,也只能保证不赔本。”

    赵贤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叹气道:“并州就这点不好,没有河流可供运输。”

    “别想这些了,给王鉴写信,让他运五千石粮食出来,县里现在就剩一千石粮食,再花钱粮从杨县马市买些耕牛,我们自己的耕牛不够分。”

    于此同时,县衙后院,王萦正跪在嬛嬛榻前。

    自从赵博安跑了,她越想越担心,半路上一狠心,自己一个人就跑向县城,直接找嬛嬛摊牌。守衙门的兵丁,通报了后院管事,管事告诉嬛嬛,就这样她被带了进来。

    听完她的讲述,嬛嬛又找来两个亲卫,核实她的说法。

    嬛嬛有点生气,自家夫主并没沾花惹草,反而是这个胡女胡搅蛮缠。

    “起来吧,夫主不过一句戏言,你不用当真。”

    “夫人,戏言也有人信,有人传,如果我嫁给其他人,赵家名声不好听。”

    嬛嬛握紧拳头:“你威胁我?”

    王萦叩首道:“夫人,求求您,我只想把弟弟妹妹养大,其他不敢奢望。”

    冯小小在旁边很恼火,自己还没怀孕呢,这个胡女就想进门,哪有这好事,见屋内气氛僵住,她说道:“夫人,如果她没其他想法,不如给个名分,让她进山吧。”

    “我还有三十户奴隶,可以全交给赵家。”

    为了赵家的名声,嬛嬛决定忍了,但也不想见到她。

    “好,你随亲卫回山,冀氏乡有房子,以后就在那生活,每年会给你钱粮,现在就给我离开县衙。”

    “谢谢夫人。”

    王萦心中松了口气,暂时安全了,先把弟弟妹妹安顿下来,其他以后再说。

    赵博安回到后院时,事情已经结束,他没想到王萦胆子这么大,赶忙向妻子赔礼道歉。回头又教训三郎,怪他没看住人。

    两户奴隶随王萦回山,其他二十八户被赵前送往屯留,一桩麻烦解决了。

    四月剩下的时间,赵博安留在县衙陪家人,呼延信和三郎被派去各个部落选兵,一千四百兵户,要选出六队精兵,四百人左右。

    加上两队坞堡精兵,赵家的两队家丁和一队亲卫,将是他上战场的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