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云坞堡主 » 第六十章 乞活军

第六十章 乞活军

    赵远率军出发前,向赵博安要了十个骑兵,用作斥候。二十多里的距离,没多长时间就到了。因为有望楼存在,他们没能突袭得手,不过还是在坞堡外截住了三十多户人家。

    四支队伍里,家丁有重甲,兰村和良马寨部曲有普通甲胄,其中一百副是赵家打造,剩下的是当年在河东缴获的,只有河阳村的部曲无甲。

    赵远让张福文护送这三十多户先离开,剩下三队人马围住坞堡,并派出斥候往北侦查。

    赵前问道:“攻一下?我看他们没多少人。”

    “先让人劝降,坞主不想出现伤亡。”

    接下来双方开始讨价还价,都没什么诚意,就是在消磨时间。

    赵前想发火,坞堡里最多五十户人家,以家丁的装备和训练,有这时间早攻下来了,而且不会出现什么伤亡,但坞主让他一定听命令,只能在那生闷气。

    赵远有自己的打算,这次领军,如果把乞活军都拿下,那去娶秀儿的时候,才没人说三道四,看到斥候回来,他知道机会来了。

    斥候禀报道:“队长,西北来了六十多人,东北来了一百多人。”

    “赵前,你先击溃西北的敌人,回头我们再打东北的敌人。”

    赵远让石瑞挡住东北的敌人,自己盯住坞堡,防止他们冲出来。

    东北的敌人,面对身穿甲胄的石瑞部曲,暂时停了下来。

    家丁队却出了麻烦,赵远想象的太美好,但敌人也不傻,面对赵前的铁罐头,西北的乞活军缓缓后撤,并不交战,赵前追不上,反而把自己累个半死,赶紧把家丁带了回来。

    赵远看着家丁回来,后边还跟着六十多个敌人,向赵前问道:“你怎么回来了?”

    赵前火冒三丈,骂道:“你穿着重甲试试,我是追不上他们。”

    赵远知道自己冒失了,实际作战不是他想象的那样,马上说道:“家丁原地休息,我和石瑞护住你们。”

    缺少了家丁,今天恐怕赢不了,实在不行就后撤。

    就在他要下令把石瑞调回来时,东北方向传来轰隆隆的响声,只见一条土龙飞扬而起,一队具装骑兵从中杀出,向乞活军冲击而来,后边还跟着刘纪敏大喊大叫,这一百多乞活军瞬间就被碾碎。

    石瑞认出是自家人马,马上让部下让开道路,具装策马经过,并不停留,在前面骑士的带领下,转向西北,又去冲击那支六十人的队伍,队伍首领十分识时务,马上率手下投降。

    东北那支队伍在具装冲击过后,就崩溃了,刘纪敏再一顿砍杀,最后只剩二十多人活着。

    具装头领来到赵远前面,放下面罩,正是呼延信。

    “坞主让我绕到北面监视,一旦他们援兵出现,就让我南下配合你们歼敌。”

    一时之间,赵远几人五味陈杂,刘纪敏跑过来,不顾他们脸色难看,洋洋得意的说道:“痛快!你们不行,杀人还是要靠骑兵。”

    几人用杀人的目光狠狠盯着他,特别是赵前,今天太丢人了。

    呼延信打断道:“坞主说让赵远指挥,现在怎么办?”

    赵远回过神来,说道:“先解决眼前的坞堡。”

    看到援兵被摧枯拉朽的解决掉,坞堡终于投降。赵远又派出人马,顺利接手剩下的三座坞堡。

    第二天,赵博安领着邓干来到唐城乡,先去看了炼铁和制作瓷器的地方。炼制的生铁没有赵家的好,好消息就是矿石容易开采,制作的瓷器比较一般。

    晚上,除了石瑞、张福文和呼延信三队驻守坞堡,留在唐城乡的几个队长都被叫到一起。

    赵远首先出来请罪:“主公,我没打好。”

    赵前也站了出来:“宗主,我也是。”

    赵博安轻描淡写的说道:“谁也不是天生就会打仗,刚开始都会犯错,记住教训就好。”

    “是!”

    “赵远,如果现在再打,你会怎么做?”

    赵远事后也一直在反思,因此立即说道:“我会把赵前留下,挡住坞堡和东北方向的敌人,自己和石瑞集中打西北的敌人,回头再支援赵前。”

    “这才对嘛,重甲步兵就是定海神针,不是用来追击敌人的。”

    刘纪敏附和道:“就是,追杀敌人让骑兵来嘛。”

    赵博安严肃的说道:“你闭嘴,他们正面吸引住敌人,你们才能从背后一击必杀,步兵就是铁毡,骑兵就是铁锤,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威力。”

    说完右手握拳敲击伸开的左手。

    “就像这样。”

    众人纷纷点头。

    “有空了多读点兵书,赵远,我们缴获了多少钱粮?”

    “坞主,四座坞堡库房内有粮食四千多石,麻布三千多匹,绢帛六百多匹,还有一些财物。”

    “粮食这么少?”

    “这边耕地不多,很多地方用来放牧牛马,抓到两百多匹马,四百多头耕牛。”

    “四个坞堡有多少人?”

    “唐城乡最多,原来有一百户左右,其他三个坞堡,都是六七十户。”

    赵博安思索怎么安排他们,还有二十多天就要春耕了。

    “刘纪敏,你明天押着四个坞主,包括他们的家人,全部迁到赵家堡兵营,你留在那里一直到三月。”

    “诺!”

    “赵远,你明天挑选出三十户各坞主的族人,全部迁到兰村,让他们建设自己的住所,兰村垦荒的土地就是分给他们的,随后留在兰村监视,直到三月再解散部曲。”

    “诺!”

    “邓干,你押送四个坞堡的牧民和牲畜,前往马壁,让塔叔安置,然后你回到冀氏乡训练,三月再解散。”

    “诺!”

    “赵前,你去另外三个坞堡,抽调四十户农户前往祖地,留在那保护青壮。”

    “诺!”

    “石宝,你派人通知那三个队长,让他们全力配合迁移人口,任务完成后,押送钱粮来唐城乡汇合,再派人去把那五个预备里正全找来。”

    “诺!”

    “乞活军的个人财物让他们都拿走,谁也不准抢夺,每户再分一头耕牛。”

    几人有点想不通,但也不敢反对,刘纪敏没有这个顾虑,问道:“坞主,为什么要分牛啊?这是我们的战利品。”

    赵博安不得不解释道:“说到底,这次战事我们有点霸道,一千多乞活军融入赵家,如果将来有人不甘,振臂一呼,要给我们造成多大的麻烦,现在分发出去耕牛,是收他们的心。”

    “就怕有人想不通。”

    赵博安也要顾及自己人感受,说道:“那就让他们每人出十石粮食,分三年还清,今年先不用还,各坞主的族人不用出粮食。”

    暂时处置完乞活军,下边是自己人的赏赐,为了安抚他们,赏赐就要加厚:“呼延信和刘纪敏的小队,每人六匹布,其余小队每人三匹,队长加倍,等三月解散的时候分发。”

    “诺!”

    两天后,五个预备里正来到唐城乡,赵博安把他们分派到四个坞堡,主持分地。

    经过迁移人口,四个坞堡只会留下一百六十户。唐城乡会保留下来,其他三个坞堡的人,秋收后会全部迁移,目前只是过渡。

    二月十六,留下一个表现好的学子作为里正,其余三队人马押送钱粮离开。

    赵博安提前返回赵家堡,这边也有事情要处理。

    首要的事情就是赵家的祖地,要选出十户族人搬过去。

    放弃现有的熟地,去种刚开垦出来的荒地,族人恐怕不太乐意,这就要提供粮食补偿。他们留下的土地正好分给那四家坞堡主,不同于普通人家,坞堡主家里人更多一点。

    祖地暂时让三叔兼管,贩铁不需要一直东奔西跑。

    其次就是匠作营的整合,唐城乡以后主要用来生铁冶炼,瓷器也会划入匠作营,这些全部交给周田。

    最后就是给张家传信,看他们是否要返回屯留,高县令被罢官,去年底张家庄就没人了。

    张家家主很快来到赵家堡,听完赵博安的述说,权衡一番,还是要留在山里。这里不光安全,相对于官府来说,赵家也不压榨他们。

    听到这个回复,经过张家家主同意,赵博安从乞活军再迁走五十户,以张家的名义占据张家庄,并且选出了一个里正。

    赵家现在九个里正,有三个是新选的,有些里正要和朝廷报备,还要登记户口,以后缴纳赋税也将成为赵家的很大支出。

    忙完这些,他就率骑兵家丁前往祖地,现在那里聚集了一千多人,有一半是垦荒的青壮。

    刚来到这里,就让赵贤带着县兵回城,家丁全部在这里,不需要他们了,临走前给县兵每人发了一石粮食。

    按现在垦荒的进度,赵博安和王鉴决定好给各户分配的土地,由于平原土地容易开垦,每户先分五十亩,多余的先分给族人。

    这次垦田消耗很大,加上赏赐,从唐城乡缴获的钱粮,除了留下一点绢帛和财货,其余的全部花光。

    吞并了乞活军,赵家山里的布局已经完成,基业已经稳定,以后就是一东一西往外扩展。

    到月底,垦荒快完时,韦谦让他回县里,任命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