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云坞堡主 » 第九章 尧轩

第九章 尧轩

    后寨中,赵博安开始分派任务。

    “刘叔,你领一半人去外边,告诉那些农户,土匪都被消灭了,愿意离开的,让他们收拾东西跟我们走,赵家会分给他们土地耕种。塔叔,你领剩下的人,先把尸体搬到外边,再仔细搜索山寨,能带走的都要带走。”

    两人领命,各自带走部曲。

    他找了个台阶坐了下来,轻抚额头。之前心神一直紧绷着,生怕哪里出点问题,现在才轻松了下来。

    片刻,呼延塔领着几个衣衫褴褛的男人和一群女人孩童走了过来,介绍道:“少主,这几个男人是土匪的肉票。其他人是土匪头目的家眷。”

    为首的男子,身材高大,腰杆笔直,虽面有饥色,但气质不凡,上前行了一礼,

    “谢郎君救命之恩,某乃尧轩,上党屯留尧家子弟。”

    赵博安忙站了起来,还了一礼,

    “赵博安,平阳襄陵赵家子弟。”

    “我记住了,以后一定报答活命之恩。”

    这人还真直接啊,随即问道:“不知尧兄,怎么落到这帮宵小手里?”

    “哎!我领一帮兄弟进山打猎,和他们正好碰上,双方早有死仇,这就交上了手,奈何人少,这才被俘。”

    “我们杀了他们十几人,要不是为救我们,我家郎君早走了。”后面一男子插话道。

    “说这些干什么,不知赵郎能否先让我们饱餐一顿,实在是饿坏了。”

    赵博安朗声一笑,“是我失礼了,塔叔快准备点吃食。尧兄先去吃饭,我们随后再聊。”

    等他们走后,望向后边的女子孩童,寻思怎么安排他们。

    “现在山寨没了,你们有什么打算?”

    为首的妇人,落落大方,看着不像小户人家出身,这时站出来,

    “这位郎君,这三个孩子都是张虎的子嗣,我想带他们回张家,至于其他姐妹,她们家在上党,可否让其各归本乡。”

    “好吧,我让手下给你们准备一点盘缠。”

    不过想到他们都是女子,要回上党中间有很长一段山路,并不安全。

    “这样吧,你们先等下,一会我看看能不能找个护送的人。”

    半个时辰后,刘良和呼延塔前来汇报。

    “外边的农户都愿随我们回赵氏,有三十五户,一百多人。”

    “现在就让他们收拾,下午出发。”

    刘良答应下来。

    “少主,寨子里主要是粮食和布帛,还有一些牲口,其他财物不多。”

    “具体有多少?”

    “大概有五百多石粮食,几百匹帛,二十匹马,十头牛,还有几百头羊,这么多东西,我们怎么运回去?”

    “只能是族里派人来了,塔叔领几个人先走,让族里知道这里什么情况,刘叔护着外边的农户,再领二十个人先把牛羊赶回去。我在这等你们回来。”

    “少主,那张家怎么办?”

    “没事,现在他们怕是吓破胆了,不敢来的,再说我们这点人守寨还是没问题的。”

    两人离开,尧轩也来辞行。

    “赵郎君闲暇来上党,一定找我尧轩,必扫榻以待。”

    赵博安有心结识他,怎么能马上放他走。

    “尧兄,现在都中午了,你们有人还有伤在身,今天也走不了多少路了,不如先休息,明日我送你两匹马,再出发不迟。”

    看着手下,的确不便走路,迟疑了一下,只得抱拳行礼,

    “那就再打扰一日,至于马我就厚颜收下了,回去后我让人马上归还。”

    “尧兄见外了,这些马都是山寨之物,不用在意,收下就好,而且我有事麻烦尧兄。”

    “但说无妨。”

    “是这样的,山寨内有十几位上党女子,是土匪劫掠来的,现在她们想回家,我怕路上有什么危险,想让尧兄护送一程。”

    “此乃好事,义不容辞。”

    “现在既然无事,我们回屋,给我好好说说上党风情,我可是好奇的紧。”

    闲聊中,从尧轩口中得知不少上党和燕国的情况。

    他的宗族离这里有五十多里,位于屯留西部山区。

    前几年和燕国对抗的,主要是长子的冯氏宗族,尧轩的宗族也出过兵,他们一度聚集了很多坞堡势力,妄图割据上党,不过最后还是失败了。冯氏宗族损失不小,不过他们在当地还是有很大影响力。

    这以后鲜卑人进入上党,一并迁进的还有不少乌桓部落,主要在上党东部,西部不多。也许是为了稳住地方势力,燕国对他们还算宽厚,没有清算,这可能与现在燕国执政的慕容恪有关。

    慕容恪是燕国的名将,就连他在山里都听说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冉闵就是被他擒获的。不过尧轩口中的慕容恪,谦虚谨慎,待人宽厚,能得人死力,政治上,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简直就是个完人。

    一番交谈下来,其他不知道,但尧轩性格直爽的一面,他很是喜欢,约定将来有空一定前去拜访。

    送走他们后,张家紧接着前来赔礼,同时放下了一些礼物,请求赵家的原谅,这是被赵家的武力吓住了,赵博安代表赵家全部接受。

    接下来的时间,赵家动员了全部的男丁,幸好现在农闲都有时间,用了十天的时间才把山寨的东西搬走。临走时,一把火烧掉了山寨。

    回到赵家堡,仔细核算后,他被山间运输的消耗吓到了,这种山路连独轮车都走不了,只能人背马驮。几十里距离,人马消耗加上雇佣的花费,就用去了一半缴获的粮食。

    这天晚饭后,祖父、父亲、赵博安三人聚集一块,商量部曲赏赐的事情,这种事外人是不易参与的,三叔也已经回到县里。

    “阿爷,阿父,赏赐的东西要马上发下去,拖的太久不好,还要加上那两次出动的人员。”

    “这次运回来的粮食应该不够分,雇佣男丁的花费已经结算了,下来就是赏赐的东西,这个季节正是春荒的时候,大家都想要粮食,恐怕要从库房拿出来一部分。”

    “这次出动的部曲和上次埋伏的小队赏赐应该一样,去李村的部曲当时给了他们一部分粮食,但这次也要补偿给他们一部分,说起来打的都是土匪,不能厚此薄彼。”

    赵雄继续说道:“要安置那些农户,还要开垦荒田,这次粮库怕是要清空一半。不过那些布帛、牲口、财货能留下来,今年秋后再从山外买回来就好,算下来还是赚了的,再给刘良、呼延塔分一头牛,那个赵志也分一头,他家的租以后都免了。对了,阿奴你带回来的农户,准备往哪安置。”

    “我想把他们放到李村南边,靠近冀氏乡的地方,哪里土地平整,地方也大,够他们垦荒了,经过这次剿匪,猗氏也不敢反对我们往南拓荒。不过刚开始两年,别想收到租了。”

    “那没事,过两年就好了,到时我赵家就是这片最大的势力。财货入库前,让你母亲过一眼,有什么需要的就留下来。大概就这样,其余的事,你们父子决定,我先去睡觉了。”

    送走赵雄,两人回到赵昆的书房,把赏赐的细则明确了,主要是赵昆决定,赵博安更多的是学习,这里边是有人情世故的,比如伍长、什长要多分一点,有的人家富裕一点,就不想要粮食,这就要换成其他东西。

    商量完时间已经不早了,赵昆打发儿子回去,回到卧室,高氏还没睡。

    “安儿回去了?”

    “回去了,我们对安儿是不是有点疏忽了,这孩子从小就懂事,虽有些不同于常人,但也算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但没想到他还有打仗的本事,这才多长时间,就杀了这么多人,也不知是好是坏。”

    “我儿智勇双全,将来做个大将军也好。”

    “妇人之见,做将军,那是要死多少人,这么多年外边死的人还少吗?我只愿他能保住这份家业就好。”

    “好,好,好,你都是高见,要不过几天让安儿陪我回趟县里,他现在也长大了,自从小时候离开县城,就没回去过,我见见父母,再捎带打听一下亲事。”

    “也行,出去看看世面也好,让他知道天外有天,这段时间太能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