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沙河尘埃 » 第二十三章 医院陪护

第二十三章 医院陪护

    或许是韩立辉从小习惯于听从母亲和大姐韩春英的建议安排,现在面对比自己大四岁的康英提出的约法三章,竟也很自然表现出欣然接受和服从的态度。

    康英对韩立辉提出的要求,乍听起来像是条条框框,限制这限制那的,但仔细想一想,却无不是在为韩立辉考虑。

    第一,以后喝酒绝对不能喝到走“之”字。

    酒大伤身啊,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但就是有很多人端起酒杯的时候就把所有良言忠告抛之脑后,以至于大街上出现那么多一瘸一拐的“吴老二”。

    老韩家几代人都喜欢喝大酒。韩立辉的爷爷、父亲,还有两个叔叔,年轻时都是酒精沙场的勇士。虽说农村条件不是那么富裕,但对“举杯邀月、今宵共醉”这种豪情的追逐是没有城市、农村之分的。只是在下酒菜和瓶中酒质方面有区别。

    昨天那顿酒,韩立辉就喝到了走“之”字。这种喝酒方式,对人的大脑、内脏都有极大伤害;同时,酒精的麻醉和刺激作用,会让人酒后做出很多过格的事情,那些酒后滋事的人,不都是被酒精拿住了吗!另外,喝完酒自己摔骨折、被车撞的不也比比皆是吗。

    因此,为了韩立辉的健康,还有将来可能组建的家庭,康英约定的第一条就是限制喝酒的量。

    第二,工资定期上交,现在上交父母,将来上交女主。

    自古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中学课本学到的。在外闯荡这几年,那些平时不懂得节俭,花钱大手大脚,到年底回家时不能给家里待回钱的打工者,康英见得多了。并不是这些人品质有多差,而是面对城市生活的灯红酒绿,自己手头又有现钱,能有多少人能把自己的钱包捂紧呢。

    要想杜绝这种想象,就只有管好钱财,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住手头的现金。

    第三,不能跟其他女人眉来眼去。

    男女之间的感情,是单一渠道的双向看好奔赴,不能像买卖商品那样比来比去。感情方面没有对比,只有互相理解、珍惜。要始终坚信陪伴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韩立辉对康英提出的三条要求,全都点头答应。为博得康英欢心,更是提出现在就可以把每个月的工资上交给她。

    “我又不是你妈,你给我干什么!”康英笑着说,“我说的是将来,现在咱俩还不是男女朋友。”

    康英提出的另外一个要求,严格讲不是要求,只是一个愿望,就是两个人在最终确定恋爱关系前,一定要见到韩立辉全家人,而且是以很普通同事关系的身份见到。

    “必须全家人吗?”

    “必须全家人!”

    “爷爷奶奶叔叔婶子舅舅舅妈什么也都要见到吗?”

    康英被逗乐了,“我又不是要见你家九族,要那么多人做什么。我只需要见到你的父母、大姐,还有你弟弟。”

    “那很容易,随时欢迎你到我家,二辉在辛市上学,去一趟就能见到,只是我大姐在BJ,稍微远点。”韩立辉恨不得马上就带康英回家见父母。

    “我是看你家人,不是跟你回家见家长。我得以普通同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所有人面前,你明白我意思吗?”

    韩立辉明白,康英是想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看自己家人怎样,而不是以一个恋爱女友的身份面对所有人的过度热情,那样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

    “这个有点难度,要是全家人都聚全,那得等到春节。至于怎么能以普通身份出现,我得好好想想。”

    感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等到春节倒无所谓,只是怎么着领一个女的回家,家里人也都会认为两个人关系很亲密啊。

    “不过,你也可以先给我介绍介绍你的家人。先说说你大姐,我看上次她给你的回信内容,写的超好。”康英眨着水灵的大眼睛,仿佛再告诉韩立辉他的任何夸张和谎言,都难逃她的双眼。

    提到大姐,韩立辉都忍不住直叹气。

    “我那可怜的大姐......”

    ......

    韩春英在FT区第一医院干了这么久的保洁,方方面面都深得领导和同事喜欢。虽然工作上呈现出一番顺利景象,但韩春英内心仍然感觉很失落。

    为了让自己能保持跟其他普通进城务工人员有所区别,韩春英即使工作再苦再累,都坚持看书。哪怕每天看上几行字,也要保证每天都有翻书的动作。

    运动可以强健体魄,而读书则可以塑造灵魂。

    韩春英不想让自己麻醉于每天的俗务劳作。

    也正因为每天都看书,上次给韩立辉的回信,才能把语言组织的那样精炼、优美、富有哲理,十足的心灵鸡汤。

    韩春英的心灵鸡汤,源自基层生活的真实体验,凝练于内心的升华感悟。正因为这份心灵感悟,才支撑着韩春英常年忍受各种工作中的孤苦。

    韩春英现在已经开始在医院兼职病人陪护,这是她当时在县城医院确定的一个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坚守,如今终于做到这一步。医院患者陪护,并不是常人认为的那样简单随意。什么倒尿盆、喂吃饭什么的,一个合格的陪护,要懂得病人心理疏导、药物督促服用,还要配合一些康复练习,这些都有利于病人的康复痊愈。

    合理的陪护,完全可以跟专业的医疗、护理相提并论。这点也许只有患者本人能感受到,至于旁观者,也许就认为陪护就是喂吃饭、吃药、倒尿盆而已。

    为了方便进出医院,同时熟悉医院各个部门环境,韩春英并没有完全辞去医院保洁的工作,而是跟单位主管提出每天只上半天保洁班,至于工资,完全可以在减半基础上再减少一部分。虽然不情愿,但主管也只能答应,他对韩春英长期以来的工作高度认可。这孩子提的要求并不过分!

    其实,韩春英继续从事保洁工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以容易接触到患者群,能第一时间知道哪个患者需要陪护。

    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几天,韩春英陪护的是一名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58岁,姓王,大家都很不情愿地管她叫王老太太。王老太太前前后后在医院住院两个多月。每次出院没多久就因为手术伤口愈合问题再次回到医院。可能是本身性格原因,也或许是因为住院时间太长造成的心理扭曲,给人感觉脾气十分古怪。每天半夜上厕所时都要弄特别大的动静,厕所冲水、洗手从来不关门,故意要让外边的人听到声音;有时甚至会故意把倒完垃圾的塑料桶故意在墙上敲磕好多下。总之,听不到同屋患者及陪护家属的低声抱怨,她绝不会善罢甘休。

    白天更绝,说话、走路从来不会顾忌旁人感受。而且,此人走路姿势很特别,由于身高太高原因,走路略显驼背,同时半仰头,整个身体最前凸的就是那副傲慢的下巴,给人感觉就是一副唯我独尊的自信和无视一切的傲慢。

    “抬头女子低头的汉!”

    “这走路姿势,像刘胡兰!”

    同屋的患者和陪护家属私下议论纷纷,却也都不敢正面提建议。曾经有个患者说过让她半夜上厕所时声音小点,得到的回复却是“我上厕所关你什么事,自己睡不着跟我有关系啊!”

    无奈之下,这些人会选择把怒气撒向其陪护者韩春英。闷在心里的气一定要撒出来,否则会影响他们身体健康。

    “你不会陪着这位老人家上厕所啊!”

    “干嘛你不去帮着倒垃圾呢!”

    ......

    同屋患者及家属把所有影响他们睡觉的原因,都集中到韩春英照顾不周上面,这个理由看似很合理,而且冠冕堂皇。

    如果韩春英跟着一起去上厕所,那么就会很正常选择关上卫生间的门;如果韩春英去到垃圾,就不允许再往墙上敲磕垃圾桶。

    总之,陪护者工作不到位,影响到他们正常休息;不,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无辜的韩春英只能选择屈从,这是她的工作,虽然白天上班、晚上陪护已经累到精疲力尽。

    “你有病啊,我一个老太太尿尿你也要跟着!”

    “我自己想活动活动,你闲的没事干啊!”

    ......

    老太太对韩春英的热情,极度反感。不仅如此,她对韩春英向其他人妥协很不满意,认为自己花钱请的陪护,怎么能听别人话呢。

    其实,韩春英跟这个老太太当时的约定,是每天帮着订饭、刷碗,白天帮着擦擦后背,到药局取药,晚上睡觉前做一些恢复性活动。晚上九点之后就可以正常休息。

    但老太太就喜欢半夜上厕所,即使没有实际的生理需求,到那个点也要去厕所弄点动静。这也许是她多年的作息习惯形成的生物钟,不过也极有可能是心里扭曲产生的一种报复性行为。

    你们有儿有女有人照顾,你们想安安稳稳睡个好觉,哼!

    没过几天,老太太白天也变得很挑剔,不是韩春英订的饭难吃,就是擦背的力度太大或者太小。老太太心里很明白,她不会和其他患者正面冲突,反倒和他们很默契地建立起统一战线,同样把很多怨气和怒火撒向韩春英。

    韩春英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堵。

    没办法,韩春英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着双向压力。在给老太太订饭时,特意多问两遍她想吃什么;擦背时先试探性用力,确定哪种力度合适后再整体擦拭;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把她们床的垃圾桶清理干净。对老太太,韩春英本着一不还口、二不埋怨,尽量做到让她满意;对同屋的患者和家属,韩春英只能用微笑和抱歉,希望得到她们的谅解。

    “简直就是面对西方列强的晚清政府!”韩春英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表现的太过软弱,软弱是任人宰割的直接原因。

    没办法,她只能在在日记里,把自己所有的痛苦通过文字方式发泄出来。这几天的日记都是在病人睡着后趴走廊窗台上写的。

    “我真的累了,我心疼我的过去,厌倦我的现在,担心我的未来,睡不着得那些夜晚,我都在想,到底是怎样的终点,才能配的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说不出来有多难受,只是感觉现在好累。事情压不跨人,但情绪会,静静崩溃,默默治愈,可怜一身傲骨,却活的像个小丑演尽了所有的悲欢离合......”

    “有时候真想大哭一场,因为心里憋屈,因为心情不好,有太多的无奈,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整个人突然间就崩溃了,突如其来的心酸,突然的难过,突然发现自己,原来过的这么糟糕。夜深人静的时候想着想着就流眼泪,不停的落下来,多少次告诉自己不要哭,可是眼泪就是不听话,心里装着太多无奈,心好痛好痛。”

    韩春英把自己内心的委屈和苦闷,统统转移到那厚厚的日记本里。那几个小小的本子,记录着到BJ以来的所有孤苦和经历,当然更多的是收获成长的喜悦和社会生涯的经验反思。

    韩春英坚持读书、写日记,她认为这样可以帮自己更清醒思考身边发生的所有事情。

    善良的韩春英认为老太太这么作来作去一定有原因。

    “她一定是太孤苦了,另外在医院住的时间太长,长期的身体欠舒服状态,让她变得如此焦躁和对身边事物不满。”

    对,一定是这样!

    有了这个想法,韩春英开始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再给这个老太太护理时,不仅仅把她当成一个住院患者,而是当做自己的亲人长辈看待。称呼的时候更是叫她“王奶奶”。韩春英面对王老太太的各种刁难,不再逃避,而是主动热情迎。

    几天下来,韩春英的忍受、热情让王老太太情绪大变,她也突然意识到自己实在不应该这么刁难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自己没儿没女,但眼前这个孩子不就像孙女一样照顾自己吗?人家是农村来打工的不假,也确实从自己这里挣得一份低微的工资。但给自己带来的却是无私的关心照顾。

    即使自己有儿女,他们又能做到这个程度吗?

    王老太太开始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孩子,难为你了,我这么刁蛮的老太太让你受苦了。”这天,韩春英在帮老太太擦背时,她忍不住跟这个孩子真诚道歉。

    不过,老太太每天晚上上厕所的习惯还是改不掉。几十年了,怎么能说改就改呢。只不过,现在上厕所时,她会主动把门轻轻关上,尽量把声响弄到最低。

    老太太的变化,让同屋的患者和家属很受感动,纷纷为自己原先针对王老太和韩春英的态度表示后悔。

    整个病房的氛围完全改变。

    屋内的其他患者及家属也开始主动跟王老太太谈心。

    病人们的心情舒畅,对病情恢复绝对有百利。

    这天,护士长来查房,刚进屋就觉得这个病房的整体环境跟原先大不一样。以前,她们很不乐意来这个房间,就连屋里的患者也总是想托关系走人情想调换房间。

    “大和谐啊,什么情况?”护士长问旁边的护士。

    值班护士姓刘,跟韩春英名字带同一个字,叫刘丽英,跟韩春英年龄相仿,也是农村出身,只不过毕业于专门护理院校,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刘丽英平时跟韩春英关系比较要好,也许都是农村出身缘故,她并没有对这个同龄的保洁员有一丝贬低态度。今天见护士长询问,赶紧帮自己好朋友借机美言。

    “是韩春英护理的好,那个老太太被感动了。”

    “这孩子真用心,要是你们平时工作都能像她这样,我得省多少心。”护士长的话并不是夸张,就这么一个老太太,前前后后把科室大夫护士折腾太久,以至于她所在的病房平时都没人愿意进去。

    韩春英的坚忍、善良、真诚,被护士长看在眼里。这样的护工,确实难得。护工工作做得好,能帮护理这边解决很多难题。

    王老太太出院后,韩春英暂时有个陪护空挡时间,便想上午保洁工作完事就回宿舍好好休息休息。最近一段时间确实很累,尤其是刚开始陪护王老太时,简直心力憔悴。虽然后来在自己热情感动下,整个病房环境大为改善,但将近半个多月的陪护,还是让她身体很透支。本来顶楼高间病房那边正缺一名护工,如果韩春英愿意接这活,昨天就可以直接工作了。

    但她实在太累了。一个年纪轻轻的人,如果感觉到累,那她一定是真的累了。

    年轻人,也需要适当休息。虽然拼搏是年轻常态,但也不能过度操劳把身体搞垮,那样就太得不偿失。生活和工作不能一直处在加速状态,要想拥有持久前进动力,有时需放慢脚步;累了就歇一歇,才能体会日子的美好。

    路过护士站时,韩春英被刘丽英叫住,说护士长找她。

    护士长?难道自己前段时间做错什么了?

    虽然像她这样的临时护工并不受院内相关领导的管辖,但如果是工作中给医院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或者哪个领导单纯就想找麻烦,那一个小小的护工还是承受不起的。

    韩春英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护士长办公室,以前每次来这里都是打扫卫生,本职工作无所谓,但今天是在业余时间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叫来。

    “请进,英子。”护士长见韩春英在门口不太敢进屋,便热情地喊她进屋。

    英子是她小名,家里父母、亲戚平时都这么喊自己,今天听到护士长这么说,亲切感油然而生。

    护士长盯着韩春英,看的她一度不敢抬头。

    护士长也很好奇,是什么样人家的孩子,能有如此强大的忍耐力。就这个老王太太,前前后后换过不少护工,都是受不了她的胡搅蛮缠而愤然辞职。医院的医生护士也没办法,总不能把其他患者都丢下,只负责这么一个病人。而且这个老太太的刁蛮无理,让她的主治医生和负责护士没什么事情,都选择避而远之。

    这么一个难缠的人,最后让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护工征服!

    “你来BJ几年了?家里父母都还好吗?”

    护士长的话,听着那么让人舒服。这跟韩春英在县城医院接触到的那个护士长相比,中间能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

    “来BJ快四年了,家里父母都好。”护士长客气、随和的态度,让韩春英逐渐变得放松。

    能在异地他乡得到这样温情的关心,韩春英内心很感动。

    “护士长,您找我有什么事需要做吗?还是我上午的保洁有不合格的地方?”韩春英明白,自己一个小小的保洁加护工,不至于让护士长这么关心。她平时见惯了护士长雷厉风行的工作状态。

    护士长是很忙的。

    “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但可能会对你的收入有影响。”

    护士长跟自己说征求意见,还担心会影响收入,这让韩春英有些摸不着头脑。

    “是这样,我想以个人名义让你以后只承接咱们科室的护工工作,但我不敢保证你每天都能有活干,这么一来你的收入可能就会收到影响。”

    护士长说完,便一直盯着韩春英,想第一时间从她的表情反应中得知答案。

    韩春英先是一愣,但瞬间也就明白护士长的意思,看来自己的工作是得到这位领导的认可了。

    一个保洁、护工的工作能得到护士长这样的赞赏,而且说出想让自己做这个科室的专属护工,是多么难得。抛开收入受不受影响,就这份认可和鼓励,就是多么荣耀的礼遇啊。

    出来打工的人,挣钱很重要,但能得到重视和认可,比多挣几百钱带来的满足感不差。

    “我愿意,一切听领导安排。”

    虽然韩春英有迟疑,但这不是在犹豫,而是内心一个消化理解的过程。面对这个护士长,韩春英的决定是那么果决痛快。

    她内心真的很喜欢这个随和的护士长。

    看来一个人的威严并不一定非得用颐指气使的嗓门来树立,柔美似水的声音,一样可以让人肃然起敬。

    “你放心,咱们科室需要陪护的病人很多,这个你应该注意过,一个月也不会耽误你几天。”

    护士长有自己的打算,她想成立一个陪护公司,那样既可以挑选更为合适的人陪护这个科室的病人,更好充当医护的补充;另外,也是一份事业。

    但这份事业不能自己亲自经营管理,必须有合适的人帮着搭理。韩春英的表现,让她眼前一亮,便想重点栽培一下。

    当然,成立公司还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决不能跟眼前这个年轻人说的太多太直白。

    从医院出来,韩春英第一次感觉BJ的天是那样蓝,街道是那样宽。

    车水马龙,繁华的大都市真好!

    晚上,韩春英在日记中写道“无论你身处什么环境,好心态绝对是你打败一切糟糕的最好武器。该来的幸福永远不会缺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