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苍歌英雄传 » 第十二章 知音(二)

第十二章 知音(二)

    叶无忌被他这脾气和说话的方式弄的有些不知所措:“叫兄长见笑了,小弟实在猜不到。”

    周正也不见怪,依旧是笑眯眯的说道:“贤弟近日想必俗务缠身,致使名士当前而难察。我恩师便是当今尚书令郭子兴先生。”

    叶无忌此刻才想起,来京后见过的人当中果真以郭子兴学问为最深,当即一拍脑袋:“实在是罪过,我确曾在宫中与郭尚书一同饮宴。当时天现异象,全赖郭尚书有博古通今之才识方为陛下解惑出谋。我见陛下对他极为倚重,一众皇族也对他颇为恭敬。”

    “当今大楚国势日衰,陛下意欲变法兴国,此举还有赖我恩师从中谋划。可至今依然阻力重重,难以举国推行。”说到变法,周正也是一脸无奈。

    “变法之事我虽不太懂,可来京后也屡次听人提及,似是朝堂之上意见也不统一。”叶无忌说道。

    “各人立场不同,自然难以达成一致。”周正叹道。

    叶无忌突然想到周正是郭子兴入室弟子,应对朝堂和皇族之事甚为了解。太子意欲谋逆之事其中还有许多关键都不甚清楚,此刻正好向他打听一番,便问道:“当日酒宴中似乎陛下、太子、齐王都有各自的想法。大楚的兴衰他们皇族之人应该最为关心,只是小弟见识浅薄,不明白同为萧姓皇族,为何其中还有如此多的分歧。”

    周正一贯好为人师,听叶无忌发问,又是那副手摇折扇,摇头晃脑的模样说道:“贤弟所说大楚兴衰为皇族最在意之言自是不错,理清了皇族几人的关系后,贤弟的疑惑当迎刃而解。”

    时至深夜,叶无忌前晚已整夜未睡,安葬众多村民后又在马上颠簸半日,酒意上涌之下本已有几分困乏。但此刻听周正之言似对皇族各人的关系极为清楚,调动真气在体内循环往复了几个周天,强提一口气支撑着快要闭上的眼睛。

    周正摇着纸扇从当今陛下正宣帝说起。正宣帝虽然是先皇长治帝的嫡长子,但一直未被立为太子,只是受封为梁王。而当时在长治帝的一众皇子中,最被朝臣看好的也不是他,而是何贵妃所生的秦王。何贵妃乃是当时朝中重臣何太师之女,入宫为妃后也颇受长治帝宠信。

    秦王在众多皇子中显得出类拔萃,年纪轻轻就显现出极成熟的处理政事之能,长治帝经常会就一些政事征询他的意见。作为尚武的萧氏皇族,秦王的武艺也颇为精湛,据传在京城内几无敌手。更是屡次在统兵平叛、赈济灾荒中表现出非凡的统御才能。偏生这样的全才为人还颇为恭谦宽仁,温和谨慎,在朝中和民间都贤名在外。而何太师为大楚三朝元老,手握‘常胜军’帅印,门生故吏遍及朝野,又是当朝国丈,可谓是位极人臣。在他的支持下秦王人望在朝中与日俱增,早已压过了身为嫡长子的梁王。

    按祖宗礼制嫡长子即应立为太子,未来大楚的帝位理应顺理成章由他继承。可梁王何其不幸,碰上了秦王这样一个完人。他自认各方面都不及这位优秀的兄弟,但身为嫡长子他又如何能不对帝位有所图。为争取有限的助力,他娶了淮南名士当朝中书令杨济源之女为王妃。杨济源乃是大楚开国重臣杨颖之后,背靠淮南杨氏家族之势,头顶祖上开国宰相之荫,朝中诸臣除了何太师就属他权势最盛。有了他的支持梁王方有机会与秦王争那东宫之位。加之梁王虽比秦王有所不及,但相较于其他皇子则要显得贤良许多。又因嫡长子身份,是故在朝中支持者也不少。

    所以立储一事长期困扰长治帝,朝中为此事也分为两派,常常争执不休。可谁知一场洛水之变不只改变了万千大楚国民的一生,两位皇子的命运也就此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行去。

    何太师好大喜功,轻敌冒进,二十万大楚将士饮恨洛水成为了北戎的刀下亡魂,举国悲痛之下朝中更是掀起巨浪。何太师虽兵败身死,但此役大楚遭受沉重打击,且北戎兵锋正盛,随时可能挥师南下,造成了如此危急局面何太师自然是责无旁贷。弹劾何太师及其派系的奏折如雪片般将长治帝团团围住。杨济源本就是何太师政敌,对方派系群龙无首之下他更是暗地筹划铲除‘何党’。

    此时无论是对民间百姓还是朝中百官长治帝都需要给他们一个足够服众的交代,左右权衡之下长治帝只能牺牲何太师一系。随后朝中何太师的门下大部分文武官员都被以消极怠战、渎职懒政等原由下狱、贬黜。但何太师虽死,秦王还在。何党为求自保纷纷靠拢秦王,其中不乏手握兵权的实力派。而此时一向行事谨慎的秦王不知何故竟容他们公然依附于他麾下,甚至屡屡为此违抗长治帝的旨意。最终秦王被人密报谋反而入狱,证据确凿之下被长治帝赐死狱中。众人眼中雄才大略的秦王竟落得如此下场让人唏嘘不已,而曾经在朝堂上风光无两的‘何党’则彻底消散于风中。

    而与此同时,梁王立刻被册封为太子入主东宫,翌年即继位登基。梁王及杨济源一系的官员则水到渠成的填补了‘何党’在朝中的各个空缺。

    “如此说来贤弟可懂得了当下皇族分歧的关键?”周正说完了前朝往事,向叶无忌发问道。

    “原来还曾有过这样一位了得的秦王,当真是从未听过。不过我仍不太明白其中关键,还望兄长赐教。”叶无忌江湖出身,对朝堂政事无从涉猎。虽然听的认真,可让他从中理出问题的关键还力所不及。

    “嗯,贤弟尚年轻,还不懂这权力争斗之事。不过既然你问了,我这做兄长的也不必避讳什么,都说与你听便是了。”周正说道。

    当年正宣帝还身为梁王迎娶杨济源之女为王妃之时早已婚娶,且生有长子,便是当今齐王萧子禹。而杨王妃嫁进梁王府次年就生下了如今的太子萧子胤。梁王为进一步笼络杨济源,立刻就立了萧子胤为世子,确认了他的继承权。所以在梁王登基称帝后,世子萧子胤也就理所当然的被立为了太子。

    可当下大楚局势明了,久守边关抗敌守土的齐王不论是在百姓之中还是在朝堂之上,威名远不是太子可比。麾下燕宁军可谓天下第一强军,说他句声势如日中天毫不为过。而如今太子与齐王之争一如当年的梁王、秦王之争,只不过现下太子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这点是当年梁王、秦王都所不具备的优势。

    再者当今皇后出自淮南杨氏,国丈杨济源又在朝中经营多年,权势虽被正宣帝制约,不如当年的何太师,但杨氏毕竟也在朝中把持了不少高位,在他们支持下的东宫实力不容人小觑。

    “这样说来贤弟可懂了?简而言之,当下的变法之争其实牵涉到帝位之争。”周正说完问道。

    “多谢兄长,此刻小弟算懂得了其中关键。”叶无忌拱手道。

    “太子身后是淮南豪族,恩师的变法之举多有损害他们的利益,是以太子和杨党屡屡从中作梗。而齐王凭借燕州经营这许多年积攒的威望和麾下燕宁军的威势,在朝堂之上一直支持恩师,他才是胸怀天下之人。”说到齐王周正一脸崇敬。

    就在周正说话间突然听到屋外有声响,他和叶无忌说的这番话牵涉不少皇族争权夺势之秘,若被有心人传出去不免有杀身之祸。周正一声暴喝冲出屋去:“何人行此帘窥壁听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