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筑基居然得去学校?! » 第五章 上 修真的历史——修真者的起源

第五章 上 修真的历史——修真者的起源

    说到修真者的起源,还得追溯到炎黄时期。

    《黄帝内经》云: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最早的有记载的修真者便是黄帝轩辕。其有妻嫘祖,有手抽丝指编绢而蚕蛊不死之妙术,与轩辕皇帝生下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真正修真者,即五帝之一的少昊姬擎,

    相传他继承了父母的力量,能与玄燕对话,还能借太阳之气化为火凤,其麾下部族皆以鸟命名,而在现代一般都被修真者们称为玄嚣。

    在当时,修真者们并没有系统的修习方式,黄帝凭借着天生对真气的理解成为了练气的第一人;炎帝神农则尝遍天下灵草被冠为丹修始祖;而专精器修的蚩尤在上古之战中携利器,率八十一部与炎黄大战,却不敌其二者威能,最终落败。而那器修的功夫却被炎黄二部所吸收,而这最终也影响到了器修在修真体系中的地位——器修被列为修仙之法的最底层。而这,最终也为古代修真者的式微埋下伏笔。

    修真者的黎明期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一位名为李耳的凡人出生。其官至大周守藏室史,专管各类书简的养护及分类。每日闲来无事便博览群书,又素喜与博学之士相交,因此博学而多识闻名遐迩。

    周景王十年,即公元前535年,李耳因受人馋害,被罢免守藏室史之职。恰闻老友病重,便出游鲁国会见老友。却不想最终还是晚了一步,只见到了友人形容枯槁的尸体。而他能做的,只有为挚友主持一场葬礼。

    而在这一场葬礼后,他与身为助葬的一位年仅17岁的年轻人进行了一场关于“何为礼”的探讨。李耳尚处悲痛之中,叹到为何人生不如天地长久,而年轻人不以为然,认为人固有一死,人道大于天道,不论你我当固有一死才不枉为人。

    二人你来我往,彻夜辩论,最后却谁也没能说服谁,最终不欢而散。

    五年之后,李耳返回甘国,而此时罢免他的甘简公已死,而他所立的弟弟甘过被刘献公刘擎所杀,新的君主则是同样有王室血统的甘鳅。甘鳅素闻李耳博学多闻,又曾担任守藏室史,便邀请他官复原职。

    李耳虽然答应,但早已厌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每日便埋头书简之中不问官场之事。而不久之后,他便在大周那堆积如山的书简石板之中,寻得了数卷奇书,而他仅仅开卷看了数行,便捧腹大笑飘然离去,自此更加不问世事,整日饮酒读书。

    周景王十九年,即公元前526年,一位身材壮硕却温文尔雅的年轻人来到了李耳的面前,恭敬地施了一礼。而他却正喝得烂醉,并未有太大的印象——只知那年轻人与他辩论,不久便大怒一掌拍断案头拂袖而去,徒然折损了他一张好桌子。

    就这样,李耳潇洒地走过了他十年的人生。

    直到那一天,一批满身是血,身披盔甲,满身杀气的武人闯入守藏室,逼他交出所有的典籍时,他正拿着酒樽喝得昏天黑地,见他们一捆捆地拿走那些书简,也并未阻拦,而是抚掌大笑“你们这些个朽木也有出头之日!”随后美美睡去。

    之后,王子朝,也叫做姬朝,在将大周书库洗劫一空后逃亡楚国,可惜大部分书简在流亡过程中遗失于各处,只剩少量存留与世。

    自此,渎职的李耳被罢免,便欣然回到老家,之后整日游手好闲。顶多教教小儿识字学礼,但碍于博闻之名早已远播,求道解惑之辈络绎不绝。渐渐的,门下弟子也越来越多。

    十五年后,李耳一日正在河边看他的老青牛游泳,此时身边默默前来一位壮硕的老人。而他身后站着的则是一群风尘仆仆却不失风度的年轻人。老人站到他的身后,恭敬地问到:“我多次问道于先生,却每次都不欢而散。这可能是你我最后一次相见——敢问先生,大道究竟为何?大义究竟为何?”

    李耳哈哈大笑。随即嗤到“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在追求什么道啊义啊,这大道就在我这老牛的鼻子里,你要不要去看看?”

    “人生于天地之间,讲究的就是道义,人规划人的道路就是大道,人与人相交就是大义,没有道义那人与那牛马畜牲有什么区别!”

    “那牛马与我有何区别?我也是吃喝拉撒睡,他也是吃喝拉撒睡,我顺应天意,我便为大道,那老青牛也顺应天意,那它也是大道。”

    “但若不定下框架,那又如何固得百年基业,没有仁义之名,如何稳得住天下?”

    “算了算了,你这顽固只想名留青史,哪管什么大道!你就标榜着你那仁义道德,到最终肯定能名留那残书烂简里头吧。不如我俩就这么相忘于江湖,再也别见了吧。”

    那壮硕的老者沉默半晌,终究还是深施了一礼,转身离去。

    而道者之后会儒家的学生们骂作“牛鼻子老道”,也是典出于此。

    周敬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485年,周朝已经徒有其表,四方诸侯蠢蠢欲动,李耳见天下即将大乱,便骑着青牛离开老家准备四处云游。直到函谷关被一个叫尹喜的守关长,给拦下,留下两篇《道经》《德经》便不知所踪。据史料记载,李耳活了一百零一岁,在人均寿命不到40岁的战国时代堪称长寿。

    之后,一个名为道家的学派横空出世。其顺应天道,修身锻体,在春秋时期大展拳脚,并逐渐划分为各大派系众星拱月般为道学派添砖加瓦。可惜正逢乱世,很少有修道者能寿终正寝,虽然不少人留下了超人一般的勇武传说,最终还是没有出现真正的现代分类学上的修真者。

    而后世的修真史学学者们,发现了一些端倪——刘献公刘擎,姬姓,与玄嚣之名不谋而合。而谋害王命,逼得姬朝不得不携书而走的也正是他!于是学者们断定这批书简定然不是遗失,而是有人故意藏了起来!

    最后,经过多方考证,最终还是在离李耳——后世敬称其为太上老君的修真者门派的真正始祖的故里附近,找到了存留的那些跨越了数千年时光却仍未腐朽的真正的典籍,那些典籍记载了修真体系的雏形,进而奠定了修真者黎明期的到来……而当修真者崭露头角的时代,则正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汉朝。

    不过遗憾的是,此姬擎并非彼玄嚣,不过仍然能证明,即使经过了数千年的光阴,最初的修真者还是有着足够的影响力。而当初故意放走王子朝的李耳,是否与这假借玄嚣之名的神秘的组织有所瓜葛,那便不得而知了。

    实际上,在汉朝之前,也曾出现过以自身之力化成金丹的强大修士,并且还参与过众多历史事件,可惜根据当时的历史资料来判断,古人尚未知晓在化成金丹时会渡过雷劫,仅以为天雷过后,仙人消失无踪是早已登上仙界,便错误地将修真体系分为:修身,炼器,筑基,结丹,锻体,飞升六大阶段,实际上这些仅仅经过了现代修真学分类上的金丹阶段,大部分渡过雷劫的修士们都误认为自己登仙失败,最后疏于锻炼化为灵脉或仙石了却此生。

    当然这基本就是完全错误的分类法。筑基期的修士按照现代标准,无论是炼器、结丹(古代与现代有歧义,古代泛指炼制丹药)还是锻体(现代泛指练气等一系列强化肉身的手段)都是必修的项目,只有三者齐全才能为之后的劫数做好准备,而当时,炼器被视为下下之策,一般的修仙者仅靠天材地宝炼制的丹药增强体质,或只靠简单的法宝辅助修炼,在现代修真者看来几乎这就是自杀行为——好像有点跑题了。

    话说回来——在战国之后,儒家对政治方面的影像之大,超越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学派。所幸顺天而行的道者们因为大部分都无欲无求,在罢黜百家的时代里隐秘而艰辛地活着,直到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推翻了大秦暴政。

    此时道家虽受打压,但是却也尚余星星之火,便终于有余力开枝散叶。

    此时,无数的仙人传说在中华大地上蓬勃而发,为修真者的崛起奠定基础。

    但是碍于世界上的天材地宝仅仅生长在灵石灵脉附近,而灵石灵脉仅仅能由登仙“失败”的人化成,因此从西汉初期到隋朝末期,不仅碍于生产力和农耕水平低下的制约,还由于天材地宝的缺失,这近千年的时光里并没有出现能够突破瓶颈的修真者。却大大增加了修真者的数量,并逐渐扩展到各地,形成了当地独有的道教文化。

    而正所谓厚积薄发,如此多的修真者郁郁而终,却成全了后世——在初唐迎来了修真者的全盛期!

    由于当政者的推崇,加上无数修士的前赴后继——靠着生长在无数仙逝修士身上的天材地宝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再有天生强运的加持下,第一位超越金丹的元婴修士诞生了,同时修真者们发现了自古以来从未被发现的另一个世界——洞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