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七回 灵台方寸悟菩提

第七回 灵台方寸悟菩提

    猴王在南赡部洲参访仙道,花了八九年时间。然后作筏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到灵台方寸山的时候,已经是离开花果山十数个年头了。一个樵夫指点他去找斜月三星洞的须菩提祖师。

    灵台和方寸都是心的意思。鲁迅的一首诗里有灵台,“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将神矢理解为爱神丘比特之箭是靠谱的,那时候鲁迅的爱国之心,就像是恋爱中情人的心,爱并且痛着,因为中了爱箭。轩辕就是轩辕黄帝,指代中国。没有包括炎帝,是因为作诗的局限性,不代表鲁迅看不起他。

    李清照的一首词里有方寸,“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离别让我的心乱了,还好我去的地方也不算太远,姐妹们一定要写信给我啊。这里用了鸿雁传书和蓬莱仙岛两个典故。鸿雁是候鸟,把它们的南来北往附会成送信,倒也有意思。西游记里的神仙们寄信用的不是鸿雁,而是青鸟,会在万寿山五庄观出现。

    灵台是心,方寸是心,斜月三星也是心,心字的笔划就像是一弯斜月三颗星星。这里的星星是泛指,不见得是蓬莱仙岛上的福禄寿三星。但是说每个人心里面都装着福禄寿这三个美好的愿望,也没什么错。福禄寿三星也会在五庄观出现。

    菩提是觉悟的意思,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的。菩提祖师住在灵台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就是心里面觉悟的意思。猴王是自己开悟得道的,没菩提祖师什么事。灵台方寸山就是猴王自己的心,菩提祖师就是猴王自己的悟。佛陀的十大弟子里面也有个须菩提,但是西游记里的须菩提同他没有关系,只是借用了这个名字,属于鲁迅提倡的拿来主义。

    猴王在三星洞口只敢看风景,不敢敲门。菩提祖师却已经知道了,教一个仙童出来开门接待。有一首诗形容仙童,髽髻双丝绾,宽袍两袖风,貌和身自别,心与相俱空,物外长年客,山中永寿童,一尘全不染,甲子任翻腾。这首诗的信息量很大。

    道士留长发,盘起来在头上打个结。如果家族有脱发史,最好不要去做道士,但是去做和尚没有问题,反正得削发。道士的袖子很宽大,因为需要在袖子里做手脚,这也就是袖里乾坤这条成语的出处。一尘不染这条成语也是说的道士,所以他们手上要拿一柄拂尘,随时随地掸拭尘埃。

    甲子任翻腾这一句,看上去同形容石猴的那一句山中无甲子一样,但是实际上不是一个意思。这里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对于道士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他们心在物外,也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面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他们可以长生不老,童颜永驻。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猴王二十多年在南赡部洲和西牛贺洲的听课内容,全都安在了菩提祖师头上。孙悟空有没有去过齐云山,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听道经?有没有去过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梵净山听佛经?不得而知。但是他听的课很杂,有道有禅。

    猴王有没有受过儒家思想的教育?当然有。他在南赡部洲学人礼,学人话,这个人礼可不就是儒教。所以他会表扬给他指路的樵夫,为了侍奉母亲而不能修行,是一个行孝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