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凡人三部曲之成长与爱情 » 第76章 相处溶洽

第76章 相处溶洽

    我笑说:“你娃儿就是仗势欺人。”

    看着她平凡地走在我前边的石板路上,能够想像到她小时候古灵精怪的样子。我尝试问了句不合时宜的话:“为啥没有继续读书呢?”

    这当然是个伤心问题。家里边穷是一回事,父母因为是两个女儿,觉得读书也是没有什么用。她说她当年读书成绩还好。替她婉惜。

    “但,如果你还在读书的话,我们就不可能遇到了。”

    她说:“是啊。说不准读了初中也未必考得上高中。”

    从学校顺着乡道还有小河往下游走上一两百米就是两河乡,这里曾经有一家专治眼疾的医疗点。我小时候麦芒扎到眼睛里了,父亲背我来看过,的确有神术,手到药到病除。

    给女孩子讲这些过往,她说,这家医生现在搬到某地某地去了。

    我们当然不能够从两河走到天观乡去,这有近五十里路。等班车的话,也只能坐到三川镇。招手截停了一辆摩托车,去天观。

    坐摩托车的费用要比坐班车贵上三倍,但随叫随有,和城市里边的出租车一个性质。

    但讲到安全性,总有人要讲到安全性,这的确是和出租车不可同日而语。

    当年在山区,交通极为不便利,首先是解决有无交通的问题。安全性总是排在后边的属于不予考虑的项目。这与城里边交通极大便利之后的需求极为不同。

    乘坐摩托车,一般在山里边是一个骑手载客两个人,这是天经地义的。虽然从交通法规来说已经超载了。但从当地的实际需求来说,只要能够载两个人,而且后边的座位的确也坐得下两个人,那就自然没有只载一个人的说法。

    只是我和女孩面临的情况是谁坐在骑手后边,谁又坐在最后的问题。

    正常来讲,肯定坐在最中间位置的人最安全,即便这个骑手技术不行或者因为其它原因摔倒了,最中间的人应当受伤机率最小。但同时,坐最中间的人也最挤。

    坐在最后边的人应当是最不安全的,从出事故后受伤的概率来讲,因为最后边一个人处于一个摆动最大的位置。

    女孩子不愿意坐中间,因为坐中间前边会紧贴一个陌生人的腰背,我虽然是她名义上的对象,我坐在她的后边,谁敢保证不会故意更紧贴靠她的身体。

    所以,她选择要坐在最后。

    我把那个骑手尽量往前挤,以给她留出足够的空间,那个骑手基本上坐到油箱上边了。尽管如此,摩托车还是开得风快。因为跑这种出租的,他头脑里尽想着赶紧把我们送到,他再继续下一单。

    我说了两次,别太快,还是没有使他把速度慢下来,经过一处有坑洼的地方,摩托车跳起来,我也从座位上被带离腾空。我的左手抱着前边的骑手,右手自然而然反回去扶住女孩子大腿外侧,这当然是一个保护动作,而不是流氓行为。

    多年以后,女孩子告诉我她当时心里边的真实想法:“这也是他妈个流氓。”

    女孩子想法虽然是这样,但并没有讨厌或者反对这种保护。我有力的右手自此以后摁住她的大腿外侧,以保护的名义。

    这是敏感接触。也是两个人关系进一步的具体表现。摩托车到了我们乡,往我们家上边的道路因为还是土路,所以,骑手不愿意上去,这不是钱不钱的事,而是安全。没有硬化的路,125摩托载两个人上去,是非常考验技术和能力的。

    而且这种村道,一般弯急坡度大,而且因为没有车辆通行,通常雨季会冲出大的沟槽和乱石,跑摩托车的一般不走这种村道,不要钱没有挣到,摩托车受损就不划算了。

    我们开始走路。这边的道路,她跟她孃孃走过,那是我上学的道路,也是我们去赶集的道路。这一天不当集,所以,路上并没有什么行人。

    我还是让她走在前边,她一点儿也不紧张,即便离我家越来越近,我并没看到她有紧张的样子。这使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在路上我当然也给她讲我小时候在路上的一些趣事,比如逃学捉鱼,比如差点在某个堰塘洗澡几乎被淹死等等。她安静地听,偶尔也感兴趣问几句。

    母亲大人和婆婆老人家看到我把女孩子带回了家,很高兴。这两天我去了山那边女孩子家之后,婆婆每天都过来和母亲聊聊我过去之后的各种可能性。长孙的个人问题,她也是很关心的。

    婆婆第一次见到女孩子,又是拉着问长问短。婆婆对女孩子的印象很好。女孩子对婆婆的印象也很好。在以后的所有岁月里也是。

    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把家搬到新房子里边住。老宅还留着所有的家俱,如果有客人来,就有更多的地方安排住宿休息。新房了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比老宅还要方便便捷。

    这是几年前那个乖的莫法的女孩子一家人来一看之下就觉得我最终会把女孩子骗过来而不是觉得我会因为女孩子漂亮就会入赘她家的根本原因。

    女孩子在我们这边和我一起相处了两天,也放放牛,一起出去割点草什么的,接下来就到了她妈妈叮嘱她应当回家的日子,我当然不能够让她一个人回去,母亲大人和婆婆让我送她回去,在那边呆上一天两天再回来。这一次,女孩子说:“我们走山上。”

    从我们家翻山越岭过去,需要走两个半小时的山路。从我们这里到刘家坪,然后有两条路都可以走到她们那边。一条是从罗家碥上去,经望乡台,翻越七梁沟,下到下边的机耕路,然后顺着机耕路绕上一个数公里的U型大弯,经过圣堂,就能够到了。

    另一条路从三姐家屋角经过,上耳子梁、过朱家岩、上石垭子、经红山坪、下到圣堂坝,也就到了。

    其实我本意是避免经过三姐家的那条路,但女孩子并不了解我的过往,她习惯走这边,因为她的舅舅们都住在朱家岩,这条路她比较熟悉。

    我避免遇到这边任何一个三姐周围我熟悉的人。不管什么原因,过往始终都在。这周围的人见到我多半都会产生看笑话的想法。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匆匆而过。幸而我任何熟悉的人都没有遇到。女孩子仍然走得很快,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

    上了耳子梁,我问她,去她舅舅家看看不?她说去看看嘛。但除了几声狗叫声之外,整个村子里都没有人出来一下,到处都关门插锁,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我和她穿村而过。一直向上。翻上石垭子的道路我以前走过,但,再往红山坪那边去就完全是陌生的了。

    我们两个人走在原始森林中,森林里边的各种鸟雀叫得唧唧喳喳,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植物开了好看的花儿,我们俩又一起驻足好好观看了一阵子。遇到好吃的野果,又一起摘来尝尝滋味。

    无数次,我想捉住她的手,牵着她走,终于是不敢。有青蛇游过前路,她司空见惯,一点儿也不惧怕,只是停住脚步,拍打身边的树梢灌木,吓走这些冰冷的生物,接下来继续前进。

    我倒是期望她害怕一点儿这山里边的什么事物都行,但是对这山林里边的一切,她一点儿也不害怕。

    她甚至说,G市虽然繁华热闹,她还是喜欢这些山里边的事物。我突然对她另眼相看。那些文凭越高,书读得越多的人是完全没有可能得出这样重要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