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凡人三部曲之成长与爱情 » 第1章 开篇(请直接跳过此章)

第1章 开篇(请直接跳过此章)

    为什么要写作。这个问题问别人,可能有其它好的回答。但自问的时候,就尴尬。因为肯定不能够说,我天生就要成为一个写作的人,这是我的爱好和长处。

    如果这是我的长处和爱好的话,我想,应当能够靠这玩意儿生存才行。很明显不是。又有一种说法说是写作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不是逮个人就能够进行写作的。

    至少不是一个初中学历的人就可以做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件需要学历的事情。虽然我在内心深处不止一次反驳过这种论调。但是仍然不能够改变世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后来我又看到了一些科学家对这方面的研究,就是说只要给足够的时间,让一只猴子在电脑跟前乱打,最终也会写出一部可以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这个说法,我不去深究它背后要诉说的原理,时间足够长。只谈可能性,那么,一个人在初始条件下,毕竟是比一只猴子更有巨大明显的优势的,所以,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只是写作而已,这应当就不需要那么足够长的时间,至少无需无限的时间。

    我只是在纠结,人的一生能不能够,做到这个,即使没有文凭。恰好我就是一个没有文凭的人。来做这个试验可好?

    当然,这也只是我现在的一种说法。因为我不可能凭空产生这样的愿望。于是,我们就要从小时候找原因。

    回忆中,三个男孩走在回家的山间小路上,夕阳傍了山岭,摸到树梢沉了下去。男孩1对男孩2说,只要坚持做一件事,就没有不成功的。男孩2反驳,不得行。无论怎么坚持,你我他都不可能写出一部书来。那个他就是男孩3,我。

    因为我们三个男孩子的学习都是那种完全的差生,坐在后三排的货色,平常在课堂上不捣乱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考试基本上总有不能及格一门或两门课的那种。还要写一部书出来,在现在想起来,那真的和猴子打出一部名著来没有多大区别。

    我不是那种善于争论的人。所以,是一个好的听众。但是我在他们不休止的争论当中思考:这种事儿不试一试怎么行?问题是,我怎么用一生的时间来试验它。

    当然,争吵并没有得到具体的结论,谁也不会说服谁,谁也不会不让着谁,那时正是都心比天高的时候,正有无限的未来在等着我们去实现。

    我也不是仲裁者。这事儿很快就过去了。我当然也没有拿这个打算当回事。因为我们还在学校学习嘛。虽然学习很差劲。但是,只要我们还在学校里,那就还是在正经地读书。读得不好是一回事,正经也是一回事。所以,在这个时间段里,根本就没有要进行写作的想法。

    因为一生是很长的时间,什么时候开始都行。再说啦,那也只是一个偶尔的想法。说不准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只是偶尔存在了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在那个年龄段的小脑瓜里,一会儿就被食物或者什么好玩的以及《再向虎山行》的电视连续剧挤走了。

    因为在小时候,十多岁的叛逆年龄,是不存在正常人生规划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差生。班级里当然有开始发育的女生,这帮差生的心思就没有在学习上了。再加上自身学习也不行,努力又没有逆袭的效果,老师每天在讲台上那就真的在我看来,也只是自说自话,只是对那些能够听得懂他们讲课的学生温柔。

    我们虽然在学校里,其实,我们仍然和野孩子没有什么两样。那个年代也不兴做什么家庭作业。最棒的是父母并不在意儿女究竟读书好不好。即使考试考了个倒数,也没有家长把这当成什么大不了的事。

    因为他们自己也没有读个什么书,那的确是一件伤脑筋费神的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嘛。到了夏天,我比较喜欢的是和几个能够游泳的孩子放学后偷偷去小河里游泳。

    虽然有两次差点淹死。但总算是学会了狗刨。现在回想起来我整个的初中时光,真正于我人生最重要的,却是那个傍晚三个混账男孩子在太阳落山时的争执以及学会了狗刨是比较有意义而且重要的事情。至于读书认字儿,那全是天赋,与努力一点儿也不沾边。

    当我们还以为学生生涯可以继续下去的时候,期末考试就来了。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义务教育的提法。初中统一考试,成绩不达分数线的,只有两条出路:一条回家和父辈一起务农;一条是托人找个关系去城里边某个厂上班。

    那个时候县城有个麻纺厂。那是家里有关系读书又不行的女生最佳去处。

    最牛的就是父亲在修铁路单位上班的同学,而且这些同学一般学习都和我这样的差不多,甚至更差。但是,他们天生就有了比我们更好的出路,那个时候可以顶班,就是子承父业。

    铁饭碗,在那个年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大家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公平的。

    我们这帮差生当然都没有考上高中,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