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科举之,论如何提高古代地位 » 第3章

第3章

    早上太阳冉冉升起,村子里烟雾缭绕,大多村里的人都已经起来做早饭。

    蒙清所在的村子叫蒙山村,村子背靠的大山叫蒙山,而村里面的人也大多数姓蒙所以叫蒙山村。

    村子不算大,只有百来户人家,据说这个村子也有两三百年的历史。

    听上了年纪的老人说,最开始在这个村落脚的时候,是因为一些人逃难而在这里落了脚,因为这个有一座山能在这里生存下去,所以便有几户人驻扎在这里,在这里娶妻生子。时间久了接待并形成了一个小村庄。

    不过这个村子的地理位置还是很好的,因为去到镇上脚程只需要三刻钟便能到镇子上。

    而这个城镇距离府城也是很近的一个镇子,所以地理位置还是很优越的去镇上需要三刻钟,而去府城需要一个时辰。就是说如果从蒙山村去到府城,只需要一个时辰三个钟,而且这是较长的一个时间,如果你要是马车或牛车的话,速度更很快。

    这个村子村民朴实,除了下地种田就是在农忙过后有时间,家里的成年人都会去镇子上找一些小工赚一些小钱,或是家里有吃不完的菜或是从山里得到的野味,也会拿到镇上或府城去卖。所以说在某家村,其实日子还算过得去。

    这个朝代像小麦,水稻,红薯土豆常见的青菜都有,挺齐全的,就像一个架空的朝代,因为这个历史上没有听说过,虽然曾经的历史不是很好,但是大概的蒙清还是知道的。

    到蒙清也是有时候在村子里面转,然后听到别人讨论的时候,偷偷在旁边听别人说,慢慢的也大概知道了这个村叫蒙山村,而这个朝代是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繁华朝。

    而繁华朝的历史也是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在繁华朝前面洛阳朝,洛阳朝曾经也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只是后面皇帝不作为,只负责享受后宫佳丽三千,又要听信官员的话,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官员腐败鱼肉百姓,百姓生活艰难,再加上天灾人祸。毫不意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在两三百年前就产生了多个反抗,最后赢了胜利的是一个叫周坤的一个将军。

    周坤出生于武将世家,他的爷爷父亲兄弟都是在外打仗,但是因为皇帝的不作为连最基本的军粮都克扣。不出意外,在外出打仗的没有几个人能再回来,当时外战内乱,整个皇朝都在动荡当中。你想活命只能反了。

    几支反抗的队伍联合起来,对抗外面国家的抗争终于打赢对外的战争。两年之后,改朝换代。新朝代名为,繁华朝寓意的繁荣昌盛。

    因为外战内乱,整个繁华朝动荡不堪很难看到以往的繁荣昌盛,所以当时要恢复早日繁华,新朝代直接取名为繁华朝。

    繁华朝到现在也是换了几任皇帝,但是皇帝也是克克业业,目前老百姓日子过得还是可以的。

    蒙清所在的地域也称为江南区这边的人大多种水稻,一年种两次遇上天气好些的,收成还行。亩地的水稻产量在三百斤到四百斤,而需要交亩产量一半的粮食。

    蒙清一家整整齐齐的座在一起吃早饭。

    “小清儿,这几天下地感觉如何?可还能受得住?”蒙母问蒙清。

    蒙清老实的回答道“很累,爹爹娘亲你们太不容易了,而今后要更珍惜粮食,更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爹爹娘亲辛苦了。”

    蒙父蒙母一脸欣慰,觉得自家的儿子甚是乖巧,还理解做父母的辛苦。同时又很有成就感,这就是我们的儿子。感觉都能掏心掏肺的对他好是值得人!

    “我与你爹爹商量过了,小清儿你可能不是下地的好料子。所以我们商量一下,为了你以后打算送你去学堂念书,这样一来你如果学得好,我们能改门换代,如果你学的不太行。学几年我们也能做帐房,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蒙母把和蒙父商量分析的结果告诉自家儿子。

    意外和惊喜来的猝不及防时,蒙清心里甚是开心。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几斤几两,说真的下地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读书是蒙清给自己的一个出路。

    但是蒙清也明白在这里去学堂的费用不低“去学堂很好,我也很喜欢,但是我们家的钱够吗?”

    “我们攒了一点钱,这一两年去学堂应该是够的,但是后面我们还需要再想一下办法。”蒙父把家里的实际情况告诉自家儿子。

    听家人这么说蒙清也就放心了,因为后面他自己也会想办法改进一下家里的生活,就算不会去学堂,只为吃那一口肉,他也要改善。

    这么想着蒙清口水都要留下来了,想想好久没吃肉了,都不知道肉是啥味道了。

    蒙山村没有私塾,临近的村子也没有。造成这样的原因,一个是读书人少,一个是这里离镇上不是很远,一般去镇上念书也是可以的。

    蒙父简单收拾了一下,准备先去镇上,先打听一下,看那个私塾更合适自家的情况。随便把平时积累的干菌子拿去换钱。

    蒙清看着自己你父亲猜到,父亲是否要去镇上打听学堂?而自己也想了解。“父亲是否去镇上?”

    “去镇上打听一下哪个学堂比较合适我们家,然后顺便拿点菌子换钱。”蒙父一边收拾一边回答自己的儿子。

    “我也想去,我好久没去镇上了,想去看看!可否带我一起去?”蒙清稚嫩的小奶音撒娇道。

    蒙父想了想,也不是不可以带他一起去,如果以后确定去学堂。他以后也要经常去镇上,先去认识一下也比较好。“可以,你注意一下跟紧为父,不要乱走。”

    就这样,两父子饭后往镇上走去。蒙父身上背着一个竹篓,里面放的是一些干香菌。手上牵着自家的儿子,慢悠悠的走着。

    路上零零散散的人,偶尔看到认识的村民点点头打招呼。

    因为蒙清年龄小走得慢,两个足足两了一个时辰才走镇上。

    那真是直奔常去的酒楼,然后叫小二可以让掌柜的看一下菌子。平时如果有野味菌子,大多拿到这里给掌柜看过,满意的掌柜会直接收下。给的价格也公道。

    “来,我先看看品种和质量。”掌柜也是认得蒙父的,上来便直奔主题。

    掌柜姓李,都叫其李掌柜。是这个酒楼的管理者,据说这酒楼的老板不简单,酒楼也不只一家,其他地方还有好几家分店。

    “还行,我便直接拿下了,给你半贯钱,你意下如何。”李掌柜也不罗嗦,直接开口。

    “好的,谢谢掌柜,没有问题。”这个金额在意料之内,没意外蒙父直接同意。菌子攒了半年,干菌子有五斤的样子,李掌柜给到五百文。

    一两黄金等于十两白银,十两白银等于十贯(吊)铜钱,十贯铜钱等于一万文铜钱。

    ”掌柜和您打听点事,这镇上有几个私塾?我这儿子到了年龄,想送他去学堂。”蒙父摸了摸儿子的头问道。

    李掌柜看了眼小奶娃,虽然穿着还是有补丁的衣服,但是长的也是白白嫩嫩的,想来家里也是受宠的,提出来去学堂也正常。

    “镇上有四家私塾,一个是李举人开的。有两个是张秀才和陈秀才开的,最后一个是张童生开的。李举人开的要求,要通过他的考核方能收,另外一年束脩五两白银。张秀才的私塾一年束脩三两白银,陈秀才的私塾一年束脩四两,但是陈秀才还在继续科举,举人也是有望的。最后一个张童生,屡次考不过,最后干脆考开了一家私塾招收学生,一年束脩三两。他的要求最低,基本上是给了钱就能进。”李掌柜还是把知道的情况告之这父子两人。

    “好的,感谢告之。”蒙父据了下手,微微弯腰,做个鞠躬礼感谢李掌柜。

    蒙父牵着儿子的手来到一家书店,在书店是镇上最大的书店,也是种类最齐全的。

    书店的掌柜看着这父子,二人虽然穿着贫寒,但是也没有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也是最平常的语气招待二人。“客官看一下,有什么需求?”

    “第一次去学堂,需要准备哪些?”蒙父如实问道。

    “笔墨纸砚是需要的,刚开始练字,可以买这种差一些的纸。”掌柜,根据二人的穿着推荐了一下这些字,一般贫寒的家庭大多选用这种纸,因为刚开始练,也不需要太好的纸。后面时间长了,字也练到一定程度,可以选稍微再好一点的纸。

    “好的,我想顺便打听下,镇上的私塾。准备送小儿去学堂,但不是太了解。”蒙父问书店掌柜道。

    “镇上就四家私塾,分别是李举人,陈秀才,张秀才,张童生开的。收费李举人五两白银,陈秀才四两白银,张秀才三两,张童生也是三两。这四位都的都出过童生,但是李举人有种过秀才的学生,口碑最好收费贵些。张秀才教的也出过秀才但比较少,但是张秀才年龄有些大了,招生要求也比较严格。陈秀才是这四位里面还在科举的人,也是有望成为举人的,年龄在三十左右。张童生如果说打算念几年识字的话,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那里提供住宿不别外收费。”书店掌柜心想,这以后还会再来光顾书店生意的,得好好说。

    然后买一套笔墨纸砚拿出来,让二人先查看。

    “就这一套多少钱?”蒙父摸了摸自己的荷包,问道。

    “一套笔墨纸砚:笔九十文,墨一百文,纸二百文一百张,砚台一百五十文。共六百四十文。”书店掌柜飞快的算出,总额。

    这下可好,刚赚到五百文,还需要再倒贴一百四十文。可见,读书的成本有多高。

    蒙父闻言,拿出荷包给钱。挺爽快给的,当然了要是没有一脸的肉疼更爽快。

    书店掌柜收完钱后,决定卖这父子俩一个好。再加上小老百姓读书不易,给他送来一张字帖。

    “那字帖送你了,这是卖的最好的一款字帖,你可以照着上面练。你要是将来练好了,可以在这里抄书赚钱的。”书店掌柜说着拿字贴给两人。

    “谢谢掌柜,叔叔我一定会好好练的”蒙清一脸郑重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练习。

    蒙清心里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顺便还能学习会学到的内容,可以说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