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二十章 需卦

第二十章 需卦

    青田山村

    刘基正在书房里看书,初春早上仍微冷的天气,书桌上的陶架里,红炭正烧着热水,准备待会泡茶,也温暖着略有寒气的书房。

    自从与冷谦道别后,这几日来,刘基不时想着“谦卦”的含意;刚拿起茶壶倒水,心神略岔了一下,茶水不小心溅到红炭上,嗤的一声,一时惊醒陷入沉思中的刘基,正自叹怎么这么不小心,突然灵犀一动,难道今日有事发生吗?

    刘基随意起个卦,茶水为为水、为“坎”在上,炭火为火、为“离”在下,即是六十四卦中的“水火既济卦”。

    坎之数六、离之数三,现在是早上辰时近巳时,取数为五(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辰排第五);六、三、五得十四,一卦六爻,十四除以六,余数二,第二爻即为变爻。

    下卦的离卦由下往上数,第二爻原为阴爻,阴之数为六,称“六二”爻;阳之数为九,变爻即“阴(六二)爻”变为“阳(九二)爻”;使得下卦原本为“阳阴阳”的三爻原为“离卦”,三爻皆变为阳爻后,变成了“乾卦”,本为水“火”既济卦,转为水“天”需卦,《易经》需卦的九二爻象:

    爻辞: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吉,以吉终也。

    刘基记忆很好,《易经》内文早熟记于胸,且思绪很快,心想:需于沙,沙是水与岸交界;小有言,终吉:虽或小有争执,但分歧不大,所以最后是吉。

    象辞,衍在中也,衍是伸展出去,有回旋余地;虽小、有吉,以吉终也,虽有争论,因为有回旋的余地,所以最终仍吉。沙、衍,小有言,是要反映什么事情呢?

    刘基原正在“谦”卦的上六爻辞:“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思索着,谦卦前五爻的爻辞、象辞都属吉利,只有这(最上方)上六,未明确属“吉”,一卦六爻,最高位的第六爻更要谦卑,六为阴为柔为卑,不是(上)九的阳、刚、尊,所以“上六”仍偏吉。

    然而上六爻辞也是整个卦意,或说是由卦断事,最后的结果,刘基一直挂心地是象辞所说:“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志未得也,难道该卦总结,最后表象是“志未可得”…。

    不多时,十二岁的大儿子刘琏在外敲门,说:“父亲,村里人说村外面有个和尚来拜访您,要放他进来吗?”

    刘基心里诧异地想:“和尚,沙门,难道这『沙』是指比丘不成?怪?怪!”既然有征兆,就瞧瞧是甚么事吧!

    回说:“好!跟他们说,放那僧人进来。”刘琏应声后便去了。

    过没多久,刘琏领着一个年轻僧人进来。

    此人正是道衍,诗词盛会后,道衍便暂时拜别子阳子师傅与北郭十子,一路化缘打听过来,昨日既已到了青田县城外,离山村不远的寺庙挂单,今早才刚到山村,便给村外的村民发现,带领来拜访刘基。

    道衍看了一眼刘基,衣着服饰简朴,心想果然是窝在山村的老头子,身体还算健壮,一脸的正气,应该是儒术修心有成。

    待刘琏关门出去后,嘴里仍客气地道:“贫僧道衍,有幸拜访名闻天下的刘伯温。”说得虽似客气,却又不甚客气。

    刘基一听:“道衍”两字,便再问:“恕刘某耳背,再请教法号为何?”

    道衍心里倒想,还有如此回答的方式,于是再说:“贫僧道衍,儒道佛的『道』,繁衍、推衍的『衍』。”

    这下倒是让刘基差一点就惊呼出声,爻辞解意、象辞示像,需卦九二象辞:“需于沙,衍在中也…”,刚才还在想这“沙”、“衍”是要象征着什么含意,怎么这才不久就马上验证,就是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僧道衍”。

    不过刘基仍面不改色地回道:“老夫正是刘伯温,名闻天下不敢当,不知道衍大师来此山村寒舍,有何指教之处?”

    刘基想着刚才的九二爻辞:“小有言,终吉。”看来这年轻僧人是来踢馆的,不过不碍事,“小有言”或许只是理念不同而已,最终还是吉利;所以虽听出刚才道衍略有不客气之意,也就不放在心上。

    道衍心想,这刘伯温还算客气,尚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老了,知道我只是说客套话。

    便道:“贫僧受戒为比丘后,便托钵化缘、游学于四方,目前于姑苏白鹤观住持子阳子处,求教易理与阴阳术数,上月太和四仙至观内访师,言及伯温先生对易学、术数研究透彻、功力非凡,特来请教。”

    刘基道:“白鹤观子阳子住持,据闻在易学术数修为三、四十年,老夫慕名已久,上月也听太和四仙提过,有幸确当访观上香,交流交流。”

    接着说:“易经博大精深,研究透彻老夫不敢说,研究了多年倒是有的;易理需要的是长期浸淫、推衍,子阳子这方面应该深有底蕴了。”

    道衍听刘基似乎未把师傅比肩,语气中似乎仅算“很不错了”之意,马上心里不高兴起来,便道:“敢问『易』之意为何?何谓三易?”

    刘基胸怀十车书,记忆堪比计算机,心想这是甚么问题!

    随口道:“易字从日从月,阴阳也;天行健,四季寒暑现;刚柔交错,太极八卦成。”

    “三易之说,在《周礼》春官宗伯篇: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四。”

    又说:“至于易的『三义』,在《易纬乾坤凿度》卷上,孔子曰:易者,(简)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道衍一时被刘基一连贯的回答内容,打的措手不及,脑筋里还在思索什么“春官宗伯”?“易纬乾凿度”?“三易”?“三义”?

    刘基看了看一时停滞的道衍,又道:“历代易学宗师辈出,刘某年少苦读,窃学传承罢了。”意思是你还年轻,回去多读些书,不要急着到处闯跳。

    道衍心想这个老怪物,难道每天都在背书吗?怎么记性这么好!自己在经籍学问上踢了铁板,那就换卜卦,看你多厉害?

    便道:“施主博览群籍,贫僧佩服,敢问何谓卜筮,孔夫子为何用大衍之法?”

    刘基看了看道衍,差点就骂出声来,不过想想九二爻辞“小有言,终吉。”

    还是忍着性回道:“『卜』是烧裂龟壳后,解读其上的甲骨文断吉凶,天意难测;“筮”是经过推算过程求出卦后,再依卦象解吉凶,尚有可循。”

    又道:“易系辞上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先圣孔子目的是让后人掌握其中推衍的原理,符合原理的是可信的筮卦法,而不是只能用『大衍之法』取卦。”

    刘基心想,你是刚入私塾啊!只懂这些,也敢来老夫此处踢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