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一百四三节 大获全胜

第一百四三节 大获全胜

    扩廓阵营这边,三人吹了好久的号角,终于叫醒了一些人,眼见天已渐亮,可是大多数将士仍然“沉睡不起”。

    虎林赤对扩廓道:“看来我阵营是受邪魔侵袭,短时间是叫不醒了,就算叫醒也无力作战;主上,您赶紧先走吧!”

    扩廓道:“不行,怎么可以放下你们,要走大家一起走。”

    韩札儿道:“主上,愿意跟着您四处征战,便是寄望大元仍有复兴的一天,今日您若仍留下来,大元必灭无疑,您赶紧先走吧!”

    虎林赤也道:“到了宁夏城,那边至少还有留守的五万大军,还有重整旗鼓的机会,留在此地,只有被擒获,毫无机会啊!”

    此时,对岸也传出了号角声,看来大明军准备打过来了。

    韩札儿急道:“主上,您快走吧!我们留下来殿后,至少拖延敌军止一些时间。”

    扩廓是有“大志”之人,一心要振兴大元朝;也是理智之人,知道现下事已不可违,便跪下向两人拜别。

    道:“此次,两位容扩廓离去,我扩廓帖木儿在此发誓,必不辜负两位的心意!”

    说完,三人坚定地对望一眼后,扩廓转身便走。

    ………

    徐达整军出战,果然“大获全胜”,掳获无数,真真正正的“大获全胜”啊!

    大军仅受到由韩札儿及虎林赤率领的几千人部队,小规模抗争,倒像是在拖延时间,基本上是如入无人之地,几千人不久便被歼灭,可怜的“早起的鸟儿被虫吃”,擒获韩札儿及虎林赤两大将。

    其余的人,大多数都在睡梦中、或刚睡醒中,直接掳获;被叫醒了后,甚至还不知所以然,只觉全身寒冷、无力,无精打采;于是,有人喊着“沈儿”、“沈儿”。

    大明的十万大军,对战故元的十万大军,十万对十万,其中当然有掺水的成分;竟能够“擒获”故元将校士卒八万四千五百余人,百分之八十四点五的比率,加上官员一千八百六十五人,掳获率提高至百分之八十六点四,简直比敌军举双手投降还容易啊!

    新来的都事,喔!对了,现在大都督府“七品都事”这职位,可抢手得很;按照前例,可是能直升“从三品参知政事”的极优缺额。

    问大将军道:“禀大将军,此次作战,大获全胜,战报该记载在哪里作战呢?”

    此时俘虏营中的“沈儿”、“沈儿”声音,越来越多越大声。

    徐达问道:“他们在喊什么?”

    这新来的都事很灵光,早就都打探清楚。

    回道:“禀大将军,属下先前问过,『沈儿』据说是藏语里“邪魔之地”的意思;此处看来过去死了很多人,处处可见『乱冢』,可能敌军认为此地有邪魔作祟,才会被俘虏,所以不约而同地喊着『沈儿』。”

    徐达听了一凛,“沈儿”?“邪魔之地”?看着“山谷”营地里俘虏的八万多人…。

    便道:“就记载,战于『沈儿峪』,大败扩廓帖木儿。”

    补充:《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一

    明日,整众出战,诸军争奋,遂大败保保兵于川北乱冢间,擒元郯王、文济王及国公阎思孝、平章韩札儿、虎林赤、严奉先、李景昌、察罕不花等官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将校士卒八万四千五百余人,获马万五千二百八十余匹,骆驼驴骡杂畜称是。保保仅与其妻子数人从古城北遁去,至黄河,得流木以渡,遂由宁夏奔和林。都督郭英追至宁夏,不及而还。

    ………

    史官们、儒家们都知道,《明太祖实录》被一修再修,修得有些面目全非;尤其是被明成祖朱棣,修得更是严重,而徐达便是朱棣的老丈人,在修实录时,对老丈人这一生最大的劲敌:扩廓帖木儿,当然是文诛笔伐,尽可能的贬抑扩廓。

    先前的太原之战,描述扩廓紧张得来不及穿鞋,“竟跣一足,踰帐后出,乘骣马从十八骑遁去”;只穿一脚,骑着弱马,竟还能逃得掉?

    此次更是夸张,仅与其妻子,“至黄河,得流木以渡”,实在是有些过头了。

    用流木渡黄河?谁相信啊!不过,真的有人相信!唉!也罢!

    至于“得流木”?黄河之上会有“流木”?四月时又不是雨季?哪里来的流木?

    比较可能的是搭“羊皮筏子”离去,远远看来的确像是“流木”!

    而“都督郭英追至宁夏,不及而还。”

    这更好笑了,都督是多大的官呢?正一品呢!

    《实录》这里很大的比例是“修错”了,因为一年多前的洪武元年十二月,攻打扩廓的老巢太原时,郭英的军职才是“指挥”,之后也没有“特别”的战功,虽然是郭宁妃的兄长,但也不太可能还未二年,就升迁至“正一品”!

    不过,就算是“指挥”,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最低也有正四品的军衔,总不会独自去追吧!

    至少也带着上百人、甚至几百人、上千人前往;去追那“得流木以渡”黄河后,依此记载,应该是“没人、没马、没车”的扩廓一家人,竟然追到宁夏还追不到?

    唉!请告诉我,谁能相信?

    最有可能的情况,便如同一年多前,攻陷太原后,常遇春率精锐在旷野中,追着扩廓的十八骑精锐亲兵,至忻州遇上扩廓的主力,所以“不及而还”。

    《实录》记载:“扩廓奔大同,遇春以兵追之,至忻州不及而还”

    此次是追至宁夏,遇上扩廓在宁夏的留守大军,所以一样“不及而还”。

    补充:吴元年十一月、乙酉日

    定大都督府及各卫官制,大都督府:左、右都督,正一品;同知都督,从一品;副都督,正二品;佥都督,从二品;参议,正四品;经历、断事官,从五品;都事、正七品;照磨、从七品。

    洪武十三(1380)年,改大都督府为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之五军都督府,各属左、右都督一人,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经历一人,从五品;都事一人,从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