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一百一十节 大明

第一百一十节 大明

    另外,称帝了,要取什么为“国号”?以什么“建元”?

    还有所谓的“五德”说,后面事情还多的呢!

    先就五德来谈吧!

    李善长道:“禀报主上,“五德终始”理论,乃东周战国齐人邹衍(约前305–前240)所提出,认为盈天地间有土、木、金、火、水五种基本元素或原动力,名为“五德”或“五行”,依次运转。”

    接着道:“每个朝代都会推定本身的“德运”,不论是“五德相胜”或“五德相克”,除解释天运循环外,也作为统治王朝兴衰的原由。而配合历代王朝嬗替的阴阳五行循环,按“德运”行序,也是建立政权的正统或正当性。”

    又说:“此五德终始,在东汉光武帝(公元25–57在位)兴复汉祚、重建火德后,『五德终始』说便成规范。不过,北宋欧阳修认为,五德终始说是昧者之言,揭橥以《春秋》的『居正』及『合一』为大义,为正统论的主轴,若不符合标准,则正统有时而绝,也就是『绝统说』。”

    胡惟庸道:“禀主上,大宋韩山童当年号召起义,以红巾裹头,称为“红巾军”,火乃象征“火德”,小明王能力不足,但主上率领的红巾军,领地已遍江南,将领们、士卒们,以及人民百姓也习惯以“火”为归属,属下认为,新王朝比较像属『火德』。”

    朱元璋道:“喔!”

    便转向看着刘基道:“先生认为呢?”

    刘基道:“回禀主上,自主上起于濠州,便一路往南攻占滁州、和阳,进而过江攻下太平,占领集庆路,改为应天府,随后皆以南方为主,更以大江之南为基业,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汉朝刘安《淮南鸿烈解•天文训》提及『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且主上讳“朱”姓,朱本有火意,应属『火德』之运。”

    又道:“不过,如左相国所言,自欧阳修提出『绝统说』后,金朝是最后一个认定『德运』的王朝,大元朝并未特别认定自己的『德运』。”

    朱元璋问道:“大元朝未认定自己的『德运』?”

    李善长回道:“回主上,是的,大元世祖忽必烈认为,在大蒙古帝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功业面前,正统与否,不再是一件关乎国体之事,所以未去认定其『德运』。”

    朱元璋道:“这么说来,欧阳修的绝统说,倒是应在大元朝之上了。”

    刘基也说:“回主上,大元世祖忽必烈认为,其舆图之广,历古所无,在大功业之下,此便是正统,上天赋予的正统。况且,出身布衣而称帝者,如汉朝高祖,尚是藉亭长之名,登高一呼、徒众响附。而主上,则曾未有寸土一民,却已有逾半边天下,此事史书所载未之有也,属下认为已如大元一般,大功业之下,无须在意继统、正统之说。”

    朱元璋听了,也甚是满意,道:“孤之天下,确实取自群雄之手,非取于大元。今日得平定江南,南征北伐,非上天降福,何以致此!如先生所言,孤之心王德运为火德,但无须在意继统、正统之说。”

    李善长道:“主上英明,蒙古王朝不偏好『德运』,新王朝倒像是创统,而非继统,且『火德』甚符合主上开创以来之情。现下,便是国号问题了?”

    接着道:“史书记载之国号,大多以创朝之君,初起之地或始封之邑为名,如刘邦受项羽封为『汉王』,随之称『汉朝』,李渊在北周及隋朝受封『唐国公』,随之称『唐朝』。主上虽受封『吴国公』,随后称『吴王』,但『吴地』仅是江东之地,不足以彰显主上统领天下之意。”

    朱元璋道:“大元国号,如何取之?”

    李善长回道:“依据至元八年,大元所发布的《建“国号”诏》所言,是取《易经》干卦彖辞的『大哉干元!』之义,以『大元』为国号;据称,是当时元世祖的国师,刘秉忠所建议。”

    朱元璋心里思索着,嘴里喃喃地说:“大哉干元!”果然,配上极大的功业,取“大元”是蛮适合的。

    胡惟庸道:“禀主上,主上早先依附红巾军起家,韩山童最初打着『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为号召,农民百姓群起响应,『明王』出世、天下太平之说,已深入民间,以『明』为号,可收拢百姓之心,以及民间之期盼;况且刚才御史中丞也提及『朱明』,不仅象征着新王朝的『火德』,也与主上同姓,不就是暗示国号便是『明朝』了。”

    朱元璋早年出家皇觉寺,也没饭吃,托钵化缘,辗转流浪于濠、颍、泗、淮一带,深知“明王出世,天下太平”之说,确实深入民间,为百姓所期待。所以先前,对于“小明王”韩林儿,一直都还算礼遇。

    便道:“嗯!左相国,你的看法如何?”

    李善长回道:“『明』一字,左日右月,象征天地,代表光明,且主上行『火德』,『火』盛则明,属下觉得以『明』为号,洽当不过。”

    朱元璋心想,你们两个都出身濠州定远县,差不多以前也信“白莲教”,向往“明王”之辈,喜欢“明”字也难怪,孤在问问身处江南的刘基看看。

    又问道:“那先生的看法呢?”

    刘基回道:“回主上,其实干卦彖词整句是:

    大哉干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干道变化,各正性命。”

    接着说:“日月为明,循环终始,六爻定位,终始大明,当是乘六龙以御天之时。”

    又道:“既然,前朝以『大哉干元』、『大元』为国号,属下认为取『明』为国号,不如取『大明』为国号,大明终始,终结旧朝、创始新朝。”

    李善长也道:“确实以『明』为号,不如以『大明』为号。”

    心里倒想着,有“明”一字,可收拢人心,况且弥勒佛乃光明之王、“大明”之王,可也压过那“小明王”韓林兒一截。

    朱元璋虽也想到李善长“大明王”的想法,但嘴里则仍喃喃念着:“大明?日月为明?大明?终始大明?”

    原来如此,知道六爻六位之时机与定位,即能乘潜龙、见龙、惕龙、跃龙、飞龙、亢龙之六龙以御天。大明!

    便道:“嗯!好,就取『大明』为国号。”

    李善长喜道:“恭喜主上,取获佳号。敢再请问主上,建元之名,也要今日商议吗?”

    朱元璋正高兴着,便说:“众卿家一起商议吧!”

    刘基道:“以主上自布衣起身,弭定江南、南征北伐,望风披靡、势如洪滔,奠定开基之洪大武功,属下建议可以『洪武』建元。”

    朱元璋听了,先喃喃道:“洪大武功,『洪武』…”

    李善长道:“嗯!中丞说得好,主上武德功绩盖世,其势如洪滔,各地皆望风纳款,是“洪大”的“洪”,而不是宏大的『宏』。”

    朱元璋心想不错,孤之武德功绩盖世,其势如洪滔,开创基业之先。

    便道:“先生说得好,左相国说得更好,新王朝就以『洪武』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