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草民 » 第四章:丰收季节,汗如雨下

第四章:丰收季节,汗如雨下

    他回家正赶上收割小麦的时候,家里有六亩地全都是小麦,正好家里打算明天就开始收割,他回来正好赶上。

    晚上,大嫂和二嫂两人用他拿回的米饭煮的是干饭,母亲拿出留着的鸡蛋炒了野菜,还把他路上抓到的兔子扒皮,用萝卜炖了一锅。

    大哥和大嫂已经结婚六年,有一个独苗小豆子,二哥和二嫂结婚两年,没有孩子,只是二嫂特别能干,母亲性格懦弱,不是强势的婆婆。

    李大力其实也不想回家,家里的饭并不好吃,兔子肉大多数进了大哥和二哥的肚皮。家里的镰刀早就磨好了,就等着收麦子。

    晚上睡觉,李大力住在柴房,其实大哥家还有位置,只是李大山以自己大嫂劳累一天,不能被小豆子吵闹为理由,不让他住在大哥家的耳房。

    父亲和母亲也不管他,只能在柴房打地铺,还好母亲知道给他铺了一层破棉被,一晚上蚊子嗡嗡的吵个不停,也没有人想着弄点艾草。

    白天走了那么远的路,他实在太累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迷迷糊糊的时候就被推着醒了过来,看到自己的二哥已经穿好衣服,手里还拿着一柄寒光闪烁的镰刀,吓得他一下就醒了。

    “二哥,你干什么啊,吓死我了。”外面的天还是黑的,已经可以听到外面的吵闹声,刚开始还很小,越来越大。

    “老三不要睡了,快穿好衣服洗把脸,大哥和父亲已经起来了,已经出门了。”,李大河把一把磨好的镰刀塞到他手中,他才想起今天要开始收麦。

    麻利的穿好衣服,拿好镰刀,天空中还有一颗星星,各种狗吠鸡鸣之声传到耳朵中,喧闹中又有一丝宁静。哎呀,怎么还文艺了,他前世今生就不是那种人。

    跟着二哥,朝着家里的地走去,一路上遇到的三大叔二大爷的婶子,嫂子纷纷和他打招呼:无非就是老三出息,到城里生活之类的,要不要介绍媳妇。

    李大力只能装作害羞的推辞,到了自家的麦田,父亲和大哥已经割了一半。两人赶紧加入,麦芒很是刺挠,刚开始李大力还不怎么习惯,不过在身体内的感觉令他很快就上手了。

    天亮的时候,一亩地的麦子已经割完了,已经打好了垛。父亲抽着旱烟做中场休息,大哥用脖子上的汗巾擦了擦汗水,二哥一点也闲不下来,一点一点的把落下的麦穗捡起来,撞到柳条编的篓子里。

    大嫂和二嫂过来送水和送饭的时候,二哥已经捡完了。收麦的时候伙食是最好的,没人一颗鸡蛋,一碗干饭,还有好几碟小菜里面飘着的油花也比平日多了很多,昨日剩下的兔肉炖的挺烂呼的,就连水里面也加了糖。

    大嫂细心的帮大哥把头上粘着的杂草摘下,用干净的汗巾替换掉那条已经满是汗水发黄的旧的,他看到大哥的干饭碗底还有一个鸡蛋。同样的情况在二哥那里同样出现,让他心里一阵阵抽搐,这是吃了两拨狗粮,幸亏父亲和自己一样的待遇,要不他不是成了单身狗中的战斗狗么?

    吃完早饭略作休息,把割好的麦子放到大嫂和二嫂推着的鸡公车上面,看着两人推着两车麦子,李大力真的是惊着了,古代的人这么大力气么。

    三人吃完饭有了力气,干劲十足,害的李大力都不好意思偷懒,天黑的时候已经割完一半,麦子也都被运回家,他们回家的时候,母亲和大嫂二嫂已经把麦粒从麦穗上面脱完,麦秆也在院子中棚子那里垒了好几垛。

    她们三个正在做饭,晚饭还是一如早上的干饭,鸡蛋,只是加了一份鱼豆腐汤。豆腐是挑担货郎马小三送来的,鱼隔壁的马大叔家的八岁孙子马五从河里捞的,昨天剥皮的兔子皮已经鞣制好了,晾在院子中。

    今年柳木村没有被淹,还是族长开春带着大家修了渠,把大水给引走了,大哥吃饭的时候就称赞族长眼光就是好。

    因为如今的李家族长李大春,他是从外面闯荡好几年,然后回到柳木村买下百亩田地的他儿时的好友。

    李大春年少时候就是大哥他们这些人的孩子头,大哥总是跟在他屁股后面,两人的关系很好。大哥这次和二哥分家就是因为,两人一到秋天就会进山采集山货,而这些山货都是由李大春运到外面去卖的,每次都会多给两人银钱,而且运货也是雇佣两人帮忙,每次回来两人都脸上红光满面的。

    柳木村如今虽然已经不是李大春的父亲当村长,他的年纪大了,不过大家都认为过不了几年,李大春会接了村长的位置,没有人知道他通过疏通成了县里刑房的老大。大哥更加热心的凑到跟前,私底下他就听过几个妇人嚼舌根说大哥就是个哈巴狗就会舔。

    李大春可以说是柳木村最大的地主,他在好几个县城都有产业,娶了瑕县县令的大女儿,还纳了两个妾侍。他住的是修好的三进三出的青砖灰瓦的大宅子,李大春一家都住在新修的大宅内,父母住在三进的正屋,他带着正妻服侍在东厢房,西边的厢房隔出一个小院子,两个妾侍住在里面,院子里又被两人用一道石墙分成两半。

    薛姨娘带着李大春的大女儿春娘,住在靠南的两间,有专门的耳房住着两个丫鬟和一个妈妈。

    柳姨娘带着第二个儿子放歌儿,住在靠北面的四间,有四个丫鬟伺候,还有一个厨娘,一个奶妈。

    正妻刘氏,为他剩下两个儿子老大和老三,大儿子已经十岁了,如今正在泗水县王举人开设的私塾读书。

    家里面养着至少四五十个仆人,可以说泗水县和瑕县他可以横着走,不过他比较低调,很少和村子里面的人介绍妻子娘家。

    李大力的肩膀酸的不行,这一天不停的挥动镰刀,手指之间已经有了水泡,吃饭用筷子的时候,磨得很疼。吃完饭,他找到一个很细的木刺,挑破水泡,小麦放在院子中晾晒。

    他自己弄了一些艾草熏了熏柴房,蚊子不在闹他,很快就睡着了。而不远的大哥房间,大嫂正和他轻声的说着:“当家的,你说老三已经出去半年了,你说他挣了多少钱,有没有三贯?”。

    李大山看了看自己的婆娘,并没有理会。气的她使劲的掐了李大山一下,他只好敷衍道:“怎么没有啊,我听二赖子说过,三弟在码头扛活,一天最多能挣五百文铜钱。”。

    “啊,这么多,那么岂不是.....。哎呀算不清楚,不过他应该攒了不少,你看小豆子越来越大,是不是和三弟借钱送他读书。”。

    一听要读书,李大山立刻没了好脸色,对于读书他也很渴望,只是父母宠溺四弟,全家挣得钱全都给了四弟,如今他愤愤不平。

    “读什么是,泥腿子就该有泥腿子的样子,再说读书不需要钱,我可挣不出来。”。

    说完就不理大嫂,呼呼大睡,只留大嫂一人独自伤心。第二天一大早,父子四人一早就开始割麦,终于在下午的时候割完了。

    剩下就是晒麦,磨粉了,不需要李大力。晚上一家人吃了一顿丰盛的大餐,第二天一大早,李大力就推着鸡公车,朝着泗水城赶。

    路上又好运的逮住一只兔子和一只野鸡,都挺肥的,应该是吃麦粒吃的。鸡公车上有母亲为四弟准备的火腿肉一根,糯米团子好几块,还有一贯钱,都是两口子省下来的。

    半路他遇到一个商人,他的车掉到泥潭里,袋子破开,里面洒出来的是白花花的盐巴。他正着急的在原地打转,看到李大力立刻过来求助,最后在李大力的帮助下把车子从泥潭弄了出去。

    那袋子盐巴也不能卖了,只抢救了半袋子,他付了李大力五十文钱,作为工钱,赶着车急匆匆的走了。

    李大力想到一千年以后,盐巴是可以通过溶解,过滤,再溶解过滤,把泥沙分离出去。他赶紧把撒了盐巴的泥水全都装在木桶里。

    本来木桶是用来当恭桶的,直到装满木桶他才懊恼的停止。回到泗水城已经快要关城门了,幸亏今天看门的是张大爹的儿子,交了两文钱的入城费,最后一刻进了城。

    城中的路面不是自己离开时候的样子,泥泞的地方已经被修整好了,不过还是有一些地方衙门并没有管。

    他们梧桐巷倒是被修整了一番,好几个处低洼的地方用砂石铺平,回到自己的院子。兰香姐给他开的门,看到他的时候,兰香脸上的笑容映入李大力的心里面。

    两人一起把车上的东西搬到李大力的屋子里面,也许从那一晚,彼此的心已经发生转变。收拾好父母让他带的,李大力把兔子和野鸡让刘兰香拿回去帮着处理,脱了衣服,打了一桶水清洗身体。

    王账房一家静悄悄的,屋中也没有点灯,他洗干净,换了一身衣服,来到刘兰香屋子中。她正把野鸡的毛拔干净,把内脏用木盆盛好,兔子的皮也被扒下来了,用草木灰水泡着。

    “兰香姐,怎么王账房家里没人,都到哪里去了?”,看到是李大力过来,刘兰香把手洗干净,用墙上的抹布擦干净。

    小声的说道:“王账房他们搬走了,听说是他赚了一笔钱,已经在城东盘下一间铺子,开业的时候还请了我去。”。

    李大力真是吃了一惊,他才离开三天,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古代人都这么.......厉害啊,刘兰香把他怎么发家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