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清朝当大官 » 第二十四章 天子驾到(下)

第二十四章 天子驾到(下)

    李序然让尘远带人先去通州府,他已经仔细考虑过了,不能直接就把这些人一下都给抓起来,只是找借口说这些人在税赋及辖区内的刑狱方面有问题,要来按察使司被询问一下,眼下皇上要来南江省,臬台大人的这个举动倒也合情合理。

    通州知府的资历最老,因此,让尘远亲自看着他,其他的人就深信不疑了。

    他这样做,是不想引起王天远过分的警觉。

    毕竟,身为按察使,李序然是有这个权力的,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李序然还通知了几个与此事无关的官员也来臬司衙门,而且,尽可能把动静弄大一点。

    他知道,事后,这些无辜的官员就会被放回来,而通州府知府刘预石、锦州府知府范鸣龙、南江盐道尹制节、陇南县知县高一远则要留在按察使司,被看管起来,至于这几个人的结果是什么,就不是他李序然能左右的了。

    这段时间王天远在忙着准备接驾,其他事情都无暇顾及,李序然的这个举动也没有引起他的注意,也没有引起那些官员的注意,他们都认为是为了应付皇上的巡查才被李序然询问。

    有的官员甚至认为,反正皇上来了南江省后,他们正好要去省城,这次去按察使司被臬台大人训完话后,正好留在省城等皇上。

    圣驾马上就要到了,李序然抓紧时间去了布政使司,他知道,此次行动,好多事情还要看董连平的,因为,人家毕竟比自己大十岁呢,而且董连平在京城做官的时间比自己也长,考虑问题自然周密些。

    刚到布政使衙门,就有人进去通报,在这南江省,认识李序然的人还真不少,不一会就看见董连平走出来了。

    “藩台大人,在下不请自来,没有打扰到你吧?”,李序然说道。尽管他们的关系进了一步,但是在外人面前,还是和以前一样。

    “臬台大人这是哪里话,我这里正好有一些上好的茶叶,正等着李大人来品赏呢,李大人里边请”,董连平很配合的说道。

    进了董连平的书房后,李序然看到桌子上有好多账本,这件屋子里的东西很多,但一点都不乱,看着窗户都关着,刚才进来的时候也有专人把手,应该是董连平的亲信吧,

    现在是非常时期,万事还是小心为妙。

    这时,董连平说道:“这是南江省近几年的账册,据我在巡抚衙门里的亲信说,现在南江省的库银远远不足朝廷规定的数额,我也仔细计算过,去掉向朝廷应缴纳的税银,加上我们收上来的税银,中间的差额确实有点问题。可上次你也看到了,王天远好像一点也不着急,难道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这可是几百万两银子啊”。

    李序然知道,这些地方大员把他们收到的税银放到库里,然后再向朝廷缴缴税,同时,朝廷每年都会给地方拨一些赈灾的银子,或者减免一些地方的税银,具体人数的和税银的数目由地方上报,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同时,地方每年都会有一些花费,如修建府衙、赈灾等,具体明细是很繁琐的。

    这样一来二去,一些地方大员就会从中中饱私囊,因此,库银就会发生变化,要是皇上不来,谁也不敢去查。但一查就会发现亏空,到时问题就会出来。

    董连平想的很有道理,如果皇上到时查起来,要是和户部规定的库银数额不一样,他王天远就麻烦了。

    可是,就像董连平刚才说的,他们能想到这一点,王天远自然能想到,可是巡抚大人一点都不着急,说明他已经想好了怎么去应对。

    于是,李序然说道:“这只是一个方面,我们给他准备的不是这一张牌,到时肯定有他出问题的地方,现在你应该吧所有的账目都准备好,皇上随行的人员中,肯定有户部的查账高手,只要他们认真查就一定能查出来,他王天远给一些府县根本没有减免税赋,但他给朝廷都是按减免后上报的,这一部分肯定有问题”。

    这时,董连平说道:“你说的有道理,只是到时可能要你协助,万一皇上真的查起来,可能需要的人手帮忙”

    帮忙?什么意思?李序然不解的问道。

    董连平说道:“到时你就知道了,你臬司衙门的兵多,到时肯定有用的着的地方”。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两个详细的对了一遍近几年的账目,同时,董连平也为李序然梳理了一下在刑狱方面的问题,因为,董连平来南江省的时间比李序然早,所以他对情况了解的更为详细一点。

    准备好这些后,李序然回到臬司衙门,把刚才和董连平谈到的问题详细的给一驰说了一遍,一驰自然领会,马上去办了。

    第二天早上,尘远他们到了,其他几个官员也陆续到了臬司衙门,就在李序然准备装模作样询问的时候,董连平进来了,悄悄的对他说道:“马上去接驾,我刚去了巡抚衙门,巡抚大人让我亲自通知你”。

    李序然知道,皇上到了。

    这样做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只对高级别的官员才能接到通知,是让他们去接驾,其他的官员要看皇上来了之后,具体会传到谁,才会见谁。

    他们只能等待传唤,不是每个官员都能接驾的。

    于是,李序然立刻把尘远和一驰叫过来,吩咐他们把那几个有问题的官员全部看押起来,对一些明显有证据证明的事实,先让他们招供。

    “大哥,要是他们不招呢?能不能用刑?”尘远问道。

    李序然说道:“你们自己想办法,至少要有一件证据能证明他们的问题,不然怎么解释抓他们的原因呢?但是,不能见外伤,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一驰会意的说道:“大哥,你放心吧,我再和梦盈小姐商量一下,保证在他们提人的时候给一个解释”。

    交代好一切后,李序然随董连平匆匆离去。

    原本定的接驾的地方在城外三十里的一个亭子旁边,这是为皇上接风的第一步,也就是让这些皇族高官先喝个茶,然后官员跪拜,说一些客套的话,然后再由当地的官员和皇帝卫队开路,到了城门口还有一次接待。

    可是宫里来人传话,就要这些官员在城门口接驾,不准在沿路设哨设卡,这让李序然很欣慰,也对这位务实的皇上充满了期待。

    远远的看见卫队向着他们走来,这时,王天远命人放炮奏乐,这是由两个人用肩扛着的铁桶火炮,声音特别大。

    顿时炮声四起,紧接着就是奏乐,气势相当大宏伟壮观,李序然看见王天远今天特别精神,简直是容光焕发、意气风发。

    这位巡抚大人站在百官之前,确切的说现在是跪在百官之前,皇上的卫队靠近的时候,他大声说道:“奴才王天远率南江省各级官员恭请皇上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序然这时也跪在底下,这个时候他是不能抬头的,所以他是看不见皇上及太子、荣亲王,还有他的恩师杨尚书的。

    过了一会,一个太监说道:“起”。

    这时又听见这群官员大声说道:“谢皇上”。

    这时,李序然他们才站起来,他看见了皇上的龍辇,但还是没有看见皇上,但他看见了太子和荣亲王,还有他的恩师杨尚书。

    太子看上去倒也精神,但似乎并不是很高兴,荣亲王则不一样,他看上去很精神,同时脸上显得很兴奋。而他的恩师杨尚书则和以往一样的面无表情。

    李序然还看到了吏部、户部、兵部还有礼部和工部的官员,看样子,六部的人都来了吧。

    这时,李序然看见自己的恩师和荣亲王在说着什么,但说话的时候朝他这边看了看。

    李序然急忙低头不语,尾随着皇上的龍辇徐徐向城里走去。

    皇上的行宫在巡抚衙门不远的一个院子里,行宫就是专门为皇上修建的临时居住的地方。

    稍稍休息一会后,皇上又召集这些官员在院子里问话。

    行过三拜九叩之大礼后,这些官员毕恭毕敬的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皇上吩咐下人让这些官员都坐下说话。

    这时,王天远说道:“皇上能亲临南江省,是奴才们的万幸,今天奴才们有幸能聆听圣训,怎么能坐下来呢?”

    皇上说道:“聆听圣训在于心,如果心诚,站着坐着都一样”

    这时,王天远有说道:“皇上如此体恤奴才们,让奴才们诚惶诚恐”。

    李序然这么近距离的看到了传说中的天子,让他激动不已。这是他第一次见皇上,虽然前两次升官都是皇上钦点的,但那都是在折子里。

    不过,皇上看上去没有那么高高在上的感觉,他甚至都觉得没有朝中某些一品大员的架子大,老人须发已经花白,但很慈祥,很随和,说话也很干脆。

    李序然看着这位大清朝最大的官,掌管着这个国家最高权力的人,他的心久久的不能平静,来的时候他想了一万种可能,但见了真的皇上之后,发现自己完全想错了。

    就像是自己见一个从小就很崇拜的人,突然间见了,一下子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但他一点都不失望。

    因为,他能感觉到,眼前的这位天子,具有非凡的魄力和过人的远见,至于是什么原因能让他感觉到,他也不知道,这个大概就是人们说的“气场”吧!

    大家坐好后,皇上说话了。

    “此次是朕第二次来南江,第一次应该是在十五年前吧,早就听说南江北江两江管着我大清一小半的银子,富饶的很哪,朕这次就是想来看看,再过几年就走不动了,也就看不到这两江的风景了”

    这时,王天远急忙站起来又跪下说道:“皇上万寿无疆,定保我大清永远昌盛,皇上什么时候想来就尽管下旨,奴才们盼着圣上呢”。百官们也赶快跪下。

    这时,皇上说道:“哎、哎,起来,都起来吧,我的话还没说完呢”。

    于是,大家又站起来,然后再坐下,这时,李序然看见王天远嘴里不停的喊着皇上皇上,竟然好像要哭了,这让李序然很惊讶。

    皇上继续说道:“朕呢,这次就是下来看看,听说,你们南江省治理的不错,明天呢,让太子还有荣亲王,以及六部的官员好好看看、学学,到时给各地做个榜样,你们呢,有什么话也可以给朕说说,刚才王天远说的对,朕也想你们哪,咱们君臣就好好的说说话,啊,哈哈哈”

    皇上说话声音洪亮,字字有力,让人听的真真切切。李序然听明白了,明天,朝廷来的人就会查看南江省的政务,到时,就全看杨尚书的了,因为,他和董连平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皇上训完话后就走了,李序然准备去拜见一下杨尚书,但皇上下旨:随行的朝廷大员不能私自接触地方官。

    于是,李序然只能先回按察使司。

    出门的时候,董连平叫住了他。

    “臬台大人,你说皇上不让随行的朝廷大员接触地方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李序然的心里又何尝不是有这样的疑问,但这个地方是不方便说话的,再说了,妄自揣摩圣意是很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于是,李序然说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晚上到我府里来”。

    随后,他们匆匆道别,各自回府。

    还没走到按察使司,李序然就看到尘远跑了过来。

    “大哥,快点,你可回来了,出事,出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