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辰传奇 » 第407章 围炉夜话

第407章 围炉夜话

    兄弟三人又谈论了很多。

    如同凡俗各大仙门老祖的坐而论道,围炉夜话。很是潇洒。

    崔猷道“二位兄长,我心有疑惑。可否一解?”

    于易道“说来听听。”

    崔猷道“我对人好,常担心别人会不懂我的好,从而对我不热情友好;又担心别人觉得我虚心假意,阿谀奉承,从而远离我。但只有自己清楚,我所做的表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然而,我仍有这样的担心。因为害怕别人浅薄的对待我,我会伤心。于是,我便学着对别人不那么热情,反而最后的结果并非我想要的。我很苦恼,请兄长指点。”

    无疑,这是个好问题。

    不仅是仙人如此,凡俗世界的人际关系也莫过如此。

    有些人伤心,或许就是因为他在乎。对方的好与自己的好不成正比导致的。

    这无疑也是个糟糕的问题。

    因为但凡真正为他人好的人,是绝不会产生出这样的烦恼与担忧。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于易不必沉思就能给出答案,并非他人生阅历如何如何丰富,而是在他还是一个普通凡俗修行者的时候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困惑。

    当时的他无处诉说,就只能自己去开导自己,自己去悟。他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去践行,最后发现这些想法虽然好用却也只能用在懂得的人身上。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缘分就像是一次旅行,有些人注定只能成为一段时间的游客,时间一到他们就会离开,而且义无反顾,绝不回头。

    这固然是令人伤心的,但你若领悟了这个道理,就一定会豁然开朗,觉得人生也不过如此。

    他就像是脱口而出的答案,徐徐道“一个人只有小时候受过伤,才会期待长大后用相同的态度来得到别人的热情。但实则,这本身就是贪婪的。我对别人好难道只是想得到别人的回报吗?”

    他本是再问自己,之后也会给出答案。没想到,崔猷却点了点头,回答了他“是啊。不然呢?”

    于易尴尬一笑,倒没觉得这人如何“朽木不可雕”,反而认为这才是崔猷真正可爱的地方。

    他继续道“这固然是一个原因,也不能判断他的对错。或许很自私,但谁不自私呢?无私的人容易被伤害,但真正的君子用无私作为人生信条,他人眼中的伤害也许在他们看来并非如此。施恩不图报,与人不追悔。方无咎。”

    崔猷沉默,说实话,他并不认同于易的观点。

    人的名树的影。

    崔猷只是不愿意摆在明面上说出来罢了。

    于易是三界公认的第一刀魔,其实力让他在三界备受尊重,即便他有一天做错了一件事,或是失手杀了一个人,仍会得到很多人的原谅,甚至有些人还会安慰他“无心之举,何必执着”。然而,对于崔猷这等末流神仙而言,即便放眼混沌界是一流存在,但到了天庭就是无足轻重的普通仙人,一些仙人与仙人之间的矛盾厮杀,根本不会引来三界高层的注意,而底层仙人彼此招恨,接下莫大梁子的事时有发生。若非大家势均力敌,比拼后台师兄弟们也都差不多,顶天会有人出来说情,但闹到最后是和平还是开战,也都由他们自己说了算。

    在一些天庭历史中,不少仙人气愤不过,因天规所限,只能暗中下黑手,或是在某一次大战中借刀杀人,斩杀某位仙人的事迹也都时有发生。

    表面上的谈笑风生,虚怀若谷并不代表暗地里不会借刀杀人,搬弄是非。

    胡古道是聪明人啊。

    这正是如今崔猷所欠缺的,也正是因为崔猷认识于易与隍儒道人这样的好友,才不会被人瞧不起,因为有强硬后台,很多寻常仙人都很乐意同崔猷交往,搭上了他这条线,相当于就和于易搞好了关系。

    事实上,人情世故一向如此。即便崔猷和于易关系不错,亲如兄弟,但崔猷的朋友遇到麻烦,于易也不会直接去帮忙。

    别看他表面说的如何冠冕堂皇,那是因为事情没有发生在他的身上。如果发生道自己身上,那将是另一番结果,起码要权衡利弊吧。

    即便是仙人也不能免俗啊……

    隍儒道人见崔猷不说话了,心知面对于易的回答,这位逍遥灵仙不能苟同,于是道“我们去做任何一件事,并不是想当然的想做就做。我们去做一件事,首先要看这件事值不值得做,是否正确。看得是这件事本身,而非价值。价值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一件事做成了,对自己而言或许结果是好的,但却会伤害到他人,那我们宁愿不做,因为这件事本身在我看来是有能力完成的,可得到的结果却不是皆大欢喜,即便做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隍儒道人说的委婉,大体意思其实与于易的差不多,甚至比于易冠冕堂皇说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言,隍儒道人要更加直白些。

    于易争利,却不说自己争利,他不会让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印象变得古怪难测,他要始终保持一种温和可亲的样子,即便面对所谓好友也是如此。

    隍儒道人争对错,也并不能确定他心中没有争利的想法。

    事实上,在崔猷问出这个问题时,他的心中就已经有了答案。只是他认为对的答案,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值得的。

    只是如此,面对二人的回答,崔猷更偏向隍儒道人的说法,即便他明知对方话中真假参半,甚至假的要比真的多,他仍选择相信。这一生,总该有一个值得去确定的信念,要不然人生该有多无趣啊。

    对崔猷而言,这个回答已经足够了。

    仙人自由吗?

    其实不然。

    仙人生活的世界远比凡俗世界更加血腥残酷,但在外人看来,这三界至高的天庭,有些太多美好,是无数凡俗修行者们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

    悲哀——甚至是可怜!

    崔猷道“君子与人相处常常能够求大同,存小异,胸怀宽广,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又有坚持原则的勇气。在原则性的问题上,他们经过争论之后,最后能够达成一致,不在固执己见,相互之间容易相处。他们的“和”是真正的“和”。小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在表面上“同”,但是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为了一己私利而故作团结状,实际上是为了利用别人的力量实现自己利益的满足,因此,从骨子里他们是“不和”的。与人交往,可以不卑不亢、泰然自若,即使品德和才华高出对方许多,也不会表现出一种骄矜之气。”

    隍儒道人点了点头,笑而不语。

    于易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停停,接着道“你还不懂人性,我同你说个清楚。只要是被视为正义的一方,无论手段多么卑鄙都可以被原谅。”

    隍儒道人深以为意,小声嘀咕“成王败寇。”

    崔猷道“那么你呢?”

    于易疑惑“什么?”

    崔猷道“于师兄的想法,或是于师兄的理想是怎样的?活在钩心斗角中,还是选择活在表面上看似一派祥和的假象里。”

    于易有些沉闷“我以不知你究竟想问些什么。”

    但他想了一会,仍给出一个答案,这个答案正是他多年来对自己人生的总结。

    相对于争利,只是一种手段。

    于易真正想要的,不过是让自己活的好一些。

    于是,这位三界中堪称绝对大高手的存在,说出了几乎令在场二人都震惊诧异却又不得不信的话“逍遥三界内,快意五行中。”

    谁不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