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辰传奇 » 第270章 上将四虎

第270章 上将四虎

    百骑冲城,铁甲森森。

    为首武将样貌极是凶恶,如同壁画上的修罗鬼怪。体型健壮,肌肤黑炭,胯下坐骑也是一匹北凉盛产的青象,身后数万人组成的铁骑如同汹涌连绵的一座座山峰,以一种极其优美的阵型排列。

    身为宁州道行军总管的马齐河并没有因为等不及陈庆之而感到苦恼气愤,毕竟如今的“王朝四虎”中能有他这么一号人物也是值得高兴的事。

    但临战事,即便一度与曾经陈庆之意见不和,反倒是去结交性格孤僻乖戾的赵德让也会让人觉得舒心的马齐河,见惯了世人白眼。

    当武将的谁不是从小小武卒一步步刀尖上过日子活下来,能混到今天这个位置,不得不说马齐河是有些本事的。

    马齐河刚入伍十几年以后,将身上肥膘全部锻炼成健硕的肌肉时,也从一名籍籍无名的小卒子,一跃成为刘宋王朝最耀眼的军界枭雄,便是与白袍鬼将陈庆之,宣府道赵德让,安西都督李虎等三位大将军、以及其他州道院府真正手握重兵的骁勇大将并驾齐驱的王牌将军。

    武将马上立战功,在刘宋一朝天子守国门的事就像家常便饭,屡见不鲜。

    这位看上去年轻实则以不再年轻的将军,曾经十几次差点死于战场上。说实话,有时候他都佩服自己的命大连地府阎王都不敢收的人物,想必在战场上就是一派凶神恶煞的样子了。

    这些南朝大宋军旅堪称近年来刘义隆所领导的第一精锐铁骑如同放到战场上,必然是可以称之为敌人噩梦,大宋王师的部队。

    不论是在刘义隆或是马齐河眼中,都绝无半点花瓶嫌疑,如今这位身披战甲的凶恶大将军表现出来的样子更加衬托得麾下亲卫铁骑雄伟异常,所谓将勇兵强,将领是部队的核心,一个当将军的若在旁人眼中都萎靡不振,想必手下武卒也不会强到哪去。

    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些天生样貌难启齿的家伙偏偏做到了将军的位置,看上去是人畜无害的模样,打起仗来反倒是最不惜命的主。南朝版图广袤,但自大宋刘裕一统南朝以后,由刘裕开始倾尽举国之力已经举行了三次北伐,刘裕在世时可谓猛将如云,单指手下铁将八达与后来的檀道济、王镇恶、桓玄等一众将领,就堪比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将军。

    等到了刘义隆时期,虽然一度身处元嘉之治的盛世之局,可这盛世是逐渐由下坡路的。如果让刘义隆自己述说,恐怕也不愿意看到如此尴尬的局面。

    至于大宋两朝新政时期的主要战场皆是北朝或西线的少数民族部落。

    尤其是慕容一脉的前燕国,更是此间比较嚣张的王朝。

    离北境边关还有不到百里的行程,马齐河减缓马速,扭头看了眼云山雾罩走过的那条来路,在他眼中那是一条不归路。

    风尘仆仆的将军朝地呸一声吐了口浓痰,低声骂骂咧咧,不知再说些什么让人听来轧耳的粗鄙言语,身后万人铁骑行动犹如一人,动作如出一辙,军备整齐严谨,战马衔尾间距并没有因为缓速而产生变化,部队将士的表情也仿佛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仅严肃威严,而且还散发着让人不敢接近的沉重杀意,每个武卒皆如此,合在一起便是一股十分强大的力量,这一切都燕归功于身为将军的马齐河——起码,在姓马的眼中事实的确如此。

    此时,凶恶将军手中紧紧拽着那道从京都传来的秘密圣旨,一脸咬牙切齿,文帝的思想或许太过前卫,连这位带兵打仗多年的将军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一路行来,临近北境边关,打探消息的数拨斥候来来回回少说不下十几次,马齐河也全没心思去理睬,就这些家伙的骑术与战力,身后自家骑兵随便拎出去一个都能射落马下,来回游曳之中,已稳重求胜了几十次。

    仅论探查情报或许是这些斥候们所擅长的事,但若说马上军战,骑马较劲的杀敌本事,天底下恐怕也就陈庆之调教出来的白龙军能与他手下的乌鸦军团比较高下。

    须知,礼尚往来尚且需要真刀真枪死斗很多年,能与传说中的鬼将军打个五五分。马齐河有理由睡觉都笑醒了,这凶恶将军咧嘴笑了笑,面色更加扭曲恐怖,点缀着一丝若隐若现的阴森,他自知不是什么风流倜傥的面善人物,心黑倒是真的。

    长相凶恶面目可憎的将军看向远处的眼睛中都散发着贪婪光彩与身后的连绵山脉属于同气连枝的另一处连绵山脉,心中一个劲的骂街“他妈的,刘义隆啊刘义隆,你他娘的懂个屁的兵法。”这话也就心理念叨念叨,现在文帝虽是文帝,却并非那些历史上出了名的窝囊皇帝、傀儡皇帝一样的人物,向来深知兵权重要性的刘义隆自然还掌握着真实兵权,想要收回马齐河的部队就是一道圣旨的事,虽说手下人未必乐意,但武将军令如山,况且马齐河虽然凶恶,那是对敌人,对待刘宋王朝还是很忠诚的。

    在他看来,武夫极致,不过千人敌,而一个将军之所以会成为将军,哪个不是万人敌?

    他时常以此自居,颇觉得自己的理解实在很有道理。

    一个粗人能将道理了解的这般透彻,着实难为他了。

    但马齐河仍忘记了一个道理:武夫极致不过千人敌,但万军中取万人敌首级却如探囊取物!

    他一路昼夜急行,为的就是能提前一天到达战场,虽不至于立刻北上攻杀两方阵营,建立可名留青史的丰功伟绩,但最主要的就是为了一个痛快,为了一个心中安稳倘若真能在圣旨下达前感到北境边关,这样貌粗鄙凶恶的将领也觉得十分舒适。

    马齐河身旁的一名被器重视为左膀右臂的谋士看着身后一个个兵甲鲜明的武卒,一双本不大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显得更小了轻声道“文帝私下也在拉拢你,赵德让不是一直都自称是你的好兄弟吗,为何要阻你?”

    同一时刻,赵德让率部万众从宣府道进入北境边关连云山脉。

    王朝四虎,此时已有三家军队进入连云山脉,相信很快便会赶到北境边关。

    赵德让此人不同于陈庆之与马齐河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准确来说,赵德让是一位儒将,他的经历相比前者更加充满了传奇色彩。

    赵德让十一岁时,遇见当时的尚书仆射刘柳。刘柳对他很赏识,一次再见到他时,指着赵德让对周围人说“这个小孩长大后一定能成美将。”赵德让家世代是武将,而他却能改变志节。笃好学问,每天诵读《老子》一百篇以及《鬼谷子》兵战十条,以经义名理及善战的学问和良好的品德著称,这在当时于文人眼中毫无文化的粗鄙武夫行径截然不同。

    赵德让因袭父亲另外的爵号为宣府道通州五等侯。郡任命为校尉,州辟为从事使,西曹掾属,又举武秀才,后升武举,已有才能闻名。后入朝任司徒校尉、都督祭酒,南谯王刘义宣的左军主簿,很有战绩。

    元嘉十二年,时任州治中从事使,扬州东部诸郡发生严重水灾,民众饥馑,钱塘县、吴郡等地,一升米价高达三百钱。朝廷委任赵德让和尚书祠部郎江邃二人同为兼散骑常侍,巡行诸郡,拯救抚恤,允许斟酌事势所宜,自行处理,不必请示。于是,赵德让开仓出米粮赈济灾民。民户有生子的,一口人赐米一斗,断案判刑有冤枉不实的,下令统统放回。百姓依此得以生存。

    元嘉十七年,任宣府道行军总管兼枢密副使。

    文帝曾对他说“枢密副使领州道总管,名望很优越显赫,这实际上是统领大都督的位次,你好自为之。”文帝要征伐西域,朝臣多不赞同,只有广州刺史陆徽和赵德让二人表示赞成。西域平定后,赏赐群臣黄金、美女奴婢、铜器等物品,赵德让所得最多。

    文帝对他说“庙堂的策划,卿参与效力,带兵打仗平定这一远方夷人,还不能多封爵诸侯。侍廓清京洛,出行东泰,不愁不开国授土啊!”后下诏说“总理军政、辅弼东朝的要职,只能公正妥当的选择,非杰出人才不能授任。侍中领宣府道行军总管兼任枢密副使,为人忠清谨慎,才思深邃贯通,勇武过人。美质显露于外,忠诚坚定为公,能勤勉谋划,立政绩于本职。赵德让可迁中领军加江州太守。”由于赵德让官职位高,又是武将手握重兵,生怕为人诟病,于是便拒绝了这次任命。

    但通过上述事件仍能看出赵德让的儒将风采。要不然怎么有陈庆之评价其为“有昔日陆伯言之神韵。”

    第四位将军。

    范晔身高不足七尺,又胖又黑,眉毛胡须都稀稀拉拉。看他第一眼时,绝不会将“文人雅士”一概优雅词语与这人相联系,但事实证明,人不可貌相向来都不是随便说说的。范晔擅弹琵琶,能演奏时新曲调,皇帝想听他的演奏,多次暗示,范晔故意装作不理解,始终不肯给皇帝弹琵琶。

    皇帝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喝酒喝的很高兴,对范晔说“我想唱歌,你来弹奏。”范晔才遵从旨意弹奏。皇帝的歌声刚一结束,范晔也跟着停弦不弹了。

    范晔刚出生时,他的母亲由于尿急如厕,在厕所生下他,于是,范晔的额头被砖碰伤,所以用“砖”做他的小名。

    范晔年少时便好学,广泛涉猎经史著作,善于做文章,会写隶书,通晓音律,有辩才。十七岁时,州府召做主簿,不去就任。后来做武帝相国掾,后被彭城王刘义康看中,做了刘义康的冠军参军,随义康迁转而转任右军参军,入朝任尚书外兵郎。

    范晔曾做过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细司马。

    檀道济首次北伐时,范晔害怕出征,借口有脚病推辞不去,皇帝不准,命令他由水路用船押送兵器和部队。北征军归来后,任司徒从事中朗。

    一日,范晔在班值差。范晔和王深住宿在范广渊那里,半夜开怀畅饮,打开北窗听挽歌取乐。

    刘义康因此大怒,贬范晔宣城太守。

    范晔不得志,于是截取采集众家《后汉书》撰写成为一家的新作。在郡任太守几年之后,转任长沙王刘义欣镇军长史,加号宁朔将军。

    文帝爱惜他的文才,深知范晔有精忠报国的心,时刻想要带兵打仗,于是封其为北军参将,隆弄道行军总管,是为王朝四虎中北义将军。

    虽是四虎中末流,却是整个帝国排名第四的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