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都市封神 » 第37章 权衡执掌某为尊(四)

第37章 权衡执掌某为尊(四)

    有那么一个瞬间,辰飞隐约动了杀心。杀了陈卓的母亲和三弟,这个场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他’的执念会不会显现……

    仔细想想,这个思路还是挺诱人的。

    毕竟他辰某人也不是什么多智近妖的存在。比起按部就班的解密,掀桌子才是常态。

    而只要突破那种阻力,就能确定修为。哪怕他到时候会是一个一品武者,对付一个妇人和一个小孩子也不会有什么难度。

    辰飞犹豫了一下,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算了,还是谨慎一点的好。”

    这样想着,辰飞走到了木头桌前。

    此时,一大一小两个人都已经端着饭碗在吃了,小的吃的狼吞虎咽,大的吃的比小的相对慢些,却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慢。

    唯有想着暂时装模作样、顺其自然、静观其变的辰飞看了看碗里的东西,发现自己可能装不下去了。

    ——眼前的食物,让本就没有饥饿感的辰飞更是没有一点食欲。

    这么说吧,这是他从未见到过的伙食:由大约三四种叫不出名字来的豆子以及少的可怜的不知名菜叶混杂而成,煮的稀烂的一锅饭。

    前仙尊当年也曾经落魄过,可哪怕在辰飞最落魄的时候,也不曾吃过这种东西。

    “我没胃口,你们吃吧。”

    颇为生硬的撂下这么一句话,在妇人欲言又止、满是担忧的目光里,他转身走向了里屋。

    在见到这锅豆饭——姑且这么叫吧——的同时,陈卓的记忆就像幻灯片一样自动播放了起来。

    那是关于这种糟糕的食物的记忆。

    平日里米和面是买不起的,肉就更不要提了。

    对于穷人来说,粮食是真他娘的贵。在司豫益等州的产量大县,或许穷人也时不时能吃到些许米面。奈何陈卓所在的临洮县乃至整个陇西郡,土地都很贫瘠,粮食产量低的可怜,白面之类的东西,在陈卓发迹之前,只在他父亲活着的时候吃到过。

    在曾任轮氏县县尉的父亲去世之后,陈卓小时候对于过年的记忆,便仅剩下那令人嘴馋的棒子面窝窝头了。

    日子过得好的时候,每天上午能吃上一顿这样的豆饭。

    日子过得不好的时候,每天的两顿变成一顿不说,最惨的时候只能吃些清澈见底的杂粮稀饭,主料是大户人家喂牲口都不会用的高粱——那是一种最没营养的粮食。

    至于它的味道,说难以下咽似乎对不起陈卓的母亲,但事实就是这样。

    豆子这种东西煮烂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一个连读书所需的日常纸张都难以负担,练字还需要用上沙土,读书只能白天,晚上别说蜡烛,连火盆都没有的家庭来说,烧饭的柴禾自然需要精打细算。

    于是,陈卓日常吃到的就是煮的不能算烂的豆饭。这东西就算煮烂了,口感也远不及大米和白面,何况煮不烂呢?

    更难以下咽的是,饭里还搁了粗盐——又苦又涩又黑,最便宜的那种。偏生盐是极重要且很珍贵的东西,人不每天吃一点是顶不住的。

    稍加思索,辰飞觉得自己可以理解这种情况。

    穷人嘛,豆饭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豆子不好消化,所以顶的时间更长。正好上午这一顿饭后要干活或者看书,能多顶一会儿。等到了下午那顿,因为吃完饭就距离天黑不远,天黑了不用干活也不用看书,便不需要吃得太饱,饿不死就行。

    只是,天天吃这种饭连个油星子都没有,而且还吃不饱,哪怕是想想,距离辟谷境界还有一段距离的辰飞就觉得胃里在抽搐。

    “这样都能发迹,一路混到相国,陈卓怕是个小说男主角吧!”

    这想法一旦生出,很快在辰飞脑子里扎了根。

    首先,这个世界的一切,根据陈卓的记忆,根本和辰飞脑子里的夏神大陆历史对不上号。

    已经统治了这片土地四百多年的大刘朝,至少辰飞对它没有印象。而且这里也没有夏神大陆的说法。

    其次,陈卓老爹陈君雅的发迹史,差不多已经是辰飞能理解的极限。

    ——陈卓留下的记忆来看,陈家其实并不是什么武道世家,只是祖父那一辈好像发了点小财,于是不惜成本地供几个儿子练武。其中长子,陈卓的父亲,居然天资过人,就靠着武馆里一些不入流的东西,硬是练了出来。至于其他人,顶多算个中人之姿,始终在二三品武者的境界晃悠,又纷纷弃武从文、从商。

    靠着自己的天资和家里的支持,几乎可以算是白丁出身的陈君雅愣是一路练到八品武者的境界,还做到了轮氏县的县尉——这可是帝国武道圣地范围内的一个县。轮氏县所在的颍郡,那是本朝中兴之主,武皇帝起家的地方,也是五典十四族公认的天下武道之核心。

    依大刘朝官制,县令之下,设县丞、县尉、县祝、主簿,分司各职。这也是一个县里仅有的五名官员。

    别管官大官小,只要是官,就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除此之外,县衙里的所有文吏、衙役等等,都只是“吏”。

    官吃的是朝廷直接发下来的钱粮,吏一般由本地人充任,吃不到皇粮,靠着县里自己供养,只能算是“不入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惜,他终究只是个八品武者,死于练功走火入魔不说,还留下了一批仇人,弄得陈家只能化整为零,背井离乡。

    这个人最大的愿望,就是突破到九品武者。因为在大刘朝,唯有九品武者,才能拖家带口的在颍郡定居,和那些士族共处一地。

    于是,他早早就给自己的儿子定下了字:长子字伯颖,次子字仲颖,三子字叔颍,老四(如果有的话)字季颖……

    按大小伯仲叔季加个‘颖’字,确实简单好记,也可见执念之深。

    可惜,在大刘朝,还没有士族和皇室势力之外的九品武者出现。

    在辰飞看来,这个世界的武道有些奇怪。

    以武入道的路子似乎从很多年之前就是断的,这几千年来武者最多修炼到武圣。偶尔有仙人的记录,都飘渺而不可考。陈卓在若干年后倒是见到过一个造反的金丹,问题是这个金丹修成仙之后只活了八年就病死了。

    病死的金丹也配叫金丹?

    前仙尊感觉这不叫金丹,扯丹还差不多。

    除了前路疑似断绝之外,大刘朝武道的平均水准也不高。作为天下武道核心的最高级别功法是前辈的武圣所创的五本典籍,又称为五典。修炼到头,也不过迈入武圣境界。

    像是夏神大陆,虽然是托了灵气复苏的福,武道人才辈出,可是仙器、仙法乃至直指仙人境界的功法都有不少。

    这五本典籍,号称微言大义,精妙无穷,只有有着武圣弟子留下的传承的十四个大家族才能解释它们。五本典籍其实流传甚广——创造其的前辈圣人走的是有教无类且因材施教的路子,当年足有弟子三千,其中九品武宗就有七十二人,各自武道路数都不尽相同——小家族有心也能得到五典的部分内容,可惜如今光有秘籍没有真传跟本练不成。这也是这十四个家族是天下最顶级家族的原因:在漫长的岁月里,武圣弟子所谓的真传都被汇聚在大家族之中,这十四家以及皇室掌握的释义可以轻易造就武宗强者,武圣亦可期。

    靠着垄断知识,十四个家族成为了第一流的士族(大刘朝以武为尊,士大夫以上均需武道修为足够,垄断了士大夫产生的家族们被称为士族)。其后是有着五典或其他次级典籍其他传承却不能稳定产出武宗的二流士族。以及以其他典籍为核心,摸不到武宗门槛,出仕最高从县令开始的三流士族。

    至于其他的大小家族,没有修炼上古典籍的路子,武道之途极为坎坷。他们的武者数量和质量,只能支撑他们盘踞乡间、县内,说好听点是一方豪强,难听点就是土霸王。

    在这种武道学识被上层牢牢垄断的世界里,从白丁爬到县尉的陈雅君可以说是天才,从白丁走到相国之位的陈卓,也就是小说主角敢这么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