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我能连接一千年后 » 第三十八章 收购酒楼

第三十八章 收购酒楼

    王三麻听到刘大树的话,感到十分的惊讶和惊喜。

    三家村这大半年的变化,他们自然也都是看在眼里。

    他们后来也知道,村里的水井,其实也是三家村的苏落花钱修建的。

    上流村很羡慕三家村,但也只是羡慕而已。他们跟三家村不说是世仇,但是两村的关系真的很糟糕。

    因为水渠灌溉的事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冲突。张巡上任之后,两个村子之间的冲突虽然减少,但彼此之间的龃龉却并不那么容易消失。

    如今听到刘大树说要在上流村进行招工,这自然会让他感到惊讶。

    这些日子来,他其实也不是很好过。

    不少村子里的人,将上流村跟三家村之间的矛盾归罪在他的身上。

    “你说的是真的?”即便是听到了刘大树的话,王三麻仍旧有些不敢置信。

    “这自然是真的。”刘大树轻声说道,“你在村子里宣传一下。这次一共会招五十个人,但是都要妇人。去纺织工坊里做工,工钱同样也是每个月一千钱。”

    “好。我这就去张罗。”王三麻急忙应承下来。

    刘大树很不理解,为何要来上流村招工。虽说现在村子里,已经没有空闲之人。但是柳店村和大槐树村都可以招人,根本没有必要非要在上流村招人。

    这么些年来,三家村跟上流村之间的冲突,仍旧让刘大树耿耿于怀。

    毕竟每次冲突,三家村很少能够占到便宜的。

    苏落带着一批手弩来到了县衙。

    张巡为了防备即将到来的安史之乱,他现在已经开始对县里的衙役进行训练。

    真源县是没有军队驻守的。

    一旦叛军兵临城下,张巡能够依仗的便是这些衙役。

    但他也清楚,靠这些衙役,是守不住雍丘城。

    因此他准备招募一批青壮。

    当他知道苏落的镖师们,配备了一批特制的手弩后,便跟苏落订购了两百个。

    这种特制的手弩,适合于近距离作战,尤其是巷战。

    这些手弩的价格相对而言,比三弓床弩要便宜许多,而且操作简单,非常适合新兵使用。

    “县尊,一共两百把,两百两银子。”苏落笑嘻嘻的说道。

    张巡颇为无语的看着苏落,他简直就是掉进钱眼里了。

    手弩的成本,远低于三弓床弩,每把手弩的成本大概在一两银子。

    苏落只是将售价翻了成本一倍。

    对他来说,这样的价格仍旧是卖低了。

    自从上次花了一千两买了十架三弓床弩之后,公孥中的银两已经捉襟见肘。

    这些手弩是张巡自己掏钱买的。

    也正因为如此,苏落才给出了这么低的价格。

    “春节快要到了。我带了一百串鞭炮送给县尊大人,图图喜庆。”苏落收了二百两银子后,便对张巡说道。

    “这还差不多。”张巡满意的点了点头,“朝廷购买的鞭炮都运到京城里了吗?”

    “半个月前,就已经出发了。估计已经快要到京城了。”苏落说道。

    在鞭炮工坊加班加点的忙碌之下,仅仅花了四十天的时间,就将十万串鞭炮做好了。卢见增在得到苏落的通知后,便派人护送鞭炮前往京城。

    “我记得田承嗣,也买了一万串鞭炮?”张巡问道。

    “是的。已经派人通知了。过两天应该就会派人运走了。”苏落轻声说道。

    除了朝廷和田承嗣的订单,其实长安城里还有不少不大不小的订单。都是朝廷的官员,跟卢见增下的订单。

    这些订单中,大一些的有两三千串,小一些的也有两三百串。

    看起来虽不是很多,但是架不住这些官员人数众多,所有订单凑起来,也有着十万串的数量。

    靠着这些订单,苏落已经进账两万两千两白银,除去成本,净赚高达一万四千两白银。

    跟卢见增对半分后,也等得到七千两白银。

    净利润已经远超香皂和纺织了。

    “对了。县尊大人印刷的书,也已经印完了,这次一并带了过来。”苏落说道。

    张巡闻言大喜。他取过书籍,非常清晰,只是字体颇为陌生。

    苏落印刷使用的字体,乃是宋体。这是一种非常适合印刷的字体,诞生在数百年后的宋朝。

    因此张巡是没有见过这种字体的。

    他翻看书籍,却发现这种字体看起来非常顺畅,辨认容易。比手抄本好上许多。

    将事情办完之后,苏落在来到一处小酒楼。

    雍丘城不大,只有一家酒楼,据说是县里主簿的产业。

    “苏公子,里面请。”见到苏落进来,店小二慌忙前来招呼。

    苏落来过几次这个悦来酒楼。

    再加上他经常进出县衙,跟张巡的关系,更是人尽皆知。

    所以一见到苏落进来,店小二不敢怠慢,急忙上前招呼。

    苏落寻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对着店小二说道:“请你们掌柜的过来下。”

    店小二闻言,忙到柜台,去寻找胡掌柜。

    “苏公子,您唤我?可是有什么招待不周的地方?”

    “胡掌柜,我今天过来,是有个事情想跟你商议。”苏落说道。

    “苏公子有事只管吩咐就是,我们一定尽力办到。”

    “我想买下这个酒楼。”苏落轻声说道。

    “公子想要买下酒楼?”胡掌柜颇为惊讶。

    “是的。”

    胡掌柜踌躇片刻,轻声道:“这件事情,我做不了主。须得请东家定夺。”

    这个酒楼的东家,就是县里宋主簿。

    他不觉得宋主簿会卖掉这个酒楼。虽说这个酒楼的生意并算好,但每年也能够净赚五百两银子。

    “好。还请胡掌柜请东家一见。”

    胡掌柜闻言,便对着店小二使了一个眼色。

    店小二会意,急忙走下楼去。

    约有一刻钟的功夫,便听到啪嗒啪嗒的声音传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店小二跟在一个中年男子的身后走了上来。

    中年男子正是县里主簿宋文书。

    “我听小二说,苏公子想要买下这个酒楼?”

    “是的。不知宋主簿想要卖多少钱?”苏落问道。

    “公子有所不知,在下只有这一处产业,一家人生计都靠着酒楼生意维持。请恕在下冒犯,这个酒楼是不卖的。”宋文书说道。

    “五千两如何?”苏落轻声说道。

    什么?宋文书闻言,登时双目圆睁。

    这个酒楼每年的净赚也不过五百两银子。

    若是对外售卖的话,顶天也就值个两千两银子。

    因此他被苏落说出的数字给吓了一跳。

    “苏公子说的是真的?”宋文书小心翼翼的问道。

    “当然是真的。”苏落轻声说道,“但是酒楼里的所有伙计,我都要留下。”

    “没问题。”宋文书急忙说道。

    他现在生怕苏落反悔。有了这五千两,他就可以去买地,收益总是要好过开这个酒楼。

    这个酒楼是他的父亲留给他的。他其实一点都不想开。这些年他一直都在买地,但是靠着每年赚的钱,也买不了多少地。

    现在有了这五千两,他最少可以买上一百亩的土地。

    “三哥,给钱。”苏落轻声说道。

    苏苗取出一张五千两的凭帖,递给宋文书。

    “这是汇通柜坊的凭帖,你凭它可以取出五千两的银子。”

    “好的好的。”宋文书将书契交给苏落后,便拿着凭帖匆忙离开。

    胡掌柜等人都站在苏落的跟前。

    悦来酒楼除了胡掌柜之外,还有两个厨子,三个店小二。

    “胡掌柜经营酒楼多少年了?”苏落轻声问道。

    “二十年来。”胡掌柜回道,“打我十六岁开始,便在悦来酒楼做工。”

    苏落轻轻点头:“我打算在京城里开个酒楼,你可否替我前去管理?”

    “京城?”胡掌柜惊讶的问道。

    苏落刚刚收购了悦来酒楼,便又要打算在京城开酒楼?

    “是的。我每个月付给你十两银子的工钱。”苏落轻声说道。

    十两?

    胡掌柜瞪大了眼睛。

    工钱足足翻了一番。

    “我一定不负东家所望。”

    苏落满意的点点头,又看向两个厨子,轻声说道:“我需要一个厨师到京城的酒楼,不知你们两位哪个愿意去呢?”

    这时一个胖点的厨子上前一步说道:“东家,我愿意去。”

    “很好。你以后的工钱,每个月八两银子。”

    听到苏落的话,那个瘦点的厨子脸上顿时现出遗憾的神情。

    苏落又指着先前带他进来的那个店小二,轻声说道:“胡掌柜去京城后,你来担当悦来酒楼的掌柜。凡是悦来酒楼的伙计,每人的月钱都涨一两银子。”

    “多谢东家。”

    “胡掌柜,这些时日便着手准备前往京城,大概半个月后出发。这段时间,我有些关于酒楼经营的设想,要跟你们商量商量。”

    “好的。东家。”

    苏落准备在酒楼里开设一个说书的台子,专门讲述白话故事。

    《三国演义》,他已经抄了快有五分之一的回目了。

    他打算安排说书人,在酒楼中讲述三国的故事。

    这也是一个吸引人的手段。

    同时也是为了给小说做宣传。

    苏落安排胡掌柜,两个说书艺人。一个跟着胡掌柜前往京城,一个则是留在悦来酒楼。

    他已经将《三国演义》前二十回都印了出来。

    作为第一册书,苏落总共印了一千册。

    其中带往长安城的,共有八百册,剩余的两百册则是留在悦来酒楼售卖。

    这段时间,胡掌柜都是在按照苏落的设想,在处理酒楼的事宜。

    苏落则是回到了三家村。

    这段时间,他总觉得自己很忙,几乎没有什么空闲的时间。

    好不容易穿越到了大唐,结果还是一个劳碌命,甚至比九九六的福报还要惨。

    随着纺织工坊的扩大,产量提升,必须要考虑销售的问题。

    以目前真源县、扶沟县等周围县域是无法消化掉这些纺织品的。

    苏落打算在长安、洛阳等大城开设杂货铺。

    卢见增在长安城里,有几家店铺。但这几家店铺,并不能完全消化苏落的产能。

    何况渠道掌握在他人的手里,苏落总是感觉有些担忧。

    他并不是不相信卢见增,而是喜欢将事情能保持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在长安、洛阳等大城开设店铺,也势在必行。

    苏落打算安排卢参前往京城,苏大壮前往洛阳。

    如今卢参的卖身契,已经转到了苏落的手上,所以他现在算是苏落的人。

    在唐代,奴仆跟主人的依附关系还是非常强的。

    苏大壮,则是村子里少数认字识数的了。

    不过他现在最关心的,还是关于火箭的研发。

    但他来到实验室的时候,清虚子和梁非凡正忙得热火朝天。

    在有了鞭炮的经验之后,他们渐渐摸到了苏落所说的火箭的门槛,只是距离成功还差一些距离。

    但是他们已经可以实现将鞭炮绑在箭头,在射中箭靶之后发生爆炸。

    这需要精细的计算。

    “苏先生,你来了。”梁非凡抬头瞧见了苏落,忙轻声问道。

    苏落点点头。他看着梁非凡手里的黑东西,有些好奇。

    “这是一种特殊的纸张,易燃,是做引信最好的材料。”梁非凡给苏落解释道。

    正是因为这种纸张的发现,才让他们实现了爆炸的控制。

    但可控的距离,也只有几十米。

    想要达到数百米,就至少需要几十厘米长的引信。

    但是在弩箭飞行的过程中,引信又很容易被风吹灭。

    而且要实现一定的爆炸效果,火箭的体积就非常的大。

    他们只是找到了方向,距离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苏落若有所悟的点点头。

    他将清虚子和梁非凡遇到的问题,发到了群里。

    “@爱幻想的兔子,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吗?”苏落向钱森问道。

    钱森看到了苏落的问题,并没有马上回复。

    他虽然是化学专业的学生,但他毕竟不是专门研究炸药的。

    他很快翻看了一些资料,便在群里回复道:“这种情况倒是不好解决,尤其是在唐朝这样的时代,缺少很多化学材料。但我觉得有一种东西或许有用。”

    苏落闻言,忙问道:“什么东西?”

    “棉花。”

    棉花?苏落反而有些失望了。

    因为这个时候,棉花还没有普及到中原地区。

    “不对。”苏落忽而想道,“中原没有棉花,但是西北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