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父亲的土地母亲的河 » 第一百五十三章买户口

第一百五十三章买户口

    一九九四年,是极其平常的一年,没有任何可值得纪念的大事发生,可对于滨城市辖区内的各县乡镇的农村青年来说,却是能够改变他们一生的一年。

    这一年,滨城出台了一项人们想到不敢想的政策:买户口。四千块钱就可以买到一个滨城的城市户籍。

    许许多多的农村家庭,为他们的子女买了一个城市户籍。农村青年不再需要十年寒窗苦读,才能获得跟城市人同等生活的权力,而只需四千块钱。

    这一年,粮油供应证和粮票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农村青年开始大量涌入城市。

    滨城纺织厂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买了城市户籍的农民轮换工,立刻转为正式的国营工人。厂里第一批进厂的农民轮换工,经过九年的苦熬苦等,终于等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局。

    可是,户籍问题解决了,房子的问题又摆在面前。

    在第一批农民轮换工中,最小的也有二十七八岁,最大的三十二三岁,都到了婚嫁的年纪。以前不敢也不能谈恋爱,现在有资格谈恋爱了,却不知把家安在哪里。

    福利分房制度逐步取消,商品房又买不起,仍然是一大愁事难心事。

    柳晓楠刚从省城回到家中,还不知道这个消息。孟想想利用暑假,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去了,他也在省城滞留了一个多星期,修改他那篇《股票风云录》。

    这个长篇写的比较费劲。所谓的费劲,不是在孩子睡了后才能静下心来写作,也不是怀里经常抱着不肯独睡的孩子写作。而是构思不成熟,笔端生硬不够流畅,勉强写了十几万字。

    修改过程中,他试图深入一些丰富一些,却始终没有找到突破口。

    孟想想在电脑上为他整理底稿,保存在文档里,让他学着打字,修改起来省时省力。他不肯接触电脑,孟想想知道强迫也没用,只好把底稿给他打印出来。

    柳晓楠固执地坚持用笔书写,他感觉自己遭遇了创作的瓶颈,难以突破自己。

    如果不是岳雪莲的学姐让他趁着《那一声长号》发行量不错的热乎劲儿,再拿出一篇作品,他甚至都不想把《股票风云录》拿出来示人。

    不管怎么样,经过一番大刀阔斧地修改,《股票风云录》还是得以出版发行。能否得到读者的认可,心中却是没多大的把握。

    柳晓楠正在家中打扫卫生,孟多多打来电话,张口跟他借两千块钱,说是买户口。他询问了详情,让孟多多在厂子里等他,带上五千块钱走出家门。

    在纺织厂门前的小广场上,柳晓楠遇到匆匆忙忙的于智勇,开了一句玩笑:“一对夫妻两个户口本,这回可以合二为一了。”

    于智勇不屑地说:“我有那四千块钱干什么不好,非得去买没用的城市户口?能用钱买到了,说明城市户口不值钱了,我还要保留我的农村户口。这几年做上门女婿太憋屈,我再干一年,也买一套你那样的房子,看谁还敢小看我。”

    顾不上多说话,于智勇匆匆而去。柳晓楠进厂找到孟多多,替她交了钱,办理了相关的手续。孟多多很高兴,柳晓楠适当地夸她几句:“不容易,工作这几年,还能攒下两千块钱。”

    孟多多不满地说:“看姐夫说的,好像我乱花钱似的。”

    柳晓楠说:“你现在可以谈恋爱了,找个自己喜欢的人结婚,省的爹娘和你姐为你操心。”

    孟多多觉得此时的柳晓楠,才像个真正的姐夫,她说:“明天我回去迁户口,要不要让姐姐跟我一同回来?”

    柳晓楠说:“你姐回去一趟不容易,让她在家里多住些日子。”

    孟想想还是跟着孟多多一同回来了。妹妹的户口迁到滨城,意味着妹妹也将永远地脱离农村,这对于她娘家来说,又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而这一切的源头,是那年柳晓楠主动把妹妹办进了纺织厂里。

    她娘撵她回来,不要老住在娘家,爷爷奶奶也想孙子孙女。回婆家多住些日子,不能让你男人心里觉得别扭。

    柳晓楠下班回家,听到厨房里做饭的声音,知道孟想想回来了。他吹了一声口哨,两个孩子便先后从房间里跑出来,扑进他的怀里。

    女儿首先告状说:“爸爸,哥哥在姥姥家骑狗。姥姥说,骑狗破裤裆,哥哥还是骑。”

    儿子抬起一条腿展示,一脸的憨态:“哪破了?裤裆没破呀。我想骑小羊,小羊不让我骑,把我摔倒了。”

    工作上所有的郁闷随之化解,柳晓楠开怀大笑,对女儿说:“你哥哥是把小羊小狗当马骑,他是男孩子,需要从小锻炼勇气。梦梦是女孩子,咱不跟哥哥学。”

    女儿说:“我在姥姥家抓蝴蝶,上山采野花,妈妈给我编花篮。”

    “真好。”柳晓楠夸赞着女儿,又对儿子说:“小羊把你摔倒了,你哭没哭?”

    儿子说:“我没哭,我追着小羊满院子跑。”

    “真勇敢。”柳晓楠同样夸赞着儿子,伸手抱起一双儿女。

    孟想想从厨房里走出来说:“两个孩子在姥姥家玩得可开心了,没有一天不拖着我往山上跑。”

    柳晓楠说:“小孩子本该置身于大自然当中。怎么不在家多住些日子?”

    孟想想说:“我娘把我撵回来的,说是出门的闺女不能常住娘家。”

    柳晓楠说:“你娘也太认老理了。”

    孟想想和孩子回到家里,柳晓楠下班回家便有了动力。一进家门,他首先吹一声口哨,两个孩子便会闻声跑出来。

    四五天过后,他的口哨声不起作用了,两个孩子迟迟没有露面。

    他又吹了一声,女儿从房间里探出头来说:“爸爸,你把我和哥哥当小狗啊。”

    柳晓楠和孟想想相视而笑,从此再也不敢在家里吹口哨了。

    一个多月后,岳雪莲的学姐打来电话,告诉柳晓楠得有心理准备。他的《股票风云录》前期销量并不好,很多读者反映作者的写作水品有所下滑,有可能会滞销。

    学姐安慰他说,这是受到经济大潮冲击的必然结果,整个出版业都出现销量下滑的趋势。

    岳雪莲学姐的安慰并没起到多大的作用,尽管也有所预期,柳晓楠还是前所未有地情绪低落。写作水平止步不前,才是他的苦恼所在。

    他不能把这种不良的情绪带到家里,无处排遣去找赵广志赵老师攀谈。

    赵广志老师告诉他,文学刊物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销量大幅度下滑,人手一本遍地开花的火热现象一去不复返了。如果不是有扶持补贴,很可能难以为继。

    柳晓楠失落的情感进一步加重,自己为之苦苦追寻了十年的文学,如今陷入低谷,他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工作上也没有多大的热情,纺织厂的经营状况举步维艰,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

    这天上班后,柳晓楠照例翻看着报纸,查看着头一天的股票行情,无意当中看到一则广告:出租海域和海滩,并配有图片。

    看着图片觉得很熟悉,仔细一看内容,果然是龙王塘要整体出租。

    龙王塘整体出租,沙万里大哥和沙柳大嫂岂不是如《飞沙走石》中所写,再次失去土地和家园?

    果真如此的话,尽管跟《飞沙走石》的一语成谶没有什么关联,柳晓楠还是觉得有愧于那对夫妻。

    《飞沙走石》发表后,他曾带着刊物去看过那对夫妻,如今又是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他不知道那对夫妻面临着什么样的境况。

    反正坐在办公室里也是在发大闷,不如出去透透气。柳晓楠跟谷雨打声招呼,带着那份报纸前往龙王塘。

    走下长途汽车,眼前曾经熟悉的景象却大有改观。一条新修的柏油路通向龙王塘,取代了原有的土石路;沿着山崖的边缘建起了一堵围墙,设置了一个大门;山崖的的前端填海铺设了一条石坝,跟海面上的那个小岛相连。

    柳晓楠走进大门,大门一侧有四间作为门卫的平房,往里是一栋两层楼房,上下约有二十几个房间,楼前是一个中型停车场。

    他正要前去打声招呼询问一下,房子里走出沙万里。两个人热情地握手,沙万里开口便问:“兄弟是来承包龙王塘的?”

    柳晓楠说:“我是来看看大哥大嫂的。我在报纸上看到广告,担心大哥的苹果园是不是也在出租之列,会不会被收回。”

    “别提了!”沙万里连连叹气:“你上次来过后不久,我的果园便被收回去了,说是要建成旅游风景区。投资了不少钱,风景区建成了,却没有人来旅游,只好对外出租。我那些苹果树都被砍掉了,说是要学南方的样子种植油菜花。简直是瞎胡闹,我和你嫂子也成了看大门的。”

    柳晓楠说:“以前集体来旅游的,都是国营单位的职工。现在国营企业经营都不景气,哪有福利供职工出来旅游?”

    沙柳从屋里走出来,依然乐观,心直口快地说:“不如大兄弟把这龙王塘承包了吧,我们两口子也好跟你混口饭吃。”

    柳晓楠笑道:“我哪有那个实力?想都没想过。今天是专程来看看大哥大嫂的。”

    沙万里却认真起来:“别人来问,我什么话也不会说。兄弟你是不一样的,我带你四下看看去。”

    山崖上的松树林还保存着,中间修了一条鹅卵石通道,山崖上修了一道水泥台阶,直通海岸边。

    那道直达小岛的石头大坝,把这片海域隔离开来,只剩下南面与外海相连通。这片海域、包括小岛与山崖西侧龙王塘的那条狭长的海滩,都属于承租范围内。

    沙万里领着柳晓楠站在山崖边,他指着面前的这片海域说:“我在海湾里住了快十年,老渔民都没有我熟悉这片海域和海滩。这片海域有几千多亩吧,以前海里面什么都有,厚实得很。只是后来人们乱捕乱捞,海里的东西才越来越少。你不也是来过这里捞过海参海胆海螺牡蛎吗?只要缓上一两年,这片海域出产的东西也够你交租金的。”

    柳晓楠的表情很平静,目光沉着地注视着海面。

    潮水已经褪去,当年差点摔断他腰的那块椭圆形的礁石,仍在海浪中时隐时现。而那封被他撕得粉碎的来自大洋彼岸的书信,早已葬身海底化为乌有。

    风声中隐隐送来另一个声音:“让我亲你一下吧!我这是第一次......”

    一阵远古的涛声,在心中激荡,轰隆隆的撞击着心胸。

    沙万里带着柳晓楠走向山崖的西侧,指着狭长的海湾说:“这片海滩以前也是什么都有,光脚走在上面,蚬子文蛤蛏子什么的都硌脚。现在是没有多少了,缓上一两年,同样会丰厚起来。”

    柳晓楠心里已初步打定了主意,他说:“如果承租这片海域海滩,我的全部家当都得搭进去。”

    “胆小不得将军座。”沙万里看到了一线希望,来了兴致,鼓动说:“如果前怕狼后怕虎,那就什么也别干了。我带你再往前走走看看。”

    山崖的西侧,修了一条缓坡的柏油路,海湾下围绕着山崖,同样修了一条柏油路,直通海湾深处。

    顺着柏油路往前走,拐过山脚,沙万里家的房子还在,只是那个小土山变得光秃秃的,长满了荒草。

    沙万里说:“我原先也打算淘汰苹果树,改栽大樱桃。镇上农技推广站来取过土样,鉴定结果说,气温土质非常适应栽种大樱桃。如果你能承租龙王塘,在这座小土山栽上樱桃树,管理好了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柳晓楠说:“大哥还是舍不得老本行。”

    沙万里说:“一辈子只会这点技术,真舍不得丢下。”

    柏油路直通水库大坝,将原先的湿地一劈两半。东侧形成一个几十亩大的水塘,长满了芦苇和水草;西侧也形成一个稍小一点的水塘,与海湾里的潮沟相邻。

    水库里靠近大坝一侧,生长着人工移植过来的荷花。粉色的、白色的花朵,在碧绿的荷叶簇拥中,亭亭玉立地盛开着。

    柳晓楠问沙万里:“大哥,这个水库里能养鱼吗?”

    沙万里说:“水库里倒是有一些小杂鱼,养鱼可不成,山水一大会顺流跑到海里去。”

    从头至尾考察了一遍,柳晓楠的心中已完成了规划。

    返回去的路上,他对沙万里说:“谢谢大哥为我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这件事非同小可,我得跟我家人商量一下,再做出决定。”

    沙万里说:“如果兄弟承租了龙王塘,我们两口子愿意跟着兄弟干。万事开头难,你也不用按月给工钱,到了年底,多挣了多给,少挣了少给。”

    柳晓楠握着沙万里的手说:“不管我能不能承租龙王塘,我先谢谢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