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庆春 » 第十八章 进城

第十八章 进城

    那日过后第二日,赵景早早的就带着石头去找了一趟老夫子,两人似乎在谈论什么事情,最后还是以方老夫子的胜利告终。

    赵景见没有达到目的,一直微皱着眉头,显得有些忧愁。

    从老人这边出来又拐脚去了陈家,正好碰到李氏还在家里边准备,她正要出门去帮忙的时候就被赵景堵在了门口。

    李氏有些疑惑,这一大早的自家这姨丈来做啥?

    赵景将昨日跟陈芳商量好的事情一一跟李氏道来。

    说是要托人向陈虎去信,问问李氏又没有要交代的事情,正好一块寄过去,也免得麻烦。

    赵景低垂着眼说着,并没有看到李氏脸上的为难。

    她家那口子,自从那事出了后其实就没有再回过家,只是她不想让家中老人担心才托口说他回来过一趟,又因为事务繁忙而又疾走去。

    若不是那送信的同乡中间又带了几次口信回来过,她险些就要直奔县城里边去看看丈夫到底在做什么!

    时间久了,李氏心中自然也挂念丈夫,趁着这个时候,正好托姨丈写封家信过去,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李氏又转念一想,丈夫此刻估摸着自己也不好受,还是不要给他添乱了。

    李氏就这么默默思虑了一会儿,随后又隐藏好脸上的忧虑,面色往常的让赵景给带信的人,托他去个口信,跟陈虎说家中一切都好,希望他平稳了能早日回家见见父母。

    说罢,赵景记下就回了家。

    又是一日太阳落下,赵景趁夜去了那人家中,跟他说了此事。

    那人先是犹豫了一会儿,随后一口答应了下来,见他答应的爽快,赵景放下了心。两人又闲聊了两句,就告辞回了家去。

    那人走出门相送几步,缀在赵景后边,看着赵景离去的背影,脸上却满是忧虑。

    第二日,他就出了门,可是随后过了几天都没有给赵景回信。

    他这么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

    时间不会因人而停住它的步伐。

    在紧凑的教学当中,很快就又过去了三天。

    终于,去日定下了,方老夫子跟石头说了一嘴,随后那几天石头都显得有些兴奋,比往常的时候略微再活跃了些。

    在这期待中,时间悄然过去,很快就到了去日。

    ……

    ……

    天还没有亮,赵家一家人却已经穿戴齐起了床

    “这次去县里边,你可得好好听先生的话,不要麻烦先生,知道了不?”陈芳拉着石头不断的絮叨,脸上满是担忧。

    “要是让我知道了你调皮,回来有你的好果子吃!”赵景此刻却不同于平时的温和,俨然一副严父的样子。

    石头兴奋了好几天,尤其是越接近他们的去日时候,也就越兴奋。

    这小人儿像是不用睡觉一样,昨天熬了个大晚,今天又起了个大早,精神却是无比饱满。

    雀跃个不停,让人从他的动作里边就能够感受到他的激动。

    也没有脱多久时间,毕竟去县城里边还需要赶路,一家人匆匆忙忙的准备好,又由赵景牵着向方老夫子的住处走去。

    到了老爷子家门口,此时天才微微亮。

    老人已然那副青衫打扮,如青松般伫立在了门口院子里边,牵着一头老毛驴在凹槽边上投喂。

    毛驴微瘦,身上却已经挂了两个大袋子,走近一看,其中大多堆叠着的正是老人的藏书。

    反而是那生活用品一类的在这个囊袋中极少,甚至比赵家夫妇给石头准备的东西还要略微少上一些。

    老人见到赵景牵着石头来了,先是笑着回了赵景一礼。

    随后眼睛看向被赵景牵着的那个小人,见到他的欢喜模样。

    老人有些忍俊不禁“你个皮猴!今天个傍晚就能到了,收收你的口水”

    拍了拍石头的脑袋,随即便要出发。

    三人携伴刚刚出门,赵景走前两部就要往老人袖子里边塞钱。

    “这一去,路途劳累,县城里边又不少用度,这些您先收下!”

    “什么话!我老头子连亲传弟子这都照料不好了?还缺你们这些个银钱,赶紧收回去!”

    一推一让,赵景被老人教训了一番,苦着脸将银子收回兜里

    大概走了有五礼地,已经到了村道尽头,再过去就是下河村的地界了。

    老人挥挥手,让赵景不要再送,让他先回家去。

    此时,天已大亮,即使是顺着河岸走,时不时有微风携水汽铺面,还是驱散不了那夏日的余热。

    太阳挂在山峦的东头,方老夫子带着石头两人往西边赶去,就像是太阳追着他们跑一样。

    走了不知道多久,石头早已经汗流浃背,全然没有了开始时候的振奋。

    老人见石头样子,一手把他抱上了驴背。

    这瘦驴看着瘦小,力气却不小,这一路走来,两个大袋子背着竟然都没有晃几下。

    老人一手扶着石头的小腿,一手牵着毛驴,不断的赶着。

    可能是作夜夜里睡得晚,石头很快就困了,躺在这一摇一晃的老毛驴上,就像是母亲抱着他摇晃一般,晒着温热的太阳,很快就有了倦意。

    小孩子对于这倦意是防不住的,就这么,石头坐在这毛驴背上熟睡过去,还轻声打起了呼噜来。

    老人听到了石头的呼噜声,转头一看,脸上扬起微笑。

    老人步伐似乎慢了一些,道路上微风拂面,直让人陶醉其中。

    走过了小道,随着河流的方向一直向东,视野也渐渐开阔起来。

    直到走上了一条能供三四辆马车并排前行的大道。

    往着大路一直往前再三十里左右就是县城了。

    此时老人已经走了很久,路途遥远,再加上老人这岁数体力也下降了很多,这走到此处老人早已经气喘吁吁。

    抬手遮眼望天,正巧有一朵巨大的云彩遮住了太阳,将它的光藏起了些许,也使得人间此刻多了丝清凉。

    看那太阳的位置,此时应该已经到了下午。

    石头此时也悠悠转醒过来,到现在也有睡了一个半时辰由于,他睁开惺忪睡眼四周探看。

    “咦,老师怎么这么矮了?”

    小人的视线停留在左边,他转头就看到了老师的肩膀,视线逐渐下降,却是老人扶着他的小腿。

    等他搞清楚了此时的时间,小脸通红。

    这一路,自己在毛驴背上睡得香,却让老师给他牵驴照看。

    想到出门赵景夫妇吩咐的话,石头小脑袋里边全是自己回家被收拾的画面。

    这一来不好意思,二来又是怕被父母收拾。

    石头赶紧跳下毛驴,还没有站稳就扶着老师的手让他上去。

    “老师,您来坐,我来牵驴!”

    看着眼前的小屁孩这幅样子,老人突然感觉似乎也没有那么累了。

    方老夫子轻柔着石头的脑袋,笑着拒绝。

    见石头下了毛驴,老人也就松开了牵老驴的手,这头老驴跟他时间已久,早已经生出了灵性,这老伙计可不用自己去劳心。

    到了一处稍微阴凉些的地方,爷孙两人找了块石头坐了下来。

    从背囊里边掏出干粮跟水,两人就着阳光吃了下去。

    赶路的时候以补充能量为先,以吃饱为重,很少会有带着精致饭菜出游的人。

    两人自然也不例外,石头不说,吃的主要也就是陈芳给他烙的饼,老人准备的也只是几个馒头。

    分了石头一个,又从石头那掰来了一小半饼,这已经是这对师徒之间的默契了。

    石头的饼还是之前那样,老人的馒头也简单,里边没有加什么料,只是简单的放了些蔗糖。

    等到两人吃完了饭,又过了一刻钟左右。此刻两人已经休息了差不多,老人抬头估算了一下时间,心中清楚要不再抓紧点步伐,可能要到天黑才能到县城。

    又是匆匆的赶路,太阳不停的转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溜下山去。

    下午正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两人没走多久就有些脱力了。

    原本老人一个人走,还能勉强坐着毛驴,因而也就没有那么累。

    可是今天又加了个小娃娃就不一样了,这驴背上决然不可能坐下两人,毕竟这老驴算算年纪也已经跟老人差不了多少,都已经是力气衰退的年纪。

    老人头一次觉得他一直随身携带的宝贝有些麻烦,但是又不忍丢弃,只能就这么熬下来。

    石头还小,走十里二十里已经是极限,这头毛驴到后边也就由他专用了。

    即使石头再怎么拒绝也阻止不了老人把他抱上驴背。

    老毛驴走着,叮叮的铃声响个不停。

    还好半道上有个往县城送柴禾的好心人见老人带着小孩行走不易,便让两人上了他那辆破破烂烂的牛车。

    老汉架着牛车,方老夫子跟石头两人坐在柴火堆上,虽然有些硌屁股,却比自己个走好了很多。

    “老先生,这是你家里边的孙子么?长得可真可爱。”

    驾车的老汉不认识两人,见到石头这粉雕玉琢的模样,说不出的可爱,一边挥鞭,一边笑着问道。

    石头跟他老师久了,营养也好了很多,此刻看上去却像是大户人家小少爷一般,再加上老夫子身着一身青袍,一副读书人的打扮,定然不是什么农户。

    这一老一少走在路上还牵着一匹看上去照料得当的老毛驴,驾车的老汉自然觉得两人这不一般。

    这才特意开口帮了把手。

    别看那同村的帮忙有许多,可真的是放到了外边,外人跟你不熟识的能有多少会主动去帮促他人

    老夫子闻言先是愣了一下,虽然脸上满是得色,摇头笑着道:“这可是我弟子哩!说是孙子倒也对!”

    石头歪了歪脑袋,眨巴着大眼睛不断的看向老人。

    一路上方老夫子与那老汉有说有笑,不知不觉间已经是下午申时,天空的太阳开始向西边倾斜。

    坐了大半天颠簸的牛车,石头只觉得浑身都快被颠散架了,屁股火辣辣的,比被陈芳打了还要来得疼。

    “这孩子是第一次到县城?赶车的老汉见到石头在临近城门口时候的表现略微有些诧异的向放老夫问道

    得到了方老夫子的答复,老汉连连称奇,这山村里边也能养出这么灵秀的娃娃来?

    “再往前走片刻,就是城门了,老汉我不进城,就在这儿道别吧……嘿,娃娃,坐车感觉怎么样啊?”

    “谢谢老伯伯!坐着可舒服哩!”

    石头调皮的眨巴了两下大眼睛,望着老汉用清脆的童音回道

    随后二人下了牛车,好一番感谢,目送老汉从岔路远去。

    此时石头却突然的有些别扭地揉着自己的屁股,一个劲儿喊疼。

    方老夫子不由取笑:“你个猴儿,方才你怎么不叫疼?下了车,反倒开始疼了?”

    石头鼓着嘴,傻憨憨的解释:“老师,咱们这一路劳累,恰逢碰上人家老伯伯好心好意带上我们,如果我还抱怨他的牛车太颠,老人家心里一定会难受的。”

    方老夫子听闻过后连连点头。

    ……

    ……

    又往前走了会儿,两人牵着毛驴来到了城墙底下。

    石头没有见过这么宏伟的建筑,只见眼前矗立的是一座高数丈的城墙,比村里边最高的房子都要高上两倍,石头抬头看跟看山似的,那门大的拆下来可以做两张大床。

    抬头向城门上边看去,一块牌匾上边刀刻了东门二字,又用红漆刷着,显眼异常。

    城门此刻大开着,边上有几个身着皮甲的军士看着。

    老夫子十分郑重地一手牵着毛驴,一手拉着石头,一边朝城门口走去,一边不断地叮嘱:“石头,城里人多,一会儿你们可千万要跟紧为师,别走丢了,知道吗?”

    石头心不在焉的点了点头,他的精神还沉浸在眼前景象之中。

    老人没好气的拍了拍石头的脑袋,继续带他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