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不嫁教书匠 » 第16章 又借钱了

第16章 又借钱了

    她机械地捡过一本作业,作文本是孩子们写的单词。

    她浏览一眼,给个印象等级:

    这些等级分别是:

    Seen

    Good

    Better

    Bes

    孩子们拿到作业本时,第一时间翻看老师给的等级。

    有的脸上乐开了花,有的不太满意。但只要用心书写,基本都是各得其所的。

    学习,是不是世上最公平的事?

    她曾经就是学霸。她以为只要学习好就能得到想要的。

    可是随着长大她发现,学习好不是万能的。

    也许她还没达到通过学习跳到山顶的程度。

    她好像刚要振翅高飞就被拽了回来,落到地面,在尘埃里匍匐。

    作文本一层层减少了。她终于批完了。

    在桌上码齐,摆在一边,课代表一会儿就会来,恭恭敬敬地问:“老师,发回去吗”?

    哎,在孩子眼里,老师,多么无所不能!多么了不起!

    她没什么了不起,她就是众多教书匠中的一个而已。

    为了生活,为了活着,当老师只是个工作。

    而在这工作过程中,投入自己的良心。

    如此而已!

    她在为钱发愁!

    她往窗外看了看,外面风平浪静。初秋的暖阳好懒!

    她呆愣好久,站了起来。

    她一个人出了校门,一直往北走。

    前面是个“丁”字路口。

    这个“丁”字太形象了。

    正好就是卧龙镇的格局。

    她拐过“蒋家饭店”向东而行。

    大街两边店铺鳞次栉比,有的牌匾特别华丽,其实下面压着的就是一个小房子;

    有一个牌匾就是这样,牌匾很气派,画着一长发飘飘的美女,美女旁边四个字:丹丹发屋。

    丹丹发屋就是个低矮的临街小房。

    这是她初中同学小丹开的发廊。

    发廊门窗洞开着,玻璃被小丹擦得明亮干净。

    一个瘦小的女孩正站在镜子前给一个人理发。

    这个女孩就是丹丹。

    发屋很小,屋里还有别人。

    从外看去里面好像没空地儿了。

    她在大街上就看到了这些。

    她没事很少来这里,今天往这里走时希望人能少点。

    她来到了门口,里面果然坐了五六个人,这样小屋就座无虚席了。

    小丹从镜子里看见了她,没回头,而是冲着镜子笑着招呼她:“真是稀客,快进来”。

    小丹穿身时髦的衣裳,自己的头发弄得有款有型,喷着发胶固定成坚固的造型。

    她眼睛很小,一笑成了月牙,她带着月牙笑眼依然看着镜子吩咐那几个人说:“章老师来了,你们还不让座”?

    那几个人都是二十多岁小伙子,溜光水滑的样子一看就游手好闲,他们是粮库那几个工人。

    他们起哄似的往一起挤了又挤,互相揶揄着:“你往那边窜窜,屁股占地方那么大还不自觉”?

    很快靠墙成直角搭板而成的座位空出了一块地方。

    屋里比外面低很多,红梅低头小心地迈进来。

    但她并没去坐,她站在小丹身旁,胳膊肘搭在窗台上,饶有兴趣地看着她摆弄顾客头发。

    发屋棚顶吊着塑料布,塑料布的中间塌下来,里面似乎兜着沙石沉甸甸地,随时要哗啦漏下来的样子。

    墙上订着半截大镜子,镜子下是条窄木板做成的桌面,上面排列着摩丝,发胶,染发膏,焗油膏,一笸箩缠头发的空心卷等。

    她亲眼看过小丹把顾客的头发紧紧地缠在空心卷上,顾客满脑袋空心卷,然后戴上帽子通电烤三四十分钟。

    她看着头皮发麻,所以从来没烫过头发。

    小丹手上忙着眼睛习惯性地朝她头发看一眼说:“再剪剪发梢吧”。

    她就撸下马尾上的皮筋套,套在手腕上,头发“刷”地散开了。

    她拿过一把梳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梳着。

    小丹打理的也是个年轻人,他围着斗篷似的大袍一动不动地坐着,眼睛在镜子里滴流转。

    小丹终于吹起了他的头发,发茬乱飞,像雾慢慢落下来,一股油腻的味道,摩丝也没盖住。

    红梅心想:“挣钱真不容易啊”。

    小丹将斗篷摘下,抖了抖,活干完了。

    那小子冲着镜子左照又照,往门口走,坐着的几人呼啦鱼贯而出。

    他们在大街上继续晃。

    发屋清净了。

    红梅问小丹:“他们不给你钱吗”?

    小丹笑了说:“粮库这帮家伙除了染烫给钱。只是修剪一下,我不要,他们也不给”。

    小丹捻起她一缕头发说:“这回保持得不错,没怎么开叉”。

    她按着红梅肩膀,让她坐在那把椅子里。

    还要罩那个斗篷,红梅笑着说:“算了,别给我披了”。

    小丹也笑了。把斗篷扔在一边。

    小丹按“扇形”在她发梢修剪了一下。

    拿起喷壶往她头发上一顿喷,然后用吹风机冲着她的头发一顿吹。

    小丹的手指灵活地把她的头发卷起松开,经理发师一阵鼓弄,她的头发飘逸浓密。

    小丹双手在她身后托起头发一撩,一片瀑布落下来。

    小丹啧啧称赞:“发量真多!发质真好!能做洗发水广告了”。

    头发弄完了。

    她没起来,依然坐在椅子上,看着镜子里的老同学:“小丹,你有一百块钱吗?我们来工资我就还你”。

    小丹对着镜子,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说:“有”。

    她没问借钱干嘛!

    说着把手伸进衣兜,从里面摸出一沓钱,数出十张十元钞票递给她,问:“这还有那,一百够了吗”?

    小丹这一串流畅的言行令她心里热热的,她赶紧说:“谢谢你,小丹,够了,够了”。

    她也没查直接揣进裤子口袋里。

    小丹拿起笤帚扫地,漫不经心地说:“听说你们老师压薪了,还听说十一前没信儿”。

    “啊?十一前还不开?”!她不禁惊叫起来,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继而气愤地问:“为什么呀?十一前不开工资那就压薪三个月了”。

    小丹停住手,站直了说:“我听别人说,咱们县政府和外省搞了个黄牛公司,投入了很多钱,但公司老板跑路了,这样县政府就被骗了。

    财政现在拿不出钱发工资了”。

    红梅诧异地说:“可是银行,乡政府,他们都是财政拨款呀,他们咋能发下工资”?

    小丹说:“想发没钱也能发,不想发有钱也不发。

    据说财政拨款的单位,专门压老师们工资。

    其他部门都正常,因为老师们老实啊!咋压都不吱声”。

    红梅知道小丹的消息是各路汇集的,实情都是八九不离十。

    学校肯定也有人知道,只是不乱说而已。所以那些男老师骂骂咧咧的。

    她心塞得很。

    她站起来,歉意地说:“小丹,如果十一前真的不能来工资,我就得等十一后还你钱了”。

    小丹眼睛弯成一道缝,说:“看你说的,别说十一后,元旦后也没事,别着急,我不用”。

    小丹,是她借钱路上又一贵人。如果她有半点犹豫,都会令红梅脸红难堪。

    然而,小丹没有。

    她觉得借钱是世界上最难为情的事!

    能借给她钱的人都是值得她铭记一辈子的。

    她辞别小丹,揣着借来的钱,心里踏实地回到了学校。

    到校就凑齐105块交给主任了。

    主任收好钱开玩笑说:“轻手利脚的人多好,大家眼睛都急红了,你说拿一百就拿一百”。

    她哭笑不得,说:“是我借的呀”!

    主任一脸不信的表情。

    谁能相信,她一个刚毕业的女孩借钱交学费?

    一百块钱从手里过了一遍,她又身无分文了。

    她不禁开始盘算一笔账,她想:“我的钱交给了父亲,虽说现在只交部分,但父亲的钱和我的钱加一起也不少,父亲把钱花哪里去了?

    现在家里不像前几年上学的多,那时父亲的工资不够分。

    现在情况变好了,家里只有二姐一人上学,父亲的钱怎么说没有就没有?

    欠的贷款也没见少!

    他总假惺惺地说:‘你用就向我要’,可是用时一要就没有,害得我用钱还得四处借”。

    她越想越不痛快,心里憋屈却没想到和父亲算账。

    父亲总是这种腔调:“花你两钱儿你就抱怨?我供你们这么多年,咋算?

    一家人还分什么你的钱?我的钱?”

    从父亲角度来看,这没毛病。但从她角度看,她抱屈。

    而当年父亲没让她上高中,让她考中专,目的就是让她快点工作挣钱,减轻家里负担。

    所以她不上交工资,父亲就像没利用好规划似的。

    她圆满地完成了父亲的期待,在和父亲一同养家。

    父亲却从不感动,而是窃喜他安排的周全。

    想到这里,她又愤愤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