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殇宗岁之四道八门十二宗 » 第三十二章 杨庄

第三十二章 杨庄

    “你们在这干吗?”,二饼手搭在车窗上问道。

    “二哥,我们到处找你,你怎么还搬家了?”

    说话的是之前和酒瓶男有过交集的男子,他看看了周围,小心地问道:

    “听说熊哥他们被抓了,到现在也没信,到底怎么回事?”

    二饼看了看车里的另一个人,也是熟面孔,就告诉他说熊进他们栽了。

    说话的人惊到:“折里啦?我艹!”

    虽然这些人并不是酒瓶男的合谋,但也不是什么守法公民,身上除了命案,也干过不少坏事。

    其中干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说话的司机,外号“船长”。

    船长是本地的“装备”供应商,号称地下军备部部长。酒瓶男曾经是他的大客户,两人自然少不了各种应酬。

    而在几次醉酒的场合,为了增进感情,船长将自己的事也说出去了不少。此时听到酒瓶男进去了,他有些懊悔。

    如果他在里面把自己供出来了,虽然和他的案子无关,但自己的事却足以让他立功减刑。

    想到这,船长开口道:“二哥,你跟我们走吧,最近我正做一笔大买卖,如果得手了,咱们以后就吃香的喝辣的了!”

    二饼纳闷:“你们现在做什么呢?”

    船长如实地回道:“我在附近瞄上了一个有钱的主儿,打算绑了他孩子要点钱,你也知道现在那边查得紧,我手里那点货也不敢往外倒腾了,这么下去,哥儿几个都得喝西北风!”

    “这哪有什么有钱的主儿?”,说完他左右看了看。

    船长的嘴冲对面一努,指着惠农诊所对他说道:“就是这个中医诊所,我观察好几天了,这个诊所的老板姓岱,他孩子学校那我们也踩好点了。

    你看看门口那些车,哪一辆都是豪车,这些富豪可都是来找他看病的。

    怎么样?跟我们干吧!咱们狠狠敲他一笔,到时候肯定少不了你的,正好也能解决你的问题。”

    这是瞄上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啊!二饼气得他差点没把他们车给砸了。

    待心情平复下来,他望着诊所楼,若有所思。

    这世道,钱可真是个好东西啊……

    “你们需要我做什么?”

    船长一看二饼能帮忙,便把他拉上了车,说道:“二哥,这事有你帮忙一定能成!绑人的事你不用管,你只要把钱拿回来就行。

    即便他们有准备,以你的身手,肯定也能全身而退的,到时候,分你三成。”

    说完,他递给了二饼一根烟,说道:“怎么样,这个买卖划算吧?如果你觉得钱少,咱们还可以再商量。”

    二饼没有讨价还价,而是直接拍板:“就这么定了,只是你们说话要算数,之前熊进还欠着我不少钱呢!”

    二饼随即又和几人密谋了一会,便下了车,消失在了暗巷之中。

    船长看到二饼离开后,便从腰里拿出了一把枪。

    哼了一声:“这个二饼真要是上了我们的船,可就由不得他了。拿我们当傻子呢,熊进那边的人都折了,就他还外面飘着,我看这事,八成是他搞的鬼!”

    一边的小弟附和道:“大哥,既然是他反水,那这人就不能留了!”

    另一人说道:“是啊大哥,你不信他,还跟他说得那么详细,不怕他报警吗?”

    船长阴笑:“报警?桀~桀~桀~,他自己手上也不干净,他敢吗?况且,我早就知道了他的死穴,聪明的,就乖乖给我们干活,不然,大家一起完蛋!”

    二饼拐进了巷子,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翻身上了房,几个鱼跃,来到了一个制高点,从高处俯视着船长车子的一举一动。

    由于之前与熊进的合作,他看到了这个世界太多的尔虞我诈,船长异于往常的言行,使他心里暗暗起了疑心。

    这小子的眼神和表情,分明就是在给自己制造陷阱,他非常清楚这些人的做派,无异于亡命徒的挣扎造作。

    二饼假装同意合作的目的,并不是想要拿到那笔钱,而是要将那些人送进监狱。好不容易脱离了熊进的束缚,他不允许自己再度踏入那段灰色如烬的岁月。

    没有钱可以想办法,但自己要是出了事,母亲就没人照顾了。

    虽然暂时还没有指定好可行的计划,但他决定先跟踪对方来获取情报,以此再制定策略。

    他的这种心态其实并不十分稳固,因为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牵连到自己。而导致他前去跟踪的动力,无非是心中那稍占一点点上风的正义感罢了。

    这时车子发动了,它以缓慢的速度开始向着城外的方向开去,二饼不敢怠慢,一个纵身落到了地面,招手打了一辆出租车,在后面跟着行进。

    没多久,两辆车开到了城郊。

    出城的地方是收费站,上了高速就是一马平川,二饼正琢磨着是否继续跟进时,面包车却拐到了旁边的辅路,继续向前驶去。

    辅路前进的方向,是一个村镇,名为杨庄。

    酒瓶男之前曾在这里落脚,二饼对此处颇为熟悉。

    他付钱将出租车打发走,一人上了旁边的小丘,抄近道提前到达了杨庄等候。

    果然,面包车的目的地就是这里。

    车子开进杨庄后,停在了一处农户家里,二饼认准了位置,便悄悄退了回去。

    提拔荣嘉安担任采购部经理的事情,大伙心里多少都有点猜忌。

    一个酒肆,归里包堆儿四个人,先不说经理这个职位有没有必要,单说酒肆里的产品,销量最多的酒是没有列入采购项目中的,这属于定时供应。

    而且后厨有什么东西用完了,也只是安排小志跑一趟市场就解决了,看起来并没有太大问题。

    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工作,现在却直接交给了荣嘉安。

    最主要是花姐还说过,经理职位的薪水会有提升,这摆明了就是要提拔他啊。

    如果这种事放在大公司里面,就会被质疑这个决定是否妥当。

    但在酒肆里……当然是花姐一人说了算!

    晚上饭桌前,荣嘉安将店里的人事变动告诉了荣大海,老荣听了心里很为儿子高兴。

    但他却表情平静地说道:“那是你们老板提拔你,既然得到了重视,就要好好干!”

    “那当然!既然花姐让我做了采购经理,那么就要做出点成绩来。明天我先去我们那的市场,和那些进货的商家混个脸熟,之后事情就好办了。”

    荣大海咂了一口酒,问道:“你们店里平时都进什么货?”

    荣嘉安听到老爸问,便把酒肆的情况跟他大致介绍了一番。

    老荣想了想,对他说道:“其实也和一般饭馆差不多,嗯……明天你早点起,我们去赶个集。”

    “赶集?去哪里赶集?”

    荣大海往嘴里塞了一个花生,不紧不慢地说道:“城郊有个杨庄,每逢一、四、七都会有大集。

    市里很多店主都会去那里采购,不仅货品全,而且价格也不错。

    像你们这种酒肆,虽然用到的东西不多,但多了解一下行情,还是有好处的。

    你们那里的市场我知道,是市民买菜的地方,不适合进货的。”

    荣嘉安奇道:“买菜和进货有什么区别,不都一样吗!”

    荣大海哈哈一笑:“呵~区别大了,你们老板也是图方便,虽然你们那里的市场东西也不少,但一样的东西,价格能差出不少呢!

    你既然做了采购经理,就要了解进货的各种渠道,这样才能挑选到实惠的东西。

    说多了你也不懂,明天去一趟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黑着,两人就出了门。

    荣大海告诉他,不管想买什么集上都有,但一定要趁早,早上的黄金时间一过,好的东西就被人买走了,价格也涨上来了。

    因为要买五金的原因,老荣经常会来这里逛逛。

    虽然不会来这么早,但这里的风俗他却是知道的。

    其实农村自古以来有赶集的习俗。

    很久以前,人们进行物资交换时,只是随地搭席叫卖,并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

    经过演变,渐渐形成了一个定期的交换场所。

    汉朝初年,陆贾和陈平这两位著名政治家通过官府明令规定:

    各村镇每旬逢“三、六、九”或“一、四、七”或“二、五、八”为上集市进行物资交换日期,

    集市上还设有公证人叫价评议。

    这样,就形成了原始的贸易市场雏形。

    后来,人们就把上集进行物资交换,称作赶集。

    而赶集的形式也随着时间,演化成为了像早市、夜市、菜市场等不同类型的市场集散地。

    赶集不同于其他市场的是,它并非是固定存在的模式,只是定时开市的场所。

    如今,大部分村镇还保留有赶集的习俗,时间多为一、四、七。

    荣大海父子俩来到杨庄集市时,天才蒙蒙亮。

    这里已经车挨车人挤人,一派繁荣景象。

    刚进大门,就看到一排排的大车在各店铺门口卸货。

    大车上装的货物很多,熟练的工人们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货物卸了下来。

    可这货物刚被搬下来,身边就围上来各式各样的人群开始抢购。

    那些货物就跟不要钱是的,一袋袋被抬走,只留下一地的空箱子和包装袋。

    过了这一幕抢购的小插曲,往里走便是菜场,这里同样也是人潮如流。

    酒肆所需要进的货,这里都有卖,而且品类繁多。

    最主要的是价格确实要比市里的市场要便宜一些。

    荣嘉安并没有买什么,因为今天来,主要是为了解为主。

    虽然只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但集市里的各色商品却让他大开眼界。

    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地方,如果以后都来这里买,能够给花姐剩下不少钱呢!

    大致了解了各种价格后,荣嘉安便陪着荣大海买了一些五金,离开了杨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