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2搞渔场 » 第15章 “巨款”

第15章 “巨款”

    一个踩着皮靴的青年抄着一口带粤语口音的普通话,“三哥是真想交朋友才会给出两块八的价,你在这码头上都不可能找到比这更高的价了,你要还想更高,就自己去海鲜市场租个摊位一斤一斤卖吧。”

    其他鱼贩子也纷纷点头,表示宋阿三跟那青年说的没错。

    秦德合计了下,这个价格确实达到他预期了,琵琶鲨难捕,而且捕捞有很大的危险,但却并不多稀罕。

    即便是三年以后,海音村有人买了大船,捕到琵琶鲨后以公司的名义去谈,这鱼的价格也就是时下猪肉的三倍。

    “行,三哥,那我以后再有渔获都找你。”秦德笑着道。

    这年头即便是在龙港渔运码头也不乏欺生的鱼贩子,能找到一个压价不狠的鱼贩子短时间内合作一下,秦德也愿意。

    “我这人就喜欢交朋友,既然你叫我一声三哥,那以后在海里再捞到好东西,都直接来这码头找你三哥就行,有事也报你三哥的名字。”宋阿三拍着胸脯,一副江湖大哥的做派。

    “好。”秦德笑了笑,只说了一个字,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在惠城都确实有混社会的,不过秦德前世可没听过宋阿三这号人物,显然宋阿三并不是其中混得好或者有混出名声的。

    而且要真有事,秦德也不会找外人。

    海音村是渔村啊!

    渔民长年累月行走在风浪之间,随时都有倾覆大海的风险,骨子里就留着不安分的血液。

    或许秦德在村里借钱,那确实是求爷爷告奶奶也借不到。

    但要说打架,谁在海音村吼一嗓子说自己在外边被外人欺负了,要是只喊来百八十个人,那都是在村里遭排挤不受待见的。

    就主打一个武德充沛。

    一九八二年,龙港渔运码头上有公家的秤。

    宋阿三也不在乎鱼腥味,他蹲下身子往下朝那条琵琶鲨一抱,就将它抱到了秤上。

    “五十七公斤。”重量比秦德想象中的要轻不少,这鱼有接近两米长,身体也很宽,秦德估计怎么也有个六七十公斤,只能说不愧是扁鲨,身体太扁了。

    宋阿三用计算机按了按,然后将计算器递到秦德面前,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沓的青绿色珠穆朗玛峰,从中数了一小沓出来,“多少钱小兄弟自己看,三哥给你凑个整,给三百二。”

    其实一九八二年是有百元大钞的,也是青绿色,背面印着井冈山的图片,正面印着四位伟大人物的头像,不过这钱在一九八二年不常见,市面上一般珠穆朗玛峰就是最大的面钞了。

    秦德快速瞥了眼计算器上的数字,三百一十九块二,这跟他心算的数字一样,然后秦德收了钱,仔细点了点,确实是三十二张。

    秦德身后跟着的李涛洋跟秦阳两人都露出激动的神色。

    “谢谢三哥,下次捕到鱼还找你。”秦德将钱放入兜后咧嘴道。

    “就别下次了,三哥可惦记着你船上活舱里的红鱼呢。”

    “那你得先找几个筐过来。”秦德道。

    “筐有,朱援朝,你去拿几个筐过来,我跟这几个兄弟先到船上看看鱼的个头。”宋阿三扭头看向一个穿皮靴的青年道。

    “好嘞,三哥。”皮靴青年转身就走,看得李涛洋跟秦阳羡慕不已,这年头一双皮靴,不亚于后世一辆拉风的机车。

    秦德三人带着宋阿三回到船上,李涛洋屁颠屁颠的立刻掀开船板,露出船上的活舱。

    活舱的水并不深,可以清晰看到里面的红鱼,宋阿三立马眼睛一亮,“你们确实没骗我,是顶好的红鱼。”

    “这红鱼三哥收多少钱一斤?”秦德最关心这个。

    “这鱼收多少一斤跟你三哥可没关系,这种个头的八毛一斤,行情价。”可能是怕秦德三人不信,宋阿三又补充道:“你在这龙港渔获码头上哪去问都是这个价,不会多一分也不会少一分。”

    秦德看向李涛洋,红鱼是种很常见的海鱼,也是海音村渔民出海最主要的渔获,这家伙应该比自己懂行。

    李涛洋见秦德看过了,立马明白了秦德的意思,他连道:“德哥,一个月前我爸跟我哥在海上捞到一条红鱼,卖了九毛钱一斤。”

    “艹”秦德恨不得拍这家伙一巴掌,人家说八毛,你就是这样还价的?

    果然对面的宋阿三一下就笑了起来,“九毛就九毛,就当是我宋阿三交你们这三朋友,这单不赚钱,我倒贴笔运费。”

    秦德翻了个白眼,信他个鬼。

    不过九毛一斤也没亏什么,八二年红鱼的价格确实就在一块钱上下浮动,高点低点都很正常。

    “行吧,等筐来了,我们帮你装进去。”

    一共三十九条红鱼,一筐根本装不下,分了三趟才将全部的红鱼送到岸上。

    称重后减除筐的重量,一共是二百三十七斤,总共二百一十三块三。

    这次宋阿三没再给秦德凑一个整数了,他在给了秦德又数了二十一张青绿色珠穆朗玛峰后,又给了秦德三块三毛钱零钱。

    秦德收了钱后,拉着李涛洋跟秦阳就走。

    “哥,我们去哪啊?”秦阳小声问道。

    “先去吃点东西顺便分钱,天亮后去趟银行,然后再回去。”秦德脚步走的很稳。

    此时不比后世,一个国营罐头厂拿着铁饭碗的工人一个月工资就二十来块,身上带着五百多块的巨款驾驶一艘小舢板行走在茫茫海上,就算他们有三个人,也会让有心人打不好的主意了。

    去趟银行也不是真的要存钱,而是万一真有有心人盯上了他们,只要看到他们进去了一趟银行,别人就会认为他们是把钱存银行了。

    “哥,我想去吃朝京门。”秦阳兴奋喊道。这家伙心思简单,秦德的整句话他就听见了先去吃点东西。

    李涛洋也疯狂点头,“早就听说在朝京门吃饭就是一种享受,我也想去试试。”

    “你们两个倒是会吃,我几十年都没去过一次朝京门呢。”秦德哑然失笑道。一九八二年说是物资匮乏,但其实不管哪个年代,哪怕战乱饥荒时期,都是不缺有钱人消费的高端场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