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贤君 » 第二十九章 将计就计

第二十九章 将计就计

    随着各方面的准备,前来参加封禅大典的人也多了起来。

    七月,朝廷命熊津都尉扶馀隆与新罗王法敏释去旧怨,八月,同盟于熊津城。

    随后,刘仁轨以新罗、百济、耽罗、倭国使者浮海西还,会祠泰山,高丽亦遣太子福男来侍祠。

    一个月过去,洛阳城更加热闹,饮茶卖的不错,一贯钱一两,二十斤卖了三百二十贯。

    李贤知道这个价格虚高,以后肯定会降,不过此时却是好机会,那些外国使者都很有钱,对于新奇事物都要试试。

    眼看二十斤茶要卖光了,王勃又让人送来五十斤,不过他并没有公开,而是一点点卖。

    结果就造成了一茶难求的局面,越是如此越有人感兴趣,同时也为即将开业的食为天打了波广告。

    这一日,茶摊前。

    “诸位,实在不是我不卖,而是那茶叶确实不多,当初我也是看那对父女可怜,这才高价收了他们的茶叶。

    大家也看到了,我身后这家食肆即将开业,我打算用这种茶来招待大家,想必尝过的诸君也感受到了,这茶可以解油腻……”

    贺兰敏之的案子震惊洛阳,几乎家喻户晓,所以他们的茶叶也赋予了一种色彩。

    如果单独是茶叶,也许不会有人记得,可若是和故事捆绑在一起,感觉就不同了。

    李贤正是利用这种效应,扩大了茶叶的名气,甚至还传播了几个故事。

    比如那些茶叶都是少女采摘,必须是纯洁的处子,同时用秘法制作,必须保持干净,才能保证茶香纯正。

    这些故事更增加了炒茶的神秘,很多人开始打听出处,可是却没人知道,于是食为天成了唯一的渠道。

    “店家,这么说那茶叶还有了,我们出高价买还不行么?”

    王勃见有人上钩,于是抛出了王牌。

    “诸位,茶叶暂时不能卖了,不过我已经派人去寻那老汉了,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大家若是想喝茶,可以到店里来。

    虽然没有茶叶,我这里却有另一样好东西,来自西域的砂糖,洁白如雪,甘甜似密啊!”

    说完王勃拿出一个小纸包,里面是白砂糖,围观人群顿时瞪大眼睛,他们何曾见过这么干净的糖。

    “这是糖?”

    “糖不是褐色的么?”

    “能让我们尝尝么?”

    王勃笑着点头,让随从把糖分下去,一人虽然只有一点,但足够品尝了。

    “真的是糖!”

    经过过滤的白砂糖,甜度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而且卖相这么好,世间少有。

    “店家,这糖怎么卖!”

    王勃见状伸出一根手指,笑道:“不贵,和茶叶一个价,一贯钱一两!”

    听到这个价格,很多人咋舌,别看王勃说的容易,但糖和茶叶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茶叶的一两一贯钱,但茶叶不压秤,一两可以买不少。

    而糖不同,这玩意压秤,同样是一斤,体积差了许多,而且茶叶可以反复冲泡,糖就不行了,只能喝一次。

    目前市面上乳饧(糖)时新开是肆,每斤六十文,而一贯钱则是一千文,相差了十多倍。

    这也不是李贤黑,而是十斤蔗糖才过滤出一斤白糖,也就是成本已经有五百文了。

    再刨出一些成本,利润还不到一倍,所以并不算暴利。

    如此品相的糖,只有富贵人家才买得起,还好洛阳不缺富人,很快就有人前来购买。

    靠着卖茶叶和白糖,总算凑够了食肆的钱,同时也打开了茶叶和白糖的销路。

    ……

    深秋九月,天气转凉。

    清化坊的民宅内,李淳风向李贤汇报。

    “果然不出陛下所料,皇后娘娘已经上表,希望担任亚献。

    表称:封禅旧仪,祭皇地礻氏,太后昭配,而令公卿行事,礼有未发,至日,妾请帅内外命妇奠献。”

    李贤点头:“父皇怎么说?”

    李淳风:“陛下同意了,禅社首以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

    李贤找李淳风算是找对人了,虽然太史令不是完全的史官,却需要推演历法。

    祭祀当然要选黄道吉日,所以李淳风也参与了,对于封禅大典比较了解。

    而李淳风那里,此时再无怀疑,之前他还觉得李贤说的内容太过荒谬,如今却真的发生了。

    李贤:“母后为了参加封禅大典,其实已经准备了很久,如今朝廷里反对的声音几乎没有,可见她已经掌控了局面。”

    李淳风闻言默默点头,自从上官仪死后,几乎没人再敢反驳武后,都怕被她针对。

    可以说武后参加封禅已经是板上钉钉,无法改变。

    李贤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根本没打算阻止,而他要做的,是在封禅大典上做文章。

    “叶真人那边准备的如何了?”

    李淳风摇了摇头,李贤让叶法善去准备硫磺、硝石、碳粉,还以为李贤要炼丹,李淳风对此并不擅长。

    又过了一会儿,叶法善回来了,同时还带来一个包裹,李贤打开看了看,果然是他要的。

    “一硝二磺三木炭,叶真人吧这三样按照这个比例混合,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远离明火。

    混合好之后拿到郊外,在用硫磺缠上麻布做引线,点燃后即刻远离,就会有天雷的声音!”

    没错,李贤就是想用炸药,不过他并不是想炸死谁,而是想用炸药模仿天威!

    要说火药的发展,隋朝刚刚发明出来,唐末才利用在军事上,所以此时人们并不知道这种东西,只有一些道士才见过。

    而李淳风参与场地的布置,叶法善身为道士到时候也在现场,这就给了李贤动手脚的机会。

    封禅大典,祭祀的乃是天地,以往都是帝王和公卿,这次却加入了皇后。

    很多人觉得这样不合礼仪,但又说服不了李治,主要是不想得罪武后,上官仪就是前车之鉴。

    还有人说这样不祥,可是哪里不祥又说不出来,李贤正是利用这一点,他要在这方面做文章。

    “我让你做的东西,名为火药,这个东西一定要保密,不能被外人知晓。

    李太史最近夜观天象,发现有五星连珠的征兆,我们要利用这一点,向民间传达一个信号……”

    叶法善明白了李贤的意思,就去试验火药了,李贤的配方已经接近标准,威力自然不小。

    北郊雷鸣般的爆炸声传出去很远,洛阳城里的百姓看着晴朗天空,不明白为何突然打雷。

    看着被炸出来的大坑,叶法善暗暗心惊,还好听了李贤的话,否则他估计也好不了。

    距离大典还有一段时间,李贤有足够的时间布置,这一切都不需要他,他也帮不上什么忙。

    凌空观内,武顺和叶法善相对而坐,一段时间不见,武顺好像老了许多。

    “无量天尊,夫人最近日渐憔悴,可要保重身体啊!”

    儿子被流放,又没有了男人滋润,武顺的确过得不太好,就连贺兰敏月也受到影响。

    “道长,我那个妹妹实在是欺人太甚,对自己的外甥都如此狠心,我现在都不敢让月儿进宫了。

    你之前让我等,可我要等到什么时候,如今陛下下旨让她进行亚献,她的地位不减反增!”

    叶法善闻言神色不变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这件事对她未必是好事,夫人只需要如此……”

    既然决定拉武顺下水,自然就不能什么你不做,散布谣言这种事,武顺做起来更专业。

    武顺越听眼睛越亮,很快就明白了叶法善的意思,很快洛阳城就传出一个消息。

    五星连珠,日月凌空,阴阳颠倒,五行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