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焉知梦 »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三章

    “张侍中。”卫长见到来人连忙转身行礼。

    张衡点点头,示意他起身,然后看向楼梯口的女童,拱手说道:“平西郡主安。”

    这就是那位名满天下的大儒。

    顾瑜一板一眼地回礼:“张侍中。”

    姿态看着和京中的大家闺秀别无二样,看来是日常被教导得很好。

    “听说今日是郡主想找先生入府教导?”张衡醇厚的声音响起。

    “是,只是没想到会这么热闹。”

    哦?

    张衡闻言笑着摇了摇头,没有戳穿顾瑜。

    “那郡主可选出来了?”张衡继续问道。

    顾瑜看着面前儒雅温和的长者,他分明不信方才的说辞,却没有追问。

    这样也好,省得她再找借口。

    “卫长催的急,就随手选了一个。”顾瑜说道,将袖子中的文章抽出展开。

    “侍中看看,这字是不是很漂亮?”顾瑜说道,一脸孩童的天真烂漫。

    张裕捧着纸张将文章送到张衡面前。

    字确实很漂亮。

    张衡随手接过,略略扫了一眼,就笑了。

    “侍中为何发笑?难道平西选的文章不好吗?”顾瑜一脸无辜地问。

    作为长者的张衡没有计较她的小心思,依然醇和说道:“郡主运气不错。”

    眼前的女童便喜笑颜开起来:“有侍中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两人寒暄间,楼下的动静也渐渐小了——有张衡出面,卫长顾不得义正言辞,给手下打手势放了书生们。

    “只是人群拥堵,这些人阻拦着不让疏散,还请侍中定夺。”卫长低头说道。

    扭打得发髻散乱的书生们听到旁边的人议论纷纷,说二楼那位就是闻名天下的大儒张衡张侍中,连忙整理了仪容向着二楼作揖行礼。

    “侍中大人,我等都是寒门子弟,空有一身才华却投路无门,今日得此机会一展本领,还请侍中怜惜。”

    字字句句情真意切,只是张衡身居高位,早就看惯了世间百态。

    纵使是皇亲也可能步履维艰,更何况是他们?

    张衡有些不忍。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贵如金。

    ”一位书生忽然念道,继而有些癫狂地大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注1】

    笑着笑着,早就不自觉滴落了下来。

    “义山!”一名书生扶住身形不稳的他,声音也有些哽咽。

    余下的书生们虽然没有说什么,但神情都是凄凄,连带着围观的人情绪都有些低落。

    “真是可怜。”清脆的童声低低地传入张衡耳朵里。

    可怜吗?确实可怜。

    卫长的为难是真,书生们的可怜也是真。

    张衡不由地闭上了眼。

    “罢了,今日参与比试的文章都装订成册,我会找国子监的学者一同评选,若真有上佳者,明年科考我会举荐。”

    张衡醇厚的声音如同一泓清泉,撒在了众人心上。

    书生们连连叩谢。

    张衡忽然转过头看向楼梯口的女童,问道:“郡主可还满意?”

    顾瑜装作听不懂的样子,说道:“看样子我很快就能回去了。”

    书生们的愿请得以解决,但参与考试的还有后来加入的二十多名秀才。

    他们中的一些对比了文章还有些自知之明,大多数却有些不满。

    “侍中,若是我们这些过了乡试的考生文章被选中会如何?”有人不死心地喊。

    “若秀才之中也有才学过人者,可以入国子监求学。”张衡说道,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文章不入眼而草草敷衍。

    这样一来双方的诉求都得到了疏解。

    少了不愿意人群散去的书生们,金吾卫的疏散工作便轻松多了,见没有热闹可看了,民众们也不再凑上前,不等金吾卫一个一个赶就纷纷散开来。

    崔元站在窗子边,看着街道外的人海四散开来,看着张家的马车和郡主府的马车一前一后离开品胜楼,脑海里已然是狂风暴雨。

    沈府书房里,沈渊看着手下们呈上来的文章,蹙眉沉思。

    他们有的是像崔元一样自己到了品胜楼,有的是听下人们禀告获知了此事……但无论是何渠道,反映出来的都是这事闹得很大。

    “这三十几篇文中,有八篇是来自寒门书生所作,其余的则是已经过了乡试的秀才们所作。”崔元将几篇文章抽了出来。

    “其中有七篇上佳。”崔元说着,将七篇文章一一展开。

    “而这七篇里,有六篇都是出自寒门。”

    屋子里的气氛陷入沉寂。

    过了半响,沈渊开口问道:“听你们所言,此事一开始是平西郡主为了给自己请一个先生?”

    “是的,本来只是选了几个寒门做比试,谁曾想围观的人太多,士族的秀才们便起了异心,闹着也要参加比试……”

    “最后事态不可收拾,还是张侍中出来调停的。”

    沈渊又思索片刻,问道:“那平西郡主呢?”

    崔元不解,这事不是张侍中比较重要吗?怎么又问起平西郡主了?

    但他还是老实答道:“平西郡主似乎也被这阵仗吓到了,在金吾卫卫长的催促下草草选了篇字最漂亮的文章。”

    听起来似乎真是孩童顽劣。

    “是谁的文章?”沈渊继续问道。

    “恰好是写得最好的程宪所作。”崔元回答。

    这么巧?

    不待沈渊多想,崔元又继续说道:“相爷,此事的关键已经不在平西郡主了,而是张侍中。”

    张衡出面之前他本想出面的。

    张衡包揽了此事,恐怕评选结果出来之后,在读书人之间的威望更甚。

    “张衡不重要,他已经犯了大忌了。”深渊摇了摇头。

    什么?

    “你们的目光太过短浅了。”沈渊说道,“此事无论是有人居心谋划,还是无心成事,闹大了之后本来是平西郡主该担这个责……”

    而仗着平西候的功劳还没有被世人遗忘,她又是个孩子,总不会受什么处罚。

    “只要不是朝堂的人掺和进来,这件事说白了也不过是孩童的玩闹。”沈渊笑了笑,似乎在笑那么多人都没上当,张衡居然一头栽了进来。

    “你们真以为出面是好事吗?”沈渊提醒道。

    “好好想想罢……”

    好好想想,想想这件事背后意味着什么……

    【注1:出自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