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焉知梦 » 第十九章 吃饭

第十九章 吃饭

    顾瑜终于要进京了,而孙长青也终于回到了西北。

    如今的西北,似乎有些陌生。

    前有顾淮之死军心动荡,后有流言四起直指孙长青,所幸在圣人皇恩浩荡的加持下兵营里没有乱起来。也正因为皇恩来得及时,前番的种种也被掩盖过去了。

    陇右军的军心稳了,沈渊的手便伸向了西北。

    孙长青在路上耽误了半个月,就是这半个月,陇右军已经被蚕食了两成,大多人被编入右安军,另一小部分被编入六安军。

    六安军现任的将领也是沈渊的人。

    所以沈渊到底是在西北战役结束后占了便宜。

    孙长青看着下属报来的消息,眉头紧锁。——而眉头紧锁的不止孙长青,还有王充。

    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看着沈渊的势力越来越大,王充不可能不行动,今日朝堂上的事,就是因此而起的。

    “只怕不妙。”崔元小声说道。

    沈渊面无表情:“如今我占了便宜,他们自然是要咬一口回去的。”

    崔元还要说什么,台上的太监已经高声唱和圣人上朝,陛下既然来了,再说话就不合适了,于是崔元抱着笏板乖乖站好。

    随着皇帝落座说完客套的开场语,陆逊从百官中走出:“臣有本奏。”

    沈渊和手下的官员露出果不其然的表情。

    “如今我大周地广物博,周围列国为敬,百姓安居商户乐业,实乃天朝。然孟夫子有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我朝有法家拂士,却无敌国外患,如今正是需要未雨绸缪之即。”

    “故而臣斗胆请圣人着令,以凉城外至关中加筑长城。”

    历朝历代皇帝基本都修筑过长城,为了防御外患,这提议没有什么不对。

    但是修筑长城需要人力物力,沈渊身为六部尚书,管的就是钱财和人力。

    王充这是打算借着军事的力,来消磨他啊。

    沈渊看向王充,视线如刀。

    王充根本不在意,怨恨是败者的事,这次的奏请合情合理,失败的只可能是沈渊。

    “边防工事向来是朝中大事,如今西北战事刚落定就修筑长城,陆少府可知需要多少物力财力?”一向作为沈渊左膀右臂的崔元站出来应对道。

    “边塞稳定,百姓才可安居,百姓安居,才有我朝。”陆逊说道,“若边塞不稳,何以稳民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为臣说到底还是要惧怕民心,否则史书上留骂名可是要遗臭万年的。

    圣人自认明君,百官自认贤臣。

    陆逊这番话更是说得义正言辞,仿佛不是为了党争,而是为了社稷为了大周。

    崔元不慌不忙接道:“不修长城也是为了民心。”

    “我朝西北战事陆陆续续持续了十三四年,在此之前与北地又有数十年的征战,边关连年战乱,耗费巨多,即便如此税收依然从未涨过。这般巨大的耗费却从未伤及百姓,这才是民心所向。如今战事已定,内外无忧,正是发展民生的好时机,若在此时修筑长期,必定掏空国库,这些人力钱财难道陆少府难道打算自己出吗?还是说要再上奏请增加赋税?”

    你今日敢上本请增加赋税,明日民众的唾沫就能淹死你!

    民治赋税不是陆逊擅长的,但是陆逊没有觉得羞愧,有理无理两片嘴,端看你怎么说。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然无弃之不用者,何哉?皆因边境事安则民心安。此时西北战事虽已定,但尔等又敢保证日后不会有其他劲敌出现吗?彼时待如何?临阵磨枪吗?”

    这番说辞虽然咄咄逼人,奈何陆逊样貌温润淡雅,便少了些锋芒,多了些合理。

    “那依你之言,便是要不顾民生了?”崔元不会被面相打动,依然冷冷问道。

    “非也。民器之耗乃是户部之事,如有障碍理应户部官员设法解决,并非顾左右而言他。”陆逊亦是义正言辞回道。

    这便是把锅甩给户部了。

    真有你的!王充心想。沈渊,这次不愁你不输!

    朝堂上陷入片刻沉寂,龙椅上的圣人看不出表情,也不开口定论。

    不过没关系。

    王充暗自握紧了笏板。这次的奏请合情合理,端看沈渊有无后手。就算沈渊有后手,隐患也会就此埋下,他日若边境突然战事,今日之事就是问罪沈渊的理由。

    王相公志得意满得意洋洋,然而下一秒笑容就裂开了。

    一直阖着眼面无表情如泥塑的张衡慢悠悠地走了出来。

    “臣以为陆少府所言有失偏颇。”一如既往的醇和的声音响起。

    张衡!你敢坏我好事!王充的笑容僵住,一脸不可置信。

    朝中的政党之争一直都是沈渊和王充在斗,张衡一直在修书写文,对于这些鲜少发话,也是朝堂里看起来最与世无争的。

    如果不是他地位尊崇位列三公,百官们说不定都要忘了这个人。

    张衡怎么会替沈渊说话!王充压碎了牙恨恨看过来。

    张衡没有在意王充的敌意和沈渊的惊讶,不慌不忙说道:“前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西凉,情识之惑,一至于此!圣人今委任孙长青于凉州,遂使西凉城败,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注1】

    张衡的话说起来并没有什么力量,因为战事不可琢磨,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一概而论的。但他要做的也只是出来说这句话。

    “依张侍中的意思,是不看好此事了?”龙椅上的皇帝果然开口问道。

    沈渊松了口气,但没高兴太久,张衡便又开了口:“臣以为边防之事以兵为重……但陆少府所言不无道理,长城于城防确有实效。陛下不如着人加固几处重要关隘,想必连年战乱必有城墙破败……”

    沈渊也攥紧了笏板,咬牙切齿。

    【注1:不能精选贤良……岂不胜远筑长城?出自《旧唐书·李勣传》,原文是唐太宗李世民赞李勣。唐太宗李世民认为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比修筑万里长城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