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焉知梦 » 第十五章 我来

第十五章 我来

    大戏唱完人潮终于散去,在十几个家丁注视下的顾瑜果然没有什么异常的举动,逛了逛寿城几个红火的铺子,买了一马车东西便打道回府了。

    “不是说没落了么?怎么花钱这样大手大脚。”随行的家丁忍不住嘀咕道。

    他旁边俨然和他关系不错的另一个家丁说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些勋贵家的小娘子指缝里随便撒点,都够咱们一年的嚼头了……”

    拿自己跟人家比什么。

    听得消息的章辽也放下心来:“只要不是闹事,管她呢……”

    反正花的又不是章家的钱。

    “对了,听说陇右军的一个校尉要投奔右安军?”章辽转身问道。

    刚帮他写完公文的蒋副将茶还没来得及吃一口,就答道:“是,带了三百人马。”

    才三百啊……章辽咂咂嘴,塞牙缝儿都不够!

    “还有几个统领千人的将官蠢蠢欲动……想要来府上拜访……顾娘子。”蒋副将暗示道。

    那看来,还得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了。章辽心中一琢磨。

    不过这也正说明了,蒋副将原来的设想是对的,有了顾淮遗孤,就有了顾淮的手下。

    顾淮的手下好啊,不忘恩情,真不错,真不错!

    “喊管家来,给顾娘子多派几个丫鬟伺候着……库房里有什么好玩儿的,给她送去……给她!都给她!”章辽哈哈大笑。

    处在算计中的顾瑜坐在海棠园,看着人来人往,嘴角不免一抹嘲讽。

    “咱家老爷对顾娘子可是真心好,看这些物什,就是家里的娘子们也没有的。”章府的管家笑得一脸褶子。

    顾瑜嘴角的嘲讽稍掩,对管家说道:“那多谢章都尉了。”

    张裕面无表情地弯了下腰。

    众人退去,张裕看着院子里不仅多了的物什,还有多了的下人,悄悄附耳:“不知章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顾瑜随手拿起一物把玩,一边漫不经心道:“看来章辽是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东西了。”

    他想得到的东西?张裕思来想去,心下一惊:“陇右的兵?”

    顾瑜点点头。

    “那……娘子,我们该做些什么?”张裕声音更低。

    顾瑜把东西放进箱子里,拍了拍箱子:“我们啊……自然是要助章都尉一臂之力了。”

    不过,得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于是又一日早上,章辽刚在小妾屋子里用过膳,就听得下人来报顾娘子有请。

    “老爷还没用完呢!”余氏急忙忙喊道,但是章辽的已经随着来通报的婢女一起消失了。

    “这么着急也不知道做什么呢,家里的孩子们都没见这么殷勤。”余氏小声嘀咕道。

    殷勤的章辽火急火燎地来到依旧略显破旧的海棠园,一边想着该给顾瑜换个大点的园子,一边进了屋。

    “大侄女儿,怎么了?”听听,多像一位慈爱的长辈!

    章辽不禁要为自己喊声好。

    顾瑜瞟了一眼章辽是自己来的,并没有带副将,于是问道:“蒋副将怎么没来?”

    章辽有些纳闷儿,什么事情还需要用到蒋副将?

    不过不待顾瑜再说什么,便叫了人去请。

    自觉自己贴心至极挑不出错的章辽用了茶,等下人带来了蒋副将,顾瑜才终于说明了心意。

    “请世伯上书陛下,为我父亲请封。”顾瑜一板一眼说道。

    “噗——!”正在吃茶的章辽不禁把茶喷了出来,而一旁的蒋副将也张大了嘴。

    屋子里的丫鬟们低着头肩头微耸,甚至有一个失礼地笑出了声。

    真是孩子胡话异想天开!让他为一个死人争功!还是一个生前和他有龃龉的死人争功!

    怎的?他这两日对她好一些,她便觉得自己有亲到这种地步了?

    章辽沉了脸色,蒋副将也觉得好笑。

    顾瑜不会觉得好笑,她正色道:“莫非章世伯不愿意?”

    愿意才有鬼了!章辽白了顾瑜一眼。

    这孩子怎么想的啊?

    “我以为章世伯让我进府,便是有此意,看来我误会章世伯了。”

    此意?什么意?以为他章辽是善心大发的好人吗?对别人或许还会,对顾家的人?痴人说梦!

    顾瑜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在八九岁孩子的脸上并不合适,甚至有些瘆人。

    “我以为世伯觉得三百人少,没想到世伯觉得三百人便足够了。”

    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章辽“腾”地站起来,现在他才明白,原来顾瑜一开始说的和他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知道什么?知道世伯收留我是为了我父亲手下的兵吗?”顾瑜表情冷冷,吃了一口茶,稳坐。

    章辽有些慌张,这孩子比他想象中要聪明……很多!

    副将叩了叩桌子,略有沉思:“既然顾娘子知道,那想必就是要论一论这事了?”

    他就说嘛,顾淮的后人,怎么可能和普通人的孩子一般。

    “自然。”顾瑜老成地答道:“这是笔交易。”

    只是纵使她神情再认真,在这张娃娃脸上看起来也有些可笑。

    但方才已经受过惊吓的章辽不敢再笑。

    下人们已经被遣退了,就连张裕也被赶出屋外站在门口——不过看他的样子,倒好似他不是被赶出去,而是守着门不让旁人偷听似的。

    屋子里,年仅九岁的顾瑜对着两个沙场征战的老将,却未败下阵来。

    她坦然自若地吃了口茶,才开口道:“军营里的事,你们比我懂,那想必你们也清楚,军营里的民心决定了一个将领手下实际有多少可用之人。”

    “孙……长青借着我父亲的名,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却在父亲死后对我不闻不问,害得我走投无路来到章家,我怎么甘心?”人性的善总是受人质疑,但人性的恶总让人难以相信。

    顾瑜这话说得巧妙,让章辽和蒋副将觉得她不是一般孩子的同时,也让他们信了顾瑜此言非虚。

    一旦信了,事情便好办了。

    顾瑜继续说道:“如今孙长青进京领赏,百姓不知,官员们不知,但身在西北的章都尉与副将却是知道,一场战役的胜利,绝不是一个人的功劳。”

    “如今西北的功劳都在孙长青身上,我死去的阿耶无人问津……”说着说着,眼泪便流了下来。

    纵使和顾淮结怨已深,章辽也不免动容。

    但也仅仅是动容。别人的悲喜,与他何干?

    “百姓信了,圣人信了,自然,将士们也信了。”顾瑜忽而提声说道:“所以兵丁们才会自然而然投入孙长青门下!”

    “但是,若这功劳不单单是孙长青的……”

    若是不单单是孙长青的功劳?那这应该是整个西北的大功,该受封的是整个西北才是。章辽越想越激动,但同时又觉得不对劲——如果是要整个西北大封,那人人都晋升,对比一下还是原样啊?

    “不,应该是顾将军的大功。”蒋副将忽然开口道。

    若是推到顾淮头上,那这些所谓的功赏便就谁也得不到,纵使得到了,也是一星半点儿的。

    最重要的是,一个死人的功赏再大,也是虚无,而活人就不一样了……

    心里透亮的蒋副将已经明白了顾瑜的意思,已经扯着章辽告辞了。

    虽然章辽还没想通,但是想必他们回去还要在书房里再商议一番。

    至于结果,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