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 七十六章 作诗捧何进

七十六章 作诗捧何进

    程远志清了请嗓子,默默感受了一会众人的注视,目光遥望北边,神色傲然道:

    “忆始皇雄,一扫天下六合清。”

    “车轨文同,北疆骤起万里城。”

    蔡邕颔首抚须,这第一联开的很宏大,引古说今,不错。

    何进与郑泰对望一眼,也都眯起了眼睛。

    这两句他们以前都听过,显然这次的内容有所不同。

    “巍巍昆仑,千里黄河水向东。”

    “狼烟渐起,河山遍地是刀兵。”

    这两句倒也应景,人在黄河边上,正要去河东平叛,中规中矩吧。

    不过,接上前两句的话,气氛就渲染的很不错了。

    蔡邕有些惊讶,目光炯炯望着程远志,仔细审视着自己这个关门弟子。

    他还以为程远志只会做一些奇怪的诗,逗自己的宝贝女儿玩,没想到竟然有几分文采。

    倒是个意外之喜。

    三位送行的大佬里,文采首推蔡邕,连蔡邕都神色惊讶了,另外两人自然不会倒灶。

    纷纷露出赞叹神色。

    秦始皇,平天下,统一度量衡,建立长城、然后是狼烟四起……这勾勒出了一副忆古论今,见乱思安的意境。

    程远志直视着何进,慷锵有力的念出接下来的两句:

    “社稷将倾,唯公只手将天撑!”

    “黄巾先平,今又点将赴机戎。”

    此言一出,人群忽然静默,只觉一股子冷气从尾椎涌上来,肉麻不已。

    顺带鸡皮疙瘩先掉了一地。

    马屁竟然可以这么拍?他们今日算是长了见识。

    一句“社稷将倾,唯公只手将天撑”直接令何进头皮发麻,呆呆的看着程远志,不知所措。

    他感觉自己好像被狠狠夸了一句,不,不是好像,是真的被狠狠夸赞了……他有证据。

    不等他发表什么感言,后面两句也被念了出来。

    “宝剑铮铮,君侯挥戈荡不平。”

    “且待回首,功名皆付笑谈中。”

    沉默,四下里死一般的沉默……

    众人都没有说话,各有所思。

    唯有河道风还在呼呼呼的刮着……

    “好!”蔡邕击节而叹:“且待回首,功名皆付笑谈中,简直绝了!”

    这首马屁辞……啊不,这首送别辞前四句是回忆前人功绩,后四句转了个惊天大弯,直接变成个人吹捧了。

    虽有拍马屁属性,却也不失为一首好词。

    蔡邕默默看着自己的弟子,忽然解锁了新的拍马屁姿势。

    当然,他是不屑于用的。

    他可是个刚直不阿的名士。

    “忆始皇雄,一扫天下六合清。

    车轨文同,北疆骤起万里城。

    巍巍昆仑,千里黄河水向东。

    狼烟渐起,河山遍地是刀兵。

    社稷将倾,唯公只手将天撑!

    黄巾先平,今又点将赴机戎。

    宝剑铮铮,君侯挥戈荡不平。

    且待回首,功名皆付笑谈中。”

    好辞啊……蔡邕目光转向何进,发现不通文学的何大将军,此刻正沉浸在这首词里,摇头晃脑道:

    “好诗,好词,好啊....”

    “哪里好?”蔡邕忍不住开口问他。

    何进回过神来,喃喃道:“说不上哪里好,总之感觉很奇妙。”

    很奇妙?!

    在场众人立即展现出一副嫌弃的表情。

    他们是第一次见有人把不懂词赋说的这么高大上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诗词这种东西,哪怕是不识字的人,听到有气势且应景的句子,也会产生共鸣,合声而舞,合音而歌。

    何况何进是个识字的人。

    再说了,士别三日刮目看,也不能一直揪着人家当年杀猪的黑历史不放。

    “格式虽奇,倒也不失朗朗上口……”

    蔡邕中肯的点评了一下,笑眯眯道:“程手,此赋可有名?

    “没,还没顾上起。”

    蔡邕看了何进一眼,决定帮弟子把这个马屁拍完整了,呵呵笑道:“不如就叫《北郊别大将军何进》如何?”

    “都听老师的”程远志点点头。

    他可是个尊师重道的好学生。

    何进再迟钝,此时也听出了蔡邕的言下之意,心里跟吃了蜜似的。

    袁绍和曹操对望一眼,交头接耳道:

    “阿谀小人。”

    “呸!”

    “我不屑于与此子为伍!”

    “某也一样。”

    在他们两人看来,词赋是神圣的,高贵的。怎么可以用来阿谀奉承?

    文人的气节呢?

    此子当真是个竖的!

    “程手,此剑便归你了。”何进朗声笑着,把青釭剑递了过来,压低声音道:

    “程手你还有什么要求?且一并与我讲来。”

    除了宝剑,我没什么要求啊......程远志接过青釭剑,神色讶然,还有点意外。

    目光掠过袁绍、曹操,忽然心下一动,瞥了一眼蔡邕,扯着何进的衣袖来到一旁,问道:

    “大将军,三公之位还有缺吗?”

    本来,程远志拍马屁只是为了青釭剑,既然何进觉得青釭剑不够答谢,那他就想顺便给蔡邕弄一个高到极点的官当一当。

    既然有这个机会,何乐而不为?

    哪怕只能当一年,也不亏啊,光耀蔡家门楣足够了。

    “额...没记错的话,好像不缺。”

    “你要当?”

    “你太年轻了点啊……”

    程远志的目光掠过何进,看着蔡邕,不说话。

    何进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与蔡邕对上视线,意识到自己会错了意,讪笑道:“不过,太傅之位至今空悬。”

    太子都没立,哪来的太傅?程远志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

    何进想了想:“司徒许相,司空丁宫,太尉崔烈,蔡公想当什么?”

    言下之意,蔡公想当那个职务,就把别人拱下来给他当。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刘宏时期,三公的调动是比较频繁的。

    稍微出点过错就会被罢免。

    刘宏是靠卖官赚钱的,官员调动频繁了,他才会财源滚滚。

    所以,袁隗司徒当了没多久就换了别人。

    根据大汉官制,太尉掌兵事,司徒掌农事,司空掌律法。三公及大将军都有开府,置幕僚之权。

    司空官律法,有督察之责,官大,活少,威严高。越想越觉得这个官职适合蔡邕。

    “那就司空吧。”

    程远志深知,在东汉末年这段风云变幻的岁月里。

    人与人的差别。

    就是比拼名望、运气、实力的排列组合。

    谁的组合更好,成就就会更高。

    三者缺一不可。

    哪怕开局天胡,三者不全的结局也是凄惨的。

    比如说董卓,开局王炸,最后却输得稀里哗啦。

    他缺名望,所以做什么都不能服众。

    名望这东西,用不用是一回事,但你得有。

    所以,光一个袁隗义子的身份还不够,他想要更多。

    司空蔡邕之徒这个名头就很不错。

    “好说,明日我便上书请陛下请封。”何进微微一笑,转身上了马车。

    与众人摆手告别。

    郑泰与蔡邕默默地送走了何进,也分别与众人挥别,同乘一车离去。

    现场还剩下五人,袁绍拿肩膀顶了一下曹操。

    曹操踏前一步,沉吟着问道:“程手,刚才大将军许诺者为何事?”

    “也没什么,就是向陛下提议,让我老师蔡公当司空,而已。”

    司空,而已?

    好家伙,你竟如此不要脸,简直是无耻至极......四人大惊失色,袁绍开口道:“就靠一首词?”

    一首拍马屁的词,换了一把宝剑加三公之位?

    何进既然许诺了,这个司空的修官钱自然是他给。

    那可是一千万钱啊。

    程远志不悦道:“怎么,本初觉得不值?”

    “呵,自然是不值!若我为大将军,一把宝剑就足够了。”袁绍冷哼着说。

    程远志指着自己的脑瓜子道:“本初啊,之所以你当不了大将军,只能当大将军麾下幕僚,就是因为这里差了一点……”

    这是在示意袁绍智商有问题。

    “竖子,你是不是想尝尝我手中锋利宝剑?”

    “你的剑锋利,我的青釭剑未尝不利!”

    “你……竖子,可恶!”

    “你我同姓同族,我若是竖子,你也一样!”

    两个人旋即吵了起来,很凶。

    谁也不让谁!

    哇哇哇哇哇哇哇哇……

    曹操等人听得头皮发麻。

    劝架也不是,不劝架也不是。

    远处的随从们也都神色大变,颜良文丑赶紧往跟前凑,生怕自家主子吃了亏。

    待跑到跟前,就看到袁绍和“袁射”大眼瞪小眼,撸起袖子正在顶牛。

    他俩看了一眼神色不善的速该,默默的转过头去,选择没看见。

    这属于袁家内斗,他们不好插手。

    ……

    内斗很快就停了下来。

    两人冷哼一声,牵马上船,各走一边,离得远远的,中间隔着曹操、淳于琼、鲍信三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