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愤海怒河 » 历尽苦难 淬火成钢(3)

历尽苦难 淬火成钢(3)

    师生二人都没有想到以这种方式又见了面,内心的惊喜表现在脸庞,两人热情洋溢地回忆着那时教书读书时的快乐、爱好和乐趣。高云飞惆怅地说:“唉,那种好日子再也不会有了!”。王劲松半开玩笑地问:“你还愿意继续上学吗?”“那怎么还会有机会呢?我都这么大了,再说了这个年代也不是时侯啊!”高云飞无奈地回答着,王劲松也没有再接他的话茬。

    王劲松关切地询问了师生离别后高云飞的一些情况。高云飞就把自从文先生交办的《关于建立共产组织的联络文件》送到普集庄党小组负责人手里,之后又从事过木工手艺,在木行市里与收税人斗争被抓,在伪警务队混事,打死打伤日伪军哨兵,在“三合庄惨案”的经历,到土匪窝巢夺枪,以及接应八路军医需军需弹药物资等等一系列情况做了表述。

    王劲松主任很认真地听着高云飞的表述,不时地点头和过问。当听到他在国民党警备队混过事的时侯,表情一下子凝重起来,插言道:“什么样的警备队?岳光乃是谁?你当时在那里干了些什么?”,明显听出由交流的口气变成了质问的口气。高云飞知道王劲松对这件事很是敏感,便把这一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岳光乃是有传承的土匪,出身在土匪世家。也是一股势力强大的明匪,公开与政府作对。成为匪首多年,手下有二千多号人马,其中一半活动在陆地黄河以北沿海地带,另一半活动在海上及外地,靠打劫商船、渔船、富豪大户为生,大小“买卖”都做。当时国民党政府迫于社会压力,多次出兵剿匪,收效甚微,无奈在满足岳光乃所有条件的情况下“招安”,改编为河滨县十四旅四团,日军占领河滨县后来,又率部投靠了日军,具体又任何职不详。他有个把兄弟人称“黑老四”,与岳光乃“同工异曲”,也是一大股明匪,黄河以南的沿海及海上领域都是“黑老四”的地盘,只不过“黑老四”不是土匪世家,他家境贫穷,耐不住饥苦,落草为寇,在盘踞的地面上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成为有名的土匪后,散匪纷纷入伙,实力也在一千五百人上下,也是在国民党政府“剿匪”过程中被收了“编”。日本人侵占清城后,没有投靠日军,又回到老巢当了匪首。高云飞为了生存,在岳光乃手下干了一段时间的文差,其实,就是来了带有文字性的东西读给他听,没有做任何坏事。

    王劲松主任通过师生交谈了解了两股势力最大的土匪的活动情况。鼓励鞭策高云飞今后要加强学习,努力进步,积极投身到抗日对敌斗争中去。

    高云飞受到八路军领导接见和表扬的消息不胫而走,在高王庄乃至周边地区抗日自卫队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纷纷要求加入各种形式的抗日组织。

    又过了一段时间,高王庄片区抗日自卫队联络官员尚指导员,带来一张用油墨手誉的入学通知书,上写高云飞,学校是跃进中学。高云飞很是纳闷,心想,像我这种情况还上什么学,上大班还小班,没有合适的吧!尚指导员把自己所了解的跃进中学情况给高云飞做了讲解。日军侵占山东后,各地学校都遭到了破坏,不光只是学校,工厂、银行、商店等也毁于一旦。根据抗战需要,为了尽快恢复这些机关设施,共产党SD省委省军区决定在幅员辽阔的黄河三角洲地带,打出一片天地垦区,建立抗日根据地,目标选择了黄河以南、清城县以东的、村庄稀疏偏远的荒洼。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纵队司令员杨国夫与其他支队,在地方抗日组织的配合下,经过一场场残酷的、你死我活的严峻战斗,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垦区抗日根据地,并得以发展壮大。

    垦区的八路军部队“能战斗,能生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编制是正规的旅、团、营、连、排、班,兵种有骑兵、炮兵、工兵、辎重、特务营等,也是八路军的供应补给后勤部。

    跃进中学成立后,不仅是招收培养真正意义的初中班、小学班级,还有为八路军子弟、从敌占区奔来的热血爱国青年师范班,还有八路军子弟托儿所,幼儿园等。是一所抗战综合培训大学,也是八路军后备干部预备学校。

    高云飞听得热血沸腾,很是激动,恨不得即刻启程,奔赴这所非常向往的抗战学校。

    夜里的高云飞可就睡不着了,他的脑海里像过电影一样浮想联翩,文先生可真是个高深莫测的神秘人物。那时在三合庄当教书先生的时候,人们竟然不知道他是革命党人,现在又成了八路军的大领导,他一定是参加过很多战斗,杀掉过很多鬼子的人。这次推荐我上跃进中学读书肯定和他有关,也许就是他的主意,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这么好的有缘人,又庆幸自己是个命大的人,一次次躲过了鬼子的残杀,又觉得时间过得这么慢,还不到开学的时候。

    开学的日子终于到了。高云飞带着铺盖卷儿和那份宝贝通知书,几经周折找到了跃进中学。学校是设立在垦区抗战根据地中心位置的黄河故道边,周围开阔而荒凉,八排土坯房约计有几十间,是全体师生自己动手在黄河故道上和泥脱胚盖起来的,室内搭了土台子做课桌凳,附近虽然有村庄,也有名字,但,都是稀疏几户的种地屋子。

    开学典礼是在一片清理地毫无杂物的土面广场上进行的,学生们席地而坐,校长和老师们坐在学生对面长板凳上,摆一张旧而破的木桌,算是讲台桌,当时的校长叫纪春雷,四十多岁年纪,是八路军很有资格的老干部。

    校长纪春雷开始讲话了,会场没有一点活跃的气氛,校长非常沉重而严肃地说:“全体起立!”“首先向我们学校的奠基校长马跃进烈士和为保护跃进中学牺牲的师生们表示默哀!”。接下来,纪春雷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来之不易的办学过程,动员鼓励学员们珍惜在校期间的大好时光,边学习、边抗战、边生产,为国杀敌做贡献。

    环视跃进中学,可以说当时的条件简陋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整个校址除托儿所有个小院落,学校四面开阔,没有校围墙。简易的操场,简易的篮球板,简易的单双杠,既没有必要的图书参考资料,更没有现代教学实验仪器设备。

    周围数十里村落寥如辰星,人烟稀少,莽莽荒原上除一片片的荆条灌木林外,极少有棵像样的树,冬日严寒,夏日酷热,春季风沙弥漫,这可能是八路军上级考虑到学校安全的缘故吧,不易被敌人注意。让人欣慰的是,就近的黄河故道,有一溪清冽甘甜的水源可供师生们饮用。

    高云飞所在的那一届,全校办着四个中学班,两个师范班,大约三百名学生。高云飞所在的师范班大部分是已参加革命二三年的青少年干部,有的早已加入了共产党,有的入学前已担负了一定的领导职务,他们有很高的政治觉悟,有一定的革命斗争经验和组织领导能力。另有一部分是抗日根据地小学毕业生升学到跃进中学的,年龄稍小,但都是抗日儿童团员,爱国热情高涨。也有是敌占区投奔来的,在当时形势下更难能可贵。这样一个学生群体,尽管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多数文化基础较差,但他们有强烈的爱国热情,远大的理想,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为什么来学习,都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此特别自觉,特别勤奋。

    “老师,马跃进烈士是怎么回事呀?”,高云飞利用课间休息的空间,提出了一个一直想弄明白的事情,同学们也纷纷围了过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老师说,马跃进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政委,是咱们学校第一任校长,在最初学校刚刚建立的时候,校址并不在这里,现在的校址是几经搬迁过来的,那时没有垦区抗日根据地,起初建立在一个叫六里屯的村庄里,学校以村命名就叫六里屯中学,当时村外围布了哨设了岗,还驻有部分八路军武装战士,但由于村里反动势力与日伪军的勾结,还是走露了消息。日本人获悉了这里是一所抗日后备力量的学校,便纠集大批人马进行了偷袭,所在的八路军组织掩护,与日伪军开展了激烈的战斗,日军的大炮打到了学校的院子里,马跃进校长一方面带领部分师生加入八路军的战斗队伍,一方面安排师生撤离转移。因敌众我寡,力量悬殊,马跃进校长在这次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同时牺牲的还有十二名师生和多名八路军战士,从此学校为纪念马跃进和牺牲师生烈士,学校改名为跃进中学,一直沿用至今。

    鲁北工委清河区的党政领导为办好这所学校,从各方面调集了一批既有革命斗争经验,又有较高文化水平的革命知识分子,在校担任教师。他们既是领导,又亲自授课,在当时的条件下,凑齐这样一批知识分子,没有党委的很大决心是不容易办到的。其中一个值得称道的韩红老师,是前国民党SD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的侄女,是一名大学生,抗战爆发后先到重庆后又冲破重重困难,辗转到了山东解放区,支教来到跃进中学,任英日语老师,他英日语教得好,又多才多艺。从原来那样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这所条件简陋。生活艰苦的学校教书,这种崇高的精神加之他生活毫不特殊,待人诚恳热情,因此备受师生的敬佩。

    学校还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开荒种地,养猪种菜,既改善了生活,增强了师生的劳动观念,又减轻了人民负担,学校也更加巩固扩大了,高云飞从生产劳动中得到了锻炼,也学到了不少本领,并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