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梦绕大唐 » 第七十七章只有不舍

第七十七章只有不舍

    大雨已经连着下了半个月,依然没有要停的迹象。

    天阴沉沉的,像一座大山一样笼罩在洛阳的上空。

    李治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虚弱的躺在床上,耳朵里传来连绵不断的雨声,敲击着青石的地面。

    他很想睁开眼再看看这个世界,再看看自己的帝国。

    可是他努力了很久,眼睛依然无法睁开。

    他叹口气,这就是快要死去的感觉?没有恐惧,没有不甘,只有不舍。

    他的耳朵依然听的很清楚,可是他全身没有一丝力气。

    屋子里有很多人,他能听到每个人的呼吸。

    武媚来了,李哲来了,朝中的几个宰相也来了,王福满还站在自己身边。

    这是属于我的最后时刻。

    请不要打扰我,让我再听听这雨声,再感受一下帝国的空气。

    李治的呼吸越来越轻,他就像睡着了一样,身体变得越来越僵硬,在呼出最后一口气后,他终于结束了自己颇有争议的一生。

    弘道元年十二月四日,李治死于洛阳。

    这位伟大的皇帝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

    对于李治,很多人都说他优弱寡断,无所作为,致使李唐江山落入武媚一个妇人之手。

    我觉得这样的评价有失偏颇。

    李治不管是治国的能力,还是对外战争,都在大唐达到了一个高潮。

    虽然前面有贞观之治,但是说的直白一点,也就是恢复到隋朝三分之一的水平而已,并没有大家想的那样好,老百姓依然吃不饱肚子,依然衣不蔽体。

    只不过因为打仗打的少了,收税收的少了,百姓的日子相对好了一点而已。

    但是经过李治前期的费心治理,大唐帝国的繁荣是空前的。

    而且疆土也是空前的。

    你能说李治没有能力?放眼整个大唐,李治的能力能排在第二。第一当然是李二了,因为他从本质上说是一位马上皇帝,带着大军打过很多仗,还造过反。这点是李治不能比的。

    至于说他和武媚之间的事,那也是后来他疾病缠身,无力掌控朝政,才让武媚钻了空子而已。

    而且我们不能用后来人的眼光去评价古人。

    那个时候谁能知道武媚居然会称帝?

    中华大地五千年的历史,有女人做皇帝吗?也就武媚一个人。

    那个时候谁会想到?

    强大如吕后这样的人物也仅仅是垂帘听政,并没有称帝,谁会想到武媚最后会成为皇帝?

    别说其他人,就是武媚自己基本都没有想过。她有这个想法也是到了晚年李治死了之后。

    不管怎么说,这位伟大的皇帝死去了。

    几天之后,他的三儿子李哲登上了皇位。成为大唐的新帝王。

    当李哲穿着龙袍走进太极殿,跪坐在上面,接受朝臣的大礼时,他是惊恐的,也是疑惑的。

    自己做太子没多久,怎么就成了皇帝了?

    他害怕的看了一眼跪坐在他身后的武媚,不知道该如何应付这种场面。

    虽然登基仪式宫里的太监已经教了他很多遍,但是李哲的内心依然恐惧。

    他机械的做着每一个动作,身体僵硬,脸色惨败,几乎摔倒。

    他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成了皇帝,一切都那么不真实。

    李哲登基的第二天,武媚就返回了洛阳,连一句嘱咐都没有,这让李哲很奇怪。

    这不对呀,母后不是让我做傀儡的吗?怎么她回洛阳去了?让我一个人在长安是怎么回事?

    虽然武媚走了,但是胆小谨慎的李哲并不敢胡来,他作为一个新登基的皇帝,处事是异常谨慎的。

    前面两个哥哥的例子还在眼前,他觉得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傀儡比较好。皇帝的权力看上去很美好,但是也要看自己有没有那个命。

    李哲相信自己的母后不会就这么放权的,他有这个心理准备。

    为了保住权力,母后连着杀了两个太子,好不容易自己这个没有能力的太子成为皇帝了,正是最符合她心意的时候,母后怎么可能放弃?

    所以李哲不敢妄动,甚至都不敢动。

    虽然他是皇帝,可是朝中所有的事情,他都不发表意见,所有的奏折他都让人封存,送往洛阳,自己从来都不看。

    身在洛阳的武媚看着案几之上的奏折,把这些奏折都送回长安,告诉李哲,他是皇帝,这些事理应由他处理。

    武媚当然不会好心的放弃权力,一刻都不曾放弃。

    她辛辛苦苦的走到今天,怎么可能轻易的放弃到手的权力。

    她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想要试探一下,李哲到底真的是一个草包,还是在故意隐瞒。

    上次李哲跑到洛阳来,哭着说不做太子,让她觉得很可疑。

    多疑是武媚的性格,她并没有觉得多疑有什么不好,事实上她觉得自己多疑是很有必要的。

    身在朝堂,如果对人没有疑心,那根本就走不了多远,甚至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有时候武媚还会为自己的多疑感到庆幸。正是这样的多疑才让她活着走到了现在,达到了这样的地位。

    前面李弘和李贤的事情告诉她,她的儿子们都不是草包,都有自己的心机。

    如果她稍有不慎,那很有可能阴沟里翻船。

    自己的这个三儿子,会是一个听话的老实人吗?

    武媚心里并没有底。

    她之所以要立李哲为太子,也是因为办法。

    总不能不立太子吧。

    因为那个时候李治已经病入膏肓,随时有死去的可能。

    如果没有太子,朝中很可能会打乱,甚至造反都有可能。

    无奈之下,武媚才急匆匆的立了李哲为太子。

    虽然李哲是她的儿子,但是这些年她对李哲的关注太少了。

    尤其是李哲去了封地以后,武媚几乎没有想到过他。

    她的所有注意力,都在朝堂,根本没有闲心去关心自己的儿子们。

    所以他对李哲并不是很了解。

    李贤的危险举动让武媚有了废掉他的心思,而这个时候,李哲才进入了武媚的视线。

    因为李贤死了之后,大唐依然需要一个太子。

    所以武媚让上官婉儿对李哲进行了多方的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