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梦绕大唐 » 第五十四章求情

第五十四章求情

    这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了,褚遂良说的义愤填膺,就差指着李治的鼻子骂了。这让李治愤怒不已。

    他可是皇帝,即使做的不对,也不能让一个老臣这么指责自己吧。

    可是人家褚遂良说的是事实,李治连个反驳的理由都没有。

    长孙无忌十分欣慰,褚遂良出手果然不凡,这火力一般人可撑不住。

    本来事情到这里也就完了,大臣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管皇帝你怎么说,我们是不同意废后的。

    如果就此结束,这次李治的召见又会无疾而终没有下文。

    可是事情就是这么神奇,就在李治准备让两个人滚蛋时褚遂良居然不走,他把头顶的官帽摘了下来,然后给李治行礼道,今天老臣言辞激烈,得罪了陛下,更是指责了陛下的不是,自知罪无可恕。老臣老了,已经不堪大用。望陛下念在老臣给大唐尽过力的份上,请陛下把老臣贬出长安,留我一条性命吧。

    这话一出口,不仅李治惊了,连长孙无忌都惊了。

    表面上看来,褚遂良这是请罪,但是现在这个场合,现在这个话题,再加上你褚遂良的口气,你这是在请罪?

    你这分明是在要挟皇帝啊!

    在废后这个问题上,李治已经受了好几次的窝囊气,你褚遂良身为一个老臣,居然仗着自己资格老来要挟我?

    你以为这朝堂离了你就不行了?

    你以为这大唐没了你就不能强盛了?

    你以为这天下少了你就混乱不堪了?

    你以为你是谁?

    大胆褚遂良,居心叵测,势功要挟朕,来人啊,把褚遂良给朕赶出去!

    长孙无忌暗道一生糟糕,褚遂良话说的太过火,把事情给玩砸了!

    陛下,褚遂良只是一时失语,并无他意,望陛下念在他多年勤勤恳恳的份上不要追究他了。

    不要追究?

    怎么可能?

    长孙无忌没有想到,本来挺简单的事怎么会弄成现在这个局面?

    褚遂良啊褚遂良,好好的你表现那么过火做什么?反对进行了啊,也不看看什么时候,居然用以退为进这一招,这不是在李治面前点过嘛。

    唉,得,还是想办法怎么把褚遂良给捞出来吧。

    第二天长孙无忌就找来了来济,把李治要惩处褚遂良的事告诉了他。

    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来济啊,褚遂良可是一个有功之人,又是和咱们一样是老臣了,你作为中书令兼吏部尚书,可不能见死不救啊!

    来济听到后立刻进宫,再次参见李治。

    这次来济换了一个方式,他知道李治正在气头上,来硬的是不行的。

    做官,该硬气的时候一定要硬气,该服软的时候也一定要看清楚形势,服个软不丢人,丢官才是大事。

    褚遂良不懂得这样的道理,觉得人家李治年轻,好欺负,仗着老资格摆架子,甩脸子,还要挟李治,不治他的罪才怪。

    从做官一道来说,来济比褚遂良会做官,也更懂官场的生存之道。

    上次他之所以面对李治那么强势,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出于公心,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李治留下他大公无私,不畏强权的印象。

    毕竟他是新官上任,总要找地方烧火。给皇帝留下一个刚正不阿的印象对他来说只有好处。

    所以他的强硬并不会召开李治的反感。

    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是皇帝又一次提出废后了,而且还是有人在朝堂之上提出来,这说明皇帝一定是有所准备的。

    如果还是那么强硬,不顾及皇帝的感受,很有可能会引起李治的强烈不满,并大力反弹。

    褚遂良就是吃了这个亏,你好好的要挟皇帝做什么?还请罪?这帮人哪个是傻子?你真有这么高的节操?现在恐怕已经后悔不已了吧?

    早干嘛去了?

    还不是得找人来救你?

    对于来济的到来李治并没有感到意外,事实上他在将褚遂良扔进大牢的时候就已经知道长孙无忌一定会让人来求情。褚遂良可是长孙无忌最忠心的盟友,现在柳奭已经被贬了,如果褚遂良再出什么事,长孙无忌就独木难支。

    权势这东西看起来很唬人,但是细心分析你就会发现,也就是那么几个人给撑起来的,其他的大多都是在其权势之下狐假虎威而已。没事的时候显得人多势众,好不热闹,等到大树折断,就会树倒猢狲散,失败的如此迅速,你还没来得及欣赏权力的大厦就轰然倒塌。

    那些往日里攀附你的人会迅速的和你划清界限,并且重新攀附到你的对手之下,对你落井下石。

    长孙无忌作为三朝老臣,经过无数风浪,对这些再熟悉不过。

    他十分清楚,如果褚遂良再被问罪,他手下的可用之人,将没有几个了,即使有,其作用和褚遂良相比,也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唉,褚遂良啊,你瞎出什么风头?

    这是出风头的时候吗?

    早知道这样就不带你了?

    长孙无忌十分无奈,他必须想办法救褚遂良,不然他以后会非常被动。

    可是去李治那里求情,也需要有分量的人才行,一般的人别说求情,李治连见都不会见。

    他思虑了半天,也就来济还行,还有一个韩瑗。可是韩瑗向来不受李治的待见,如果有可能,他并不想让韩瑗去。

    还是先让来济去吧,毕竟他的人品世人皆知,想来李治不会为难他,说不定他的话李治能听进去。

    来济虽然不能算是长孙无忌一派的人,但是他的身上已经深深的打上了长孙无忌的烙印。毕竟这次来济这次升迁可是长孙无忌的提名,要说里面没点猫腻,别人实在是无法相信。

    长孙无忌就是这样,把来济强行绑上了他的战车。

    不管长孙无忌的目的如何,来济都必须感谢他,如果不是长孙无忌,来济的仕途生涯,恐怕不会这么顺利。

    所以这次长孙无忌请他去为褚遂良求情,于公于私都他都必须去。

    他欠长孙无忌的人情,是需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