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地星影视业务员 » 第十 书院

第十 书院

    宥阳地处金陵,文风鼎盛,期间出过不少举人,进士,秀才,乡野民间多士子,每逢科考时,人流海量竞争激烈,衍生而来的是乡里富商多修建赞住书院,修桥补路,为子弟谋条出路。

    在宥阳读书可以兴家,读书可以无后顾之忧。

    正是应了宋朝当家人的那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一句话就说完了,只要你书读的好,表现出足够高的潜力,不用等你出门去问询,大把富商豪族早早就登门将你所有事情全部给你包了圆。

    投资年轻士子书生,已经形成一股潮流。

    书生读书有成,不需要专门放下身段回馈乡里,只需年老,回乡教书就行。

    上上下下齐心合力,这才在宥阳带动这股风气,形成一套默认的规则。

    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开智,每年大量的年轻小伙进入书院读书,读书有成后,或继续进学,入世当官,或经商,或教书育人。

    宥阳人才多,士子游学,天南地北,关系网自然越走越密,每逢回来,总能带来最新的消息回来,带动了本地的商人在外游走的积极性,刺激了工商业的发展。

    商人在外经商,见多识广,自然知道,全国各地的地形,人口,习俗,风气以及环境,走过的路,天然就形成了商道。

    古话说的好,人离乡贱,出外经商,没个亲朋好友照顾,易出意外。

    借助读书人游学的风气,商人商队提供外物资助,护送介绍一路的风土人情,顺带商品买卖,改善士子住宿环境。

    士子们提供身上的天然光滑,为商人经商提供天然的保护伞,互有回报,双方都尝到甜头,自然形成了独有的默契。

    每年两次书院安排的游学都是宥阳的大事,游学的路线安排不但是为了学子,同时也是为了本地的商户百姓。

    大型游学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单靠书院,无法保证学子安全,支撑不起消耗。

    商人组织大型商队,乡里乡间游商散户趁此机会也会跟上商队一同出外增长见识,学子出面打通官方关系。

    三种阶级人员,为了共同的利益诉求,合流在一处,表面上的风光自然不足以外人道。

    背后的交易,利益分配,没点分量地位,自然没份。

    曹家短短十几年不到,能够在宥阳站稳跟脚积攒现在的家业,主要靠的就是承接每年游学活动的行程安全。

    手过肥肉粘上油,曹家本就是武将出身,强龙硬压地头蛇,自是将本地的坐地户给好好收拾了一遍,通过武力打开局面。

    曹家打的一拳开,后面百拳自然来,吃的是刀口舔血,如履薄冰的活,在外得罪的人那是海量,本地仇家也不少。

    这一年多来,曹坤之所以能够安然无恙,靠的就是书院背景,本身小有才名,受本地规则的保护。

    鹿鸣书院,成立十年,在本地有口碑,十年来培育出不少学子,特别是最近两年,英才辈出,书院本身是曹家出资建立而成,悉心经营多年,终究有所回报。

    曹坤一大早坐马车被安排来到书院拜见夫子,准备重新进学读书,刚进书院大门,就能听见学子的读书声。

    学院分班,大中小班,不以年龄而分,而以学识为分。

    有先生多名,区别分类分开教学,学院旁另外设有杂院,传授工农百科技术,专门为学院服务。

    青藤先生,庄钧与曹家祖父有旧,前两年被曹父死皮赖脸的请来坐镇书院,正在后院清净休息。

    曹坤在老黄的引领下,一入书院,直奔庄钧。

    面对眼前的老者,曹坤显得十分拘谨,问安过后,安静的站在一旁听候。

    庄钧放下书本,喝着茶水,纸扇轻摇。

    好一排清流人物,潇洒肆意,书卷笔墨气息油然而生,古代大儒不过如此。

    “坐吧,老夫与你家有旧,受你先父所托,今日既然来到书院就好好静下心来读书,其余杂事放下心来,日后再说。

    这是学院的作息表,拿去好好记一下,明天考核过后,安排开始正式读书,去吧。”

    “是,多谢先生。”

    曹坤不做停留,得到了满意的答复,转身乘坐马车回到家中,进入房间,陷入沉思之中。

    曹坤是安静了,宥阳有些人家却人烟走动,热闹非凡。

    其中有以熊,胡,白三家最为热闹。

    熊家主要经营皮货,牲口,走镖生意,人口众多,敢打敢拼,与草原关外关系私密。

    胡家主要经营人口,放贷,客栈,酒楼为主,头脑精明,消息的灵通。

    白家主要经营船运,私盐,手下养了群打手亡命徒,上不了台面。

    曹家猛龙过江,占据宥阳主要商路七八年,自然要和方方面面的人物打交道,一个饼,有人多吃就有人少吃,文的不行,那就只能来武的。

    地痞流氓碰上了正规军,自然是被打的头破血流,乖乖认栽。

    鼎盛时期曹家在宥阳商路上,那是真威风凛凛,四方八里,没有不给面子的。

    大家族官方都不愿意碰,怕脏了门面,影响名声,小家族踫不过,吃不下,曹父合众连横中型家族吃大份,剩下的汤汤水水也够其他人分,勉强维持个平衡。

    加上曹父平日里经常修桥铺路,送穷苦人家去书院免费学工,出徒后到自家的作坊上山工,赚钱养家,在民间要恩有恩,要威有威。

    商路安全,后勤保障为先,陆路,水陆并进,休息需要客栈,酒楼,吃喝需要新鲜蔬菜,鸡鸭牛羊,不知道养活了多少穷苦人家,自是侵犯了三家的利益。

    曹父出事后,跳的最厉害的就是这三家,明里暗里不知道耍了多少手段,一年的时间不到就将曹家外围拆了个七零八落,人心涣散。

    相信曹坤贴身奴仆,能够做出胆大包天,出卖主家的事,有他们在其中撑腰说教的份。

    三家家主在某处酒楼宴饮。

    “他马的,这小兔崽子命真硬,春寒发烧,缺医少药,水米未进,连续三天都没死,硬生生的扛过去了,现在活蹦乱跳的,要去书院读书,你们说,气人不气人。”

    眼看壮汉就要上头,旁边的白面青年连忙劝解。

    “熊家主别急嘛,来日方长,就这么个小崽子,迟早的事,毕竟不能坏了规矩嘛!!”

    “要我说,还是你胡家主,手下不行啊,太过心软,瞻前顾后,既然那小兔崽子春寒发作,奴仆都要卷铺盖走了,干嘛不顺手,现在留下个首尾,不是自找麻烦吗??

    要知道胡家主你主营人口买卖,宥阳多少人家买卖奴仆都是从你手中过,曹家这样的事要是爆了出来,一查一个准,谁还敢找你家。”

    说话的是白家家主,人长得不咋地,贪婪刻薄又狠毒,最是自私自利。

    “白家的,你说的倒是轻巧,动手怎么动,多少眼睛在盯着呢,就这,我还只能是偷偷的动作,暗示传话而已,又不是直接吩咐的,奴仆胆大私下动了歪心思与我何干,他家奴仆又不是从我手下买的,说破天也与我家无关。

    真要听了你的,动了手,坏了规矩,怕是我胡家要步他曹家后尘,不,甚至更惨,到时指望你家来救,站着说话不腰疼。”

    “晦气,你们两家别在这里给我吵吵,说事,说正事,现在该怎么办,多好的机会,人没死成,活蹦乱跳,黄老鬼也回来了,今日还去了书院,怕是要进院读书了。

    那小崽子的天赋,大家都是知道的,以前中个秀才什么的没什么问题,举人不好说,但是书院现在有个青藤先生,庄钧可是个人物,他老子专门请回来的人物,名声在外,万一考上了,我们怎么办。

    要知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这小崽子留下始终是个祸害,万一将来翻旧账,咱们可都得脱层皮。”

    三人面面相称,谁也不想出这个头,喝起了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