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写日记真是个好习惯 » 第一章、1991年6月1日

第一章、1991年6月1日

    “天还没亮,继续睡。”

    陈建航发现今天好奇怪,昨晚修仙到凌晨三点才睡,一般这种情况都要睡到中午才醒,今天怎么天没亮就醒了,而且想睡个回笼觉还睡不着。伸手在枕头旁边摸想看看几点了,结果也没摸到手机。“难道又掉地上了。”嘟囔了一句就坐了起来。

    又伸手往旁边的床头柜上去摸眼镜,结果一下摸了个空反而掉到了地上。“哎呦!”“什么情况,难道昨天晚上遭贼了,什么贼连床头柜也偷,这玩意扔到小区都没人捡谁来偷它呀。”摸着摔疼的屁股陈建航站了起来,平时墙上的小夜灯也没亮,所以陈建航又往墙上去摸开关,结果开关没摸到反而摸到一根麻绳,下意识的拉了一下,墙上的白纸灯泡凉了起来。

    “嗯?”什么年代了还有这东西。本来刚才就摔的快醒了的陈建航这下彻底醒了。昏暗的灯光下环视四周,房间里面一张单人床,一个书桌,一把椅子,一个衣柜,墙上贴着几张报纸,绿色的木门还有同色的窗框。“这是……”从椅子上拿起衣服套上,打开门走了出去。门口是一块菜地,往左面看去,几个窗户透着亮光,隐约能看到几个人影在忙活什么。

    这是陈建航的老家,但不是现在的老家,因为十几年前就推倒盖了新的二层小楼。这是2000年之前的老家,陈建航记得很清楚,那时候家里有一个制线的小工厂,一家人就住在厂子里面,但是没几年后厂子就黄了,父母欠下几十万的外债只能到首都去赚钱还债,但是现在在县里还是数得上的人家。附近的姑娘们好多都在厂子里帮忙,那时候还不叫打工,叫做帮忙。那时候外出打工的极少,而且基本上都是男人们,姑娘们去打工还容易被人指指点点。十几岁的姑娘基本上都不上学了,结婚还不到年龄,忙完农活就在家里织布,给自己做嫁妆。因为买线还要钱,许多姑娘就在厂子里面帮忙,也不要钱,用线抵工资,用不完的线家里的男人们就骑着自行车到外面去卖补贴家用。

    但那是好久之前的事了。陈建航往前走了几步后转身回到房间里面,他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记得当时语文老师为了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要求每天记日记。陈建航从小作文就不好也不喜欢写日记,于是每天就从电视上抄,新闻联播里面播什么就抄什么,所以看一下日记本就知道现在的具体时间了。记得那个日记本还是老崔送自己的。老崔是自己的发小,和陈建航同岁,还比陈建航小几个月,但是长的老像,虽然才17岁,但是满脸的大胡子,人长得又黑,看上去说30岁都有人信。那是当时整个县城都买不到的密码锁日记本,是老崔爸爸从湾湾带回来的。老崔的爸爸当时在湾湾打工,因为老崔爸爸的姥爷建国前去了湾湾,1987年11台胞可以回大陆探亲后,老崔爸爸的姥爷回来过一次,当时湾湾对于大家来说就是天堂一样的地方,而且老崔爸爸的姥爷也说在湾湾打工一个月比在家一年挣得都多,当时陈建航的爸爸差点也一块偷渡去湾湾了,但是一是因为听说偷渡在海上的时间不能确定。二是陈建航的爷爷不同意。所以只有老崔爸爸自己一个人去了湾湾打工。

    自己的日记本放在抽屉里面,打开抽屉翻开最新的一页。

    6月1日,星期六,晴

    广梅汕铁路是哪年开工的这谁知道,美国向以色列出售武器也是常有的事,这是哪一年呢,一直往前翻,直到看到第一页空白页上写着“崔庆涛1991年1月1日赠予陈建航”。记得那时老崔送给自己后没多久就用这个笔记本了,那么现在就是1991年了。

    现在是1991年,那么自家的厂子还没黄,苏联还没解体,香港澳门还没回归,美国还没轰炸大使馆,申奥还没成功……

    陈建航坐在床上想着那些历史上还没发生的大事。现在自己还在上高二,家里的厂子是自己上大学以后才黄的,虽然当时不知道具体原因,不过后来也慢慢的从父母那里了解到,一是当时都是先货后款,很多货款收不回来,导致当时资金断裂,二是当时生产的线卖不出去,堆积在仓库里面。记得自己穿越回来之前老家还堆着几百箱线,而且比许多当时世面上的线还要结实,几十年了依旧能用。所以自家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主要还是资金断裂,银行贷不出款。这才黄了的。

    一两年内没有黄说明资金还没有那么紧张,自己应该把以后的事情好好捋一捋,等到那时候厂子的事情应该是一件小事了。现在是6月份,距离暑假还有一个月,距离苏联解体还有半年,这是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个机会。在放暑假之前自己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面自己要好好计划一下。

    “建航,起来吃……起来了,今天怎么不用叫就自己起来了,起了就赶紧去吃饭。”妈妈的声音从房间外面传来,妈妈叫做黄俊英,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脾气好的不行,对谁都是一付温柔的样子,除了叫自己起床吃饭的时候。爸爸叫做陈画虎,但是人缺一点也不虎,是一个很细心的人。

    去洗了一把脸,仔细的把牙刷了一下,上辈子总是随便刷一下吃,吃了不少苦,好不容易有一个重来的机会,一点要好好对待这口牙。陈建航从小牙就不好,总是牙疼,后来又是补牙又是种牙,没少往口腔医院跑。

    “爷爷,奶奶。”

    “嗯。”爷爷点了点头继续看报纸。

    “建航,今天礼拜天作业昨天写完了吗?”奶奶关心的问到。

    “写完了。”

    爷爷奶奶已经坐好了,爸爸基本上是见不到的,一年时间里面一大把的时间都在外面跑。爷爷叫做陈书同。按照琴棋书画排的字。到了陈建航这一代请人排的是建设未来。感觉风格差的有点多。奶奶姓王,小时候一直也不知道奶奶叫什么,直到后来才知道奶奶叫做王招娣。

    “去叫你妹妹去,看看她起来了没有?”妈妈声音从厨房传过来。妹妹叫做陈琳琳,比陈建航小5岁,今年12岁,还在上小学,是家里的小公主,一家老小都宠着她。陈建航走到妹妹门口敲了敲门:“黑妞,醒了没?”和同样年龄的女孩相比陈琳琳其实并不黑,但是家里其他人皮肤都比较白,显得陈琳琳就比较黑了,但是长大后的陈琳琳是一个很漂亮的姑娘。“不要叫我黑妞,今天礼拜天,不用去学校,让我再睡一会,早饭我不吃了。”如果陈建航这么说,黄俊英肯定会直接推开门把陈建航的被子掀起来叫他起床,但是陈琳琳就可以早上赖床不起。家庭地位的体现。

    “琳琳不起,她又不吃早饭了。”

    “那就别管她了,你赶紧吃你的,吃完去把头发剪剪,这么热的天,留那么长的头发干什么。”

    “好,吃完饭我就去找老崔一块剪头发。”

    “一点眼力劲也没有,来端碗”。

    “好嘞。”

    说着陈建航跑到厨房去端碗过来,早上也没炒菜,妈妈切了一点腌萝卜,腌黄瓜,配上棒子面粥特别好吃,自己家蒸的馒头也大,像陈建航这样的小伙子一个也能吃饱了。

    “妈,我走了!”

    “爷爷奶奶,我走了。”

    “嗯。”“嗯。”

    “这孩子吃完饭碗也不知道端走。”黄俊英嘟囔着站起身把陈建航的碗端到厨房。

    跑到院子里面骑上自行车去找老崔。这时的自行车都是二八大杠,据说大城市也有淑女车在买,但是小县城了没有。家里也有摩托车,但是大人都不让陈建航骑。

    到了老崔家,老崔妈妈正在洗衣服,看样子也是刚吃完饭。“嫂子,老崔呢?”嫂子不是老崔的嫂子而是老崔的妈妈,因为老崔比陈建航小一辈,陈建航和老崔爸爸是一辈的,所以叫老崔妈妈叫嫂子。但是老崔和陈建航同岁,就各论各的,叫老崔爸爸哥哥,叫老崔弟弟。

    “建航啊,庆涛在屋里面呢,去吧。”

    “好嘞,嫂子你先忙。”

    走进屋里面看见崔庆涛正在看写作业,“学习呢,大侄子。”崔庆涛头都没抬“滚。”

    “学个屁,出去玩去。”

    “你不学习别打扰我好不好!”

    “你要是能坚持5分钟我就服你。”

    崔庆涛一听这话不高兴了,把笔一摔,“走!”

    “建航,天这么热咱们去游泳吧。”

    崔庆涛家附近有一个大坑,大概有二三十米宽,天气热的时候附近的小伙子们经常上里面玩。崔庆涛尤其喜欢,他这个体毛比较旺盛,比较容易热,所以经常上里面趴着。

    陈建航则不喜欢,因为他在河边捉过小雨和小蝌蚪,连瘌蛤蟆也捉到过几个。一想到水里面有这些东西他就不敢下水,总害怕有什么东西钻到身体里面。虽然后来他也看过类似的视频。

    “不去,咱们剪头去,我的头发长了,咱们一块去吧。”

    “好,听说东街那边新开了两家发廊,我看里面的老板娘特别漂亮,要不咱们去那?”

    “嗯?大侄子,你啥时候开窍了?现在去有点早吧?”

    “什么开窍不开窍,现在好像是有点早,我从那路过好几次了,好像都是傍晚才开门,这人这么懒,买卖肯定不好。”

    “你啥时候能开窍啊,明年吧,等明年高考完了,我送你进去试试。”

    “说话算话,我听说里面洗一次头都得10块钱,剪一次不得好几十。你舍得?”

    “咱们兄弟什么关系,大侄子,你放心,等明年高考完了这个钱叔给你出。今天咱们还是去老地方。那个师傅手艺还不错,主要是干净。”

    “行,听你的,反正是你出钱。”

    两人来到理发店,上午也没什么人。老板在那洗毛巾。见陈建航和崔庆涛进来,放下手里的毛巾双手在围裙上蹭了蹭说:“剃头啊?”

    “嗯,他先剃”陈建航说到。

    “坐那吧。”

    老板给崔庆涛剃头,陈建航就在店里面转悠。好不容易重活一次,对于将来的事情自己又知道那么多,总得活的舒服一点吧。那么首先就得有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一笔钱从哪来呢。陈建航眼睛向四处看,看着墙上贴的报纸,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贴的报纸上写着:“罐头换飞机”。这是牟其中在89年做的,从中国用500车皮商品从苏联那里换了4架图-154飞机,然后卖给川航,这一笔他应该差不多赚了一个亿。

    陈建航忽然想到苏联今年年末就要解体了,两年前能买飞机,现在估计没什么不敢卖的吧。如果能趁这个时候上苏联倒腾点东西,转手一卖这钱不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