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格萨尔的传说 » 天6-2:东北一路找二哥

天6-2:东北一路找二哥

    天6-2:东北一路找二哥

    (烽烟起处,那是谁?)

    借宿:

    大哥南木德杰、达娃两个又商量好了,既然吃的住的都没带来,帐篷不得住,吃的不够吃,只能先回玛多,买一些吃用,再回头来找二哥去。

    到了玛多,天色昏黑,客房都关门,两个见路上太冷,怕马匹受不住寒冷,连忙寻找带后槽的庄户人家,请人家留宿一夜。

    求告了四户,都摇头摆手,拒绝不纳,达娃正要发作,德杰拦住,拉他出来,德杰说:“三弟,你我单身在外,不要节外生枝,你看他们气不过,哥哥我自己去求告就是。”

    达娃说:“也好。”

    德杰找到第五家,是一个老汉守一个小孩,前后两院子,有狗、驴,中间一屋子一棚子,棚子用毛毡垂下掩护,边际用木桩横钉,草创而已。

    老汉见两个年轻人在门口牵着马儿瑟瑟发抖,动了仁慈之心,把他们让进家门,留宿一宵。德杰喜。

    二少子进门,前院的狗围绕他们转了七八圈,不过没有叫;

    他家的一只小黑驴倒是叫唤起来。

    “不叫的狗儿厉害。”达朗默默念叨。

    “嘿嘿知道就好,大家小心,别摸它们。后院还有一只大狗。”主人说。

    进了棚屋,主人给端来一座牛粪炉,二人一看,不知是从哪里捡来的破铁炉子,前后都漏眼子,瓦子烟囱也掉了半截,炉膛是新呼上的黄泥,炉膛窄窄的,只能存一块牛粪烧烧,

    达娃说:“大叔,还有好一点的炉子吗?我们两个烤火都不够啊!”

    “没了,只有这个。”说完,大叔在院子里抠了几块土坯,自己搭一个土灶烧火做饭吃。

    看到大叔把炉子让给自己,德杰、达娃都有点不好意思,推让了一下,大叔说:“只住一天,你们是客,给你们使用好的,老汉将就将就。”

    两个只好用小炉子生火做饭,达娃热了水,德杰借些草料喂马,两个怕马儿在露天冻坏了,求带到棚子,老头子答应:“行路的人,马是脚力,应该善待。”

    看主人答应,德杰打落马头雪,牵马进来,卸掉鞍辔,两个人把自己的披风都给两匹马穿上,披好,两匹马在木板子地面上转两圈,都卧下,身子贴身子取暖。达娃端来热水调好的糌粑,老人还分给他们一人一碗饭。

    两个人一看,清汤小粥,都说谢了。

    晚餐片刻吃了,老人带着孩子进屋,又把前面院子的小驴拉到后屋避风,还给它铺了一块狗皮;

    “这小黑驴也生了一个好命。”达娃笑,老人看他一眼,进屋了。

    两个放下毛毡,上下撸干净毛毡上的冰水雪水,天已经黑透。

    上街:

    德杰带达娃上街,看街市上还有什么用的卖?

    两个掖好了羊皮袄,拉紧了高帽子,借着雪光,一前一后在玛多前后街上转了两圈,转来转去,在街角的第一家,一个小破屋子里听有铜盆敲击之声,循着声音去看,一个短发汉子灯下修补铜盆,旁边摆放着几个破的铁炉、铜盆、锅子。

    这家窗台也没有封闭,只有几根木头立着。

    达娃推门进屋,说:“老兄,卖火炉吗?”

    汉子说:“不卖!”

    “你手里这么多,卖一个给我呗?”

    “这些都是人家送来让我修补的,卖给你,我去哪找新的赔人家?”

    话说死了,两个出来。

    后面汉子敲着铜盆说:“我家还有一个旧火炉,要不要?”

    “要!”德杰道,

    “要!”达娃说。

    汉子蹲着转身,在他家柜子里面掏了半晌,掏出来一件“瘦长款”的炭火炉,德杰、达娃在灯下看时,斑斑驳驳都是锈,---好处就在它不漏。

    达娃从袖子里拿了五枚方孔钱,扔给他;

    汉子麻利,用双手接了,没掉地上,他掂掂,说:“炉子旧了点,不过能用啊,五个铜子不够,要十个!”

    达娃笑:“你真直。”又掏了五个铜子给他。

    汉子也不言语,揣进怀里,接着修补他的铜盆。

    回老汉家:

    拿着火炉回去,路上拾了些木柴,两个倒高兴起来。

    进得院子,那条狗却不见则声,达娃说:“狗呢?”

    话音未落,狗从棚子下窜过来---“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把两个吓得退了出去,老人出来,拉住狗,说:“晚上了,你两个还出去干嘛?”

    “买了一个小小火炉,您看?”达娃手拿炉子说。

    德杰说:“我们还捡了柴哩,你看?”他手拿几块大干柴。

    老人笑:“进来进来。”

    两个把土坯、渣土搬到棚子下,上面支起小小炭火炉,生了柴火,暖和起来,里面小孩也出来一起向火,说:“爷爷,我们家有好炉子了。”

    “这是客人的。”

    “给您用吧。我们用它干什么。”老人倒接受了。

    大家向了半夜火,聊聊天,老人带了孩子进去睡;德杰达朗把棚子毛毡用石头压住下摆,不让风吹起来,又找一些碎布、石子,堵住木桩间的缝隙,还是觉得有穿堂风,黑炭、歪嘴那两匹马倒是安然,吃了草料早睡着了;

    那条狗跟着主人进屋了,后屋一条狗自己在草窝里睡,时不时来一段狼嚎,德杰道:“达娃呀,出外这样环境,你习惯不?”

    “燃粑哥哥习惯,我也习惯,有啥不习惯。啊嘁!”德杰赶紧给他掩护掩护袍子、帽子,两个头枕马鞍子睡了。

    出行:

    第二天一早,两个先被冻醒了,达娃说:“哎呀,早上好冷,早上好冷。”

    德杰问他:“那么从黄河滩回来那次,你怎么不喊冷?”

    “那天咱们三个,人多,马多,挨着就不冷。今天只有咱们俩,觉得冷了。”

    “好像有点道理么?”

    “燃粑哥哥,咱们走吧?”

    “早餐去哪吃?”

    “也对,先做饭!”

    两个打火、做饭,从包里拿着青稞粉,兑水简单吃些,

    “路上买些奶渣。还有帐篷。小刀。”

    两个商量定了,踩灭灰烬,把炉子放在这家里屋门口,德杰在旁边放好一枚银豆子。

    牵马出来院子,当街备上马鞍,上马投毛毡市;到了那里,早有商贩来了,在棚子外面喊叫生意,两个各选一个单人毡帐,走出来;

    又去铁匠处看刀,取了两柄短的,德杰又买了两条长绳,挂在两个鞍子旁边。

    又转了一圈,买了几十斤青稞,两块酥油,分别装上马,达娃说:“燃粑哥哥香得仔细,想来路上不会挨饿。”

    德杰点头。

    出玛多,向东北一路上旖旎而行。

    错过了小庙,山洞,羊圈,---都是昨天下午找过的,再不寻第二遍,出去一程多路。

    “再向前,是达绒部落的夏季牧场,不知有没有人看守?”马上,德杰说。

    达娃说:“人们早转换牧场了,冬天还留个啥人?”

    两个有马进入达绒的夏季牧场,看那个山,也不很高,河流变成了一条冰线,远远看去,荒芜一片:

    冬夏无转移,疑是荒芜地,

    一到夏季时,勃勃好生机。

    山是聚宝盆,水是白银缎,

    羊是珍珠嵌,牛是玛瑙块,

    牧人跨马纵高歌,

    达绒夏天放牧地。

    中午时分,两个人牵马走上半山,见几处羊圈,还有几个木板房子,见一处木板房有烟雾飘出,于是赶紧纵马下山,向有烟出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