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当我仰望星辰 » 128.俯瞰鸢都是民生

128.俯瞰鸢都是民生

    俯瞰鸢都是民生

    ——风筝见闻录

    历史的长风吹着,鸢都大地上百花齐放。墨翟三年制成的木鸢在空中翱翔,与更多的纸鸢竞相翩跹,构筑起鸢都斑斓的天空。它们如“兼爱”思想般在明月与暖阳里,俯瞰苍生和大地,俯瞰匆匆旅客和他们践行的信条。

    潍河、白浪河、弥河、胶莱河、虞河、汶河静静流淌,以清澈擦亮了苍穹的眸子。倩影旖旎,万类自由,溯流向穹顶的更深处,在每条河流里荡漾,滋养着两岸的生灵,给人们以自强不息的力量和温馨的祝福。

    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与叔向有这样的对话,记载于《晏子春秋》,这则2500多年前对话如下:

    叔向问晏子曰:意孰为高?行孰为厚?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又问曰:意孰为下?行孰为贱?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治国理政的真理。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爱民、惜民、敬民、恤民、乐民,这朴素的民本思想,给历朝各代树立了楷模,真乃源远流长也!它镌刻在历史的穹顶熠熠生辉。晏子在春秋时空里,放飞一只生命力顽强的风筝,它将御风而行,彪炳史册。

    三国时期的孔融,以“融四岁,能让梨”名传于世,其更值得称颂的是大丈夫品质。东汉末年孔融曾任北海相六年,世称“孔北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修葺城池,建设学馆,举荐人才,更是曾匡扶朝政激辩董卓,求助刘备共战黄巾军,终不愿意讨好曹操而被杀害。

    在狼烟滚滚、群雄四起的东汉末年,浑浊大世中何妨做股清流,润泽周遭田园。这是一种坚守,更是一种道德修养,以一种执着的倜傥风流,成就大丈夫风范。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这轻盈的风筝还在飞翔!

    再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最乱阶段之一,大分裂中政权更迭就像流水账。大势如此,彼时若有闲暇,游山、逛水、喝茶、听曲、游猎,应该可以轻松很多。北魏太守贾思勰没有这样做,他是个有趣的人,一边调侃儒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迂腐,一边践行着“智如禹汤,不如常耕”的信条。

    太守竟成了农学家,而且至少是院士级别的,足迹遍布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区。据记载,这位太守考察收录了公元6世纪中国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治荒等方法,援引古籍将近200种,成就了“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为中国古代农业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民以食为天,这本书给当地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农业生产有了愈加合理的指导,予民增粮,善莫大焉!《齐民要术》在概括前贤经典,创新总结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方面,达到了同时代较高的水平。它是鸿篇巨制的风筝,在数万丈的长空五彩氤氲,如丰收的大地般锦绣!

    今天的WF白浪河湿地公园里,铜塑的苏东坡大学士信步前行,神态仪表豪迈。公园以苏大学士的经历,设置了诸多的景点以纪念,如东坡槐、苏步桥、超然阁,供瞻仰膜拜,来往游人领略一代名家风范。

    北宋时期,苏东坡在诸城任太守(古称密州),政绩颇佳。彼时苏学士填了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爱国佑民豪情当如此,纵然多次贬谪发配,已然鬓微霜,衷心不改也。心里装着国家忧患,装着老百姓的安宁,纵然颠沛流离,亦做出一番踏实政绩,让当地百姓感激怀念。苏东坡的风筝在大风中猎猎起舞,在潋滟鸢都湖里留下了美好回忆。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五米长卷绘就《清明上河图》,真乃旷世大作也!大作并不天然是大作,更加珍贵的是对市井老百姓的描摹,多么细腻、传神、生动,简直是定格了开封汴京时期的神韵,而这些神韵的主角是老百姓!

    据记载,画卷里绘制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敢问历史上有多少画家对着芸芸众生?流传下多少画作描摹老百姓?市井中的柴米油盐,凡尘中的车水马龙,运河边的亭台楼榭,渗透在艺术创作中,真乃千古第一画作也。见画作而思画家,大心胸、大境界、大抱负。鸢都将以诞生这位大画家而自豪,穹顶之上关乎民心向背!

    忆起那位文化名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燮。这位潍县县令曾写下“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繁华时期,太平官好当,政绩颇佳是种必然结果。

    疾风识劲草,灾难来临时方显英雄本色。彼时渤海海水倒灌,郑燮在寒亭禹王台勘察灾情时不禁写下“沧海茫茫水接天,草中时见一畦田。波涛过处皆盐卤,自古何曾说有年”。他在任救灾极尽所能,开仓廪、兴工役、修城池、设厂煮粥……以至于为民请命“以请臻饥民忤大吏”。

    他的《墨竹图题诗》明心见性: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就是他为官、为政、为人、为民的真实写照,清正廉明、善始善终、秉性率真、心系百姓,为世人立起不朽的丰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既然无法给老百姓以实惠,岂能尸位素餐!辞官而去,贫寒交加中卖画为生,怎能不为之动容,这是一种大气魄、大追求、大理想。鸢都以这位匆匆来、匆匆去的县令感到骄傲,这种精神将在穹顶舞动继往开来!

    风筝在鸢都无垠的天空飘然,五个大字浩浩荡荡:邦以民为本。在鸢都的历史穹顶,烙印了好多事迹,那些优雅过客,以自己的虔诚给民众以温存,给社会以光明,给未来以启迪,这就是追求民本大道的信仰。

    鸢都风筝在历史的长空中如一面澄明镜子,映照着当下。或许大河滔滔不会留下痕迹,可光影变幻里,一种精神仿佛汩汩流淌润泽内在和外在,它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精神,此乃民生清风也。我想这也是一种悲悯精神,无论是从事的行业领域,都需积极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推动它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