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贞观当王爷的我一直摆烂 » 两万二

两万二

    困死。

    诗会都是慢热,毕竟都是文化人,讲究个循序渐进,总不能说开始直接进入主题吧,那文学的艺术全都没了。

    诗会要开到很晚,真正好的诗作自然不可能“本天成”,也不可能真“偶得之”。

    才子们多半都会提前准备一两首得意之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推敲打磨,今晚才能一鸣惊人。

    “快走快走,你说你,偏偏这个时候泄肚,听说今晚权公和韦公都会来,这两位可都是齐州实权的大人物,要是能得他们赏识,那以后……”

    李恪身后急匆匆走过两个白衣书生,高一点的白衣书生对低一点的催促着。

    听见熟悉的名字,李恪回头看了他们一眼。

    两位才子的衣服倒是挺白,可是不觉得太薄了吗。这么冷的天,穿着白衣突显自己,不泻肚才怪。

    目送两位才子进船舫,李恪才想起他们话中提到的人。

    韦公和权公,这两个称呼并到一起,在齐州只能指他们俩了。

    不过他俩什么时候凑到一起,还都来参加这个游舫诗会了?

    李恪仔细回忆了下,好像他俩之前都说过,只不过李恪本来对这个没什么兴趣,也就抛之脑后了。

    现在遇到了,李恪还是没什么兴趣。

    夜色在这气氛中不断转浓,月上柳梢头,温度也在不断降低。

    踱步观赏夜色的李恪也感觉有些冷了。

    离的不算远的岸边隐约传来丝竹声,过了片刻,大概是那里的歌舞结束了,响起了鼓掌声,这掌声可比丝竹声大得多。

    “夫人,我们还是进去坐坐吧。”李恪有些不好意思,就在刚才不久还说不进去,结果一会儿这天就冷得受不了。

    “好。”杨秀颖笑笑,没说什么,挽住李恪的胳膊,一起走进船舫。

    船舫里最热闹的是众多才子参与的诗会,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诗会不可能只是作诗,还有其他诸如猜灯谜之类的活动。

    猜灯谜、赏夜景,都是触发灵感的好方法。

    当然,诗会种最重要的还是作诗,特别是在大人物面前作诗,得到大人物的赏识可比自己独自作一百首诗都好使。

    这是为了照顾大多数的老人家,或者是身体差的人。

    他们大多在文坛享有极高的名声,过了这个时间,精神上支持不住,基本都到了回家的时候。今晚想要扬名想要得到关注,这些人的看法才是最关键的。

    得到这些人的赏识之后呢,那不管在朝或在野,干什么都能事半功倍。

    当然,在朝入仕途可不是为了高官显爵,而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

    这个理由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自己是信了。

    什么,你不信?

    你怎么能假定我入仕途的目的!

    至于文坛名宿们离开之后,剩余的就是一出出才子佳人的游戏了。

    这里可是青楼的游舫,子时夜深后,当然要有一些具有青楼特色的活动。

    一场盛大的狎妓活动,虽然在狎妓成风的这个年代来说,这事情也的确可以套上风雅的名字。

    才子佳人嘛,特别是青楼那些深陷红尘泥泞的佳人,从来都是一段段佳话。

    不过李恪对这些没什么兴趣,或者说,只有在杨秀颖不在的时候他才对这些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