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贞观当王爷的我一直摆烂 » 第三十六章 上元节

第三十六章 上元节

    就这?

    李恪才不相信就这,不过既然高表仁不愿意去说,那李恪也就不去问。

    在异国他乡,已治理一方为名行占据土地之实,其中凶险自不必说。

    李恪颔首,举起一杯酒:“此酒,为诸位贺!为大唐贺”

    众人纷纷举杯:“为殿下贺,为大唐贺!”

    说罢,一饮而尽。

    这可是高度数的蒸馏酒,虽然只有小半杯,但是刚接触这种酒的他们一时间还是没能缓过神来。

    刚才一直边喝酒边吃菜,慢慢喝的多了,这一下子又喝了这么多,大部分人直接倒在酒桌上。

    李恪看着他们,劝道:“诸位一路幸苦,快回去休息吧。”

    高表仁一手撑着桌子,一手端着酒杯,嘴巴似张未张,眼神空洞,好像想要说些什么,最后什么都没有说出来,也跟着一头栽倒在酒桌上。

    尚羽在一旁并不惊讶,似乎早已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他自己喝过很多百粮液,刚喝百粮液的时候也受不了,几杯酒下肚就醉了。

    现在看看眼前这些人,醉的这么快,实在是太正常。

    “尚羽,”李恪看着眼前趴在酒桌上的一群人,只好吩咐道:“把他们带下去休息。”

    尚羽听令,带着侍卫们把桌上趴着的人一个一个带走,带到房间让他们休息。

    桌上的人都被带走了,李恪自己慢慢夹菜吃。

    比起自己造的百粮液,他还是喜欢喝大唐的葡萄酿。这白酒的味道实在奇怪,前世自己就不喜欢喝白酒,这一世还是这样。

    李恪慢悠悠地吃着菜,不时喝上一口小酒,将肚子填饱后才离开。

    次日这些人清醒过来,一个个头痛欲裂,李恪早已料到,吩咐膳食房做醒酒汤给他们喝。

    到了下午,他们才彻底清醒过来。

    高表仁现在还是遣倭使节,需要尽早回长安向李世民复命,于是便来向李恪辞别:“多谢殿下设宴为臣等接风洗尘,臣等不胜感激。”

    李恪摆摆手:“快去向父皇复命吧,多余的话自是不必再说。”

    “以后说不定你我还会再见,若是再派遣使者,父皇还是得召你啊。”

    高表仁向长安方向拱拱手:“为了圣上,为了大唐,臣等在倭国遇到的事情不足道也。”

    “只是,将来到底要怎么治理石见一地,殿下还是要早些拿出章程啊。”辞别的话说完,高表仁最后提醒道。

    他看出李恪对石见一地不寻常的态度,于是提醒李恪要尽早拿出对石见一地治理的方法,早些推举人选,不然那石见一地的刺史,可就与李恪无缘了。

    李恪也挺头疼,他想石见一地的刺史是自己人,可是自己手底下实在是没有人啊。再者说,这件事情李世民也挺重视,说不定李世民直接委派人去。

    “此事我知道了。”李恪揉揉眉头:“你快出发吧。”

    高表仁应道,躬身行礼,转身出发。

    李恪站在街上,目送他们远去,思绪飘到远方。侍卫们分散在四周,像一颗颗钉子一样镶在地上,将李恪固定在这里。

    下一秒思绪又被拉回来,自己还愁选谁好,现在眼前不就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吗。

    高表仁就是个合适的人选啊,他曾担任过新州刺史,治理石见一地应该也没有太大问题。当然,有也没有关系,直接武力镇压就好了。

    他两次出使倭国,对倭国也算是有了解,再加上自己保过他,一来二去也算是熟人。

    他所处的利益集团和自己也没有冲突,这样看来,还真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不知道李世民有多注重这件事,要是重视程度比较高,说不定直接设立都护府,

    都护的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凡对周边民族之“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事宜”,皆其所统。

    不过都护是武官,高表仁可能被授予同等的文职,例如都督之类的。

    不过毕竟在倭国,不是在大唐境内,情况特殊,高表仁也可能文职武官一起担,看李世民怎么想了。

    也可能李世民感觉文职武官都给一个人太危险,也可能派个人牵制高表仁,谁知道呢。

    这件事需要一段时间的筹备,速度一定不会快,调任官员,升迁贬谪,无数官员会在背地里拉拉关系,搞点小动作,这段时间长安城又会暗流涌动。

    这句话说错了,长安城每天都是暗流涌动。

    每天早上起来,啊,今天又是暗流涌动的一天。

    长安城作为皇权所在地,实在是太过复杂了,每天发生的一件小事,说不定后面都有无形的大手暗暗推动。

    李恪不想回长安城,在那里活的太累,每时每刻都要想别人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只要是有人接近讨好自己,那一定是对自己有所图谋。

    时间过的很快,特别是在享受生活的时候,每天在这躺一躺,在那懒一懒,很快就到了上元节。

    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

    上元之夜,灯火达旦,彻夜未眠,平日里稍显冷清齐州城现在热闹极了。

    百姓们疯涌上街头,逛集市赏花灯,女眷们也难得出了一回门,在家仆们的簇拥保护下,挤进熙熙攘攘的人群,像一只只粉色的穿花蝴蝶般飞来飞去。

    时有士子文人混杂于人群中,眼露痴色看着那些大户人家的温婉女子与他们擦肩而过,士子们有的高声谈论国事,有的低声吟哦诗句,只求吸引闺秀们回眸嫣然一笑。

    “来,夫人,你能猜到这个字谜吗?”李恪将杨秀颖拉到一个字谜前问道。

    杨秀颖抽出手,捏起挂在灯笼下的纸条,轻声读道:“四山纵横,两日绸缪。富是他起脚,累是他起头。”

    读完后,杨秀颖轻笑:“这灯谜倒是有趣。”

    她思考了一会儿,才开口道:“如果妾身没有猜错,这个字谜的谜底应该是’田‘字。”

    “对了,”不远处的摊主过来,手里拿着小礼物呵呵笑道:“这位小姐真是聪慧,很多人都打不上来的字谜,你一下子就解出来了。”

    李恪接过小礼物:“老丈,还有没有难点的字谜,这个太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