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大明有多大 » 第24章 正义之师2

第24章 正义之师2

    十台“手扶”拖拉机(柴油),书籍和影碟片(华夏农民夜校),配件、工具。他留下一句话:

    “拆了装上就行。”

    奴尔干的沙盘不断被充实,小红旗越插越多,西面到了南乌拉尔山脉边缘。侯爵府的孩子也逐渐多了,有了金发碧眼的“妖怪孩”,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技校)。一条龙,全部电器化教学,不懂之处侯爷亲自授课,刘鹰前世一九八五年参加高考,八二年上高中,按教学计划八四年高考,但正赶上高中实行三年制,所以高三分文理科,二年学完修改后的教学大纲。他从初三就是化学科代表,高二又兼数学科代表。选择文科是因为光是什么?电又是不是物质,导致物理始终六十分左右。外语就没及格过。

    从“金城”派出去的兵陆陆续续地回来了,有失也有得,五百营(百户)建了五百个村寨。每村百户左右。一小旗人驻扎在村上。开荒种地,地瓜。面瓜;建房教学,鳏寡孤独残带回JL城;村寨大多在河边,桦皮船和偏厢车的作用体现出来。大火的威慑影响还是蛮大的。有想法的部族要么远离,要么派人联系归附登记落籍事宜。于巡抚高兴了,改土归汉,汉唐两朝要干没干成的大事情,奴儿干布政司除了永乐朝设置的一百七十个卫头人、首领亲自上门请求全族入大明“农籍”,青壮入“军籍”外,先后有二百一十一个自称“山野女真部落”族长清求入京朝贡。

    刘鹰看着前世万历四年(1576年)至万历十五年重修《大明会典》卷一二五记载,东北诸夷有数种,相率归附,朝廷官其芸酋长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赐以敕(五品以下)书印记,所设有都司卫所等处。洪武年间置朵颜卫、泰甯卫、建州卫、必里卫、福余卫。永乐年间置兀者卫……。毛伶卫……奴儿干卫……建州左卫……兀也吾卫……斡朵伦卫等一百七十卫;洪熙年间、宣德年间一卫未设,正统年间设二百一十卫。这位皇帝一下子掏空了大明,每卫按五千六百人算,多少粮,一百多万“山野之兵”,御驾亲征,太爷爷朱棣一百多卫女真就五征蒙元。

    于谦决定带粮赋和三百八十一名(建州卫、建州左卫、毛钤卫已灭)头人、首领、酋长进京,为此,东厂赴京换岗人员增加到五千六百人,回来时,保护《永乐大典》和刘鹰向宣德帝请赐为大明祈福的若干“宣德炉”,还有大量四书五经、医书。去京师路上,于谦得知,粮食够吃了,无人再寇边,县太爷说,只要朝廷认可黄册,就借贷种子、农具,派人教开荒种地。战时只需一家一人出征。“金城”那场火太吓人了、于谦知道,原“金城”县城战场没动,包括黄金、白银,一万多具被火烧得残肢断臂,烤得干巴巴皮包骨、呲牙咧嘴的尸骨。刘鹰不允许动一丝一毫,还树四块石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杀之”东、西、南、北一面一块,用红油漆书写。于谦这次做了两手准备,钱是五两重金元宝,一两金子兑换八两银,一两银子兑换一千铜钱。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规定,戍屯军户一年三斗米赋税,奴儿干布政司上报有戍屯兵计58796人,应缴税176308斗,计17631石,一石粮一两银,220485两金,44097个金锭。石和斗是“量”体积,而不是“衡”重量。176308斗地瓜运了二百辆偏厢车。

    有了于巡抚的仪仗,无需“路引”。前后又各有一千骑着马的步兵。中间一千五百四十五名(各两名侍女两名护卫)穿民族服装的女真人,好像押送俘虏和战利品的队伍。从JL城到开原(安乐州)驿道十分平整,有两丈宽。道好的原因是此处石灰石产量丰富,是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之一,一斤玉米粉换百斤石灰石,侯爷有命令,只与百姓换,不与卫所打交道,只要总兵府换了冒领的军粮,一切可商量。三万卫只要向朝廷申请迁回斡朵里或迁置JL府YJ县即可按奴儿干布政司卫所处置。安乐州内各千百户、镇抚、指挥也一样。于是一股迁民风波在辽东刮起,YJ县知县李达是一个对土地和粮食有偏爱的偏痴狂,他把大龙岭到JL南门之间六十里森林河流开出一片片大小不等的耕地,百家一块地,严格执行于巡抚在首任县令培训班上的硬性规定:

    一、刀把子坚决握在自己手中,一个小旗一个村一百户,十户一甲。一户一丁。

    二、高产种子、铁制农具用县衙名义赊贷各户,用粮食与山货还,分十年还清。

    三、先住木刻楞(墙用原木做大榫卯建,房顶桦树皮,缝隙用黄泥),然后砖瓦水泥房,房钱五十年还。

    四、一人一套六五式(无领章、五角星),铁锅、塑料盆碗大五中五小十。公交车(独轮车)一辆。

    五、村设小学一座,三个年段,五岁至八岁(文化课),八岁至十二岁(军训加文化),十二岁至十五岁(军技加军工)。

    YJ县城和下面十八个村(生产队)是刘鹰打造的标准化样本农庄,当时叫侯爵府第一农庄,生产队长(村长),生产小队长(甲长)是从护卫队中层层选拔出来的,农户(军户)是兀也吾卫、秃都河卫、木里吉卫、弗提卫……马英山卫、亦罕河卫、弗郎罕卫……屯禾吉卫、虎儿文卫、童宽山卫等混合而编制而成。两年时间,类似农庄沿宋瓦江建了十个,分别任命了主管。每个农庄都建有水陆两条通道,发现粘土的地方取名泥窑庄。于巡抚的到来,把刘鹰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