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从骊山小卒开始封侯拜相 » 第四十四章:给赵书画大饼

第四十四章:给赵书画大饼

    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只要赵书能够破城,杨端和不介意将其提拔,有些人已经开始发光发热,这是任何人都挡不住的。

    杨端和心里清楚,像赵书这样的人,只要不打压到死,必然会迅速崛起。

    更何况,他也清楚赵书背后站着的人是谁,如此一来,赵书未来必然会成长为一代大家。

    军中一如江湖,多一个朋友,远比多一个敌人更有用,毕竟谁也不会知道,自己这一生就不会犯错。

    “将军,赵书此子,运气惊人,能力不俗,未来登堂入室只是时间问题。”喝了一口水,辛也是开口道。

    辛亲眼目睹了赵书的手段,自然清楚这样的人,纵然是在大秦锐士的历史上,也不曾多见。

    曾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武安君白起,尚未独自领军之前,方才有如此气象。

    “传令大军,休整一日,大军立即推进至信都。”点了点头,杨端和转头朝着中军司马道。

    “诺。”

    上将军王翦的军令是南下合围邯郸,如今他连信都都没有拿下,杨端和心头无比凝重。

    他可是清楚,为了此事,王翦连王贲都派来,为他坐镇后方了。由此可见,王翦的志在必得。

    ……

    清点了粮草与兵器等辎重,赵书整个人也松了一口气,连续的战争,沉重得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渴望战争,但战争来得猝不及防,从武安夺城开始,连续的大战,让他精疲力竭。

    升官发财的喜悦,都冲不掉这种沉重。

    喝了一口清水,赵书靠在辎重车上,看着天空,战局的发展有些诡异,他记得历史上,杨端和没有攻破武安。

    而是王翦用离间计,从而使得战国“第一名将”郭开,杀了李牧与廉颇,让颜聚与庞媛统率大军。

    从而,让赵国被大秦灭亡。

    如今,庞媛死在了他的手中,历史就在眼皮底下,被他改变了,这种感觉有些荒诞,有些惊奇。

    作为一个热血男儿,谁不想改变历史,以自己之手,塑造一个想要的未来呢。

    思绪翻飞,赵书一下子想到了很多,最后忍不住笑了起来,在他的幻想中,他看到了一个强大的秦国,比原历史中更加强大的秦国。

    “书,你在想什么呢,这么高兴?”潢走过来,靠在辎重车上,向赵书打趣道。

    美梦被打断,画面戛然而止,赵书回过神来白了一眼潢:“正想着升官发财,娇妻美眷呢……”

    “哈哈,此战结束之后,府邸,田地,美人,爵位,你要什么,都会有什么!”

    潢轻笑:“王上不会吝啬封赏,朝廷也不会薄待你这样的功臣的。”

    潢心里清楚,如今的赵书还是一个公士爵,对于一个千夫长来说,这样的爵位太低了。

    他跟随着赵书而战,自然清楚,方才一战中,赵书的巨大作用,他认为未来的赵书,必将不平凡。

    “潢,你就别笑话我了!”赵书摇了摇头,朝着潢道:“你一个大夫爵的贵族,我一个公士爵……”

    “在大秦,公士爵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吧……”

    两个人正在交流,都是军伍之人,交流起来气氛融洽,这个时候,中军司马快步而来。

    “千夫长书,将军有请!”

    看了一眼中军司马,赵书朝着潢告罪一声,然后一骨碌起来,朝着中军司马道:“司马请!”

    一路上,两人都沉默不言,赵书没有探究发生了何事,因为他清楚,中军司马是不会告诉他的。

    他只是一个千夫长,一个中级军职,在这茫茫大军之中,一点也不起眼。

    “末将赵书见过将军,见过主将!”走进主将营帐,赵书分别朝着杨端和与辛行礼。

    杨端和属于大军总帅,而辛属于骑兵主将,一个是他的顶头上司,一个是他上司的上司。

    两个人,赵书一个也惹不起。

    “不必多礼。”杨端和开口,指了指一个的位置:“坐!”

    “诺。”

    在杨端和的示意下,赵书从容落座,他等着杨端和与辛先开口。

    “破庞媛一战不错,本将会亲自向王上为你请功!”杨端和深深的看了一眼赵书,试探道:“想不想一直在军中发展?”

    闻言,赵书一愣,看着满脸笑意的杨端和,他忽然一下子明白了,这是要拉拢他。

    如今的大秦,不论是百工,还是军政都很卷,一个大才的出现,将会引领一个时代。

    一如当年的商君,一如当年的武安君,而如今的赵书有这样的潜力,杨端和自然想将赵书留在军中。

    若是其他人,他倒是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他们并没有多余的选择,但,赵书不一样。

    赵书的背后站着李斯,这位大秦廷尉深得秦王政看重,平步青云只是时间问题。

    如此一来,赵书的选择就更大了,他可不想让这样一个大才,跑去文吏一方。

    纵然是大秦,文武之争依旧存在。

    心念电闪,赵书轻笑道:“禀将军,一切看朝廷需要,看王上之命,末将留在军中,还是回家耕种,都无所谓。”

    撇了一眼赵书,杨端和心里暗骂滑头,不由得看向了辛,察觉到杨端和的目光,辛道。

    “大争之世,当以军争,我大秦锐士,天下第一,王上雄心勃勃,时刻牢记东出大业。”

    “有我与将军在,在军中,你必然会一片坦途,未来成就武安之功,也不在话下。”

    ……

    辛的话慷慨激昂,不仅让赵书直咧嘴,一旁的杨端和都忍不住了,这实在太能吹了。

    武安之功!

    大秦武安君有且仅有一位,按照军中诸将诉求,以及秦王政的性格,大秦锐士中不会再有第二位武安君了。

    在杨端和看来,辛这就是在忽悠赵书是一个小年轻,对于朝廷情况不了解呢。

    赵书苦笑,他可是记得清楚,大秦席卷山东六国,王翦父子六国灭其五,也没有封君武安。

    而是武成,与通武。

    虽然也是大秦彻侯,盖压一切人,又是以武开头,已经是为将者的巅峰,但在大秦,武成与武安,还是有一定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