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盛世 » 国企

国企

    …………

    在斩了颉利可汗后,萧恒也没有就此消停下来。

    他去编写数学教材。

    一共就两本书,《几何》和《代数》。

    内容都很简单,都是现代数学书函数前面的内容。

    古时候的人对数学的造诣不高,先把教科书的难度搞简单一点,方便他们去学,考试的内容自然也比较简单,不然考试一道题都做不对,就没有人来考了。

    在编写教材的同时,萧恒自己的数学能力还提高了一些。

    有些地方他编着编着就发现自己以前的基础不扎实,于是他再去琢磨,把不扎实的地方巩固,在编好教材的同时,数学能力也提高了。

    两本数学教材并没有耗费他太多的时间去编,毕竟都是学过的,很简单嘛。

    但如何推广,如何普及教育?这就是个问题了。

    在唐朝,造纸术不发达,笔墨的价格也很贵,印刷术更不行。

    于是萧恒请了大量工人,在一个个泥做的小方块上雕出字来,这样,活字印刷术就发明出来了。

    接着他又来做铅笔。将粘土和石墨掺水后,用模具弄出笔芯,放到炉子里加热干燥,然后将笔芯浸泡到热蜡中,最后用木头包裹好,一支铅笔就做出来了。

    至于造纸术,现代的造纸术一般都是半机器化,萧恒现在可没那能力造出这种机器来,所以就暂时把造纸术搁置一边。

    然后将他发明出来的这两种新东西申请了专利。

    青霉素、马蹄铁、火药和青蒿素虽然也有专利,但萧恒没有自己的工厂,原因就是萧恒懒啊!

    躺在家里天天收专利得到的钱,虽然只有20年,但是20年积攒下来的钱都够他一辈子躺平了,甚至还可以留下不少给后代。

    至于现在新发明出来的这两种东西,萧恒建议李世民成立国企,由国家去卖这两种东西。

    价格要低,要亲民。

    因为这两种东西是新发明出来的,又好用又新奇,一开始价格肯定会高。虽然会有市场竞争让价格渐渐降低下来,但这个过程很漫长。

    价格一旦有点高,很多读书人就会买不起。

    还不如一开始就把价格压得很低。

    这样做另外有一个优点就是防治世家破坏科举制。

    世家如果想破坏科举制,那他们就会在市场上扫货,然后以高价卖出去。

    这样,那些读书人连书都买不起,怎么参加科举考试?

    于是,世家子弟就可以霸占很多科举名额,身居高位者、官员也多是世家子弟,这样就必然会威胁到人民的利益,也会威胁到新制度。

    所以这个时候建立国企就很重要。

    但国企也有自身的问题,就是生产积极性不高,外加贪污腐败。

    于是萧恒教会了李世民业绩考核制度,让他按劳分配薪水,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至于贪污腐败,那就是人员和制度的问题。

    官员嘛,都是工具人。

    当一般的官,不需要有什么很大的想法和才华,要的是高超的执行力。

    老老实实地把本职做好,没什么歪脑筋这样的人最好。

    所以选人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