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圣朝镇南王 » 第十二章:港城军议

第十二章:港城军议

    徐文清瞄了一眼叶瑾瑜,见他面带期许之色,声音更加坚定:“自儋州失陷到现在一个月的时间,诸位王臣大小会议开了数十上百,为何敌寇嚣张气焰不灭?

    除了半个月前有一支两千骑兵想要趁敌军立足未稳,想要突袭敌军营地,镇南军再没有组织过任何一次成建制的反击。

    如果不是王爷今天以身犯险,我们可曾取得别的为人称道的战绩?儋州又该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十三万将士的骨骸什么时候得以还乡?”

    一听这话,武将当中一名约莫二三十岁的青壮汉子坐不住了,一袭蓝袍胸前绣着熊罴。正是镇南军中官居从五品的武略将军——杨伟,猛地一瞪眼,作势想要拍桌子,但顾虑到叶瑾瑜还是克制住了,怒声道:

    “我们会打仗还是你会打仗?什么时候军事要务要听一个连举人都考不上的穷秀才的了,妄议军政?是谁给你这么大的胆量,在诸位大臣面前如此放肆!”

    “本王。”随着叶瑾瑜的声音响起,营帐内登时陷入了安静,杨伟维持着怒气腾腾的架势,倒是有些滑稽。

    以李定远为首的一众文臣老神在在的端着坐姿,眼观鼻、鼻观心,细细端详着议政厅的桌面花纹,仿佛是什么传世珍宝。

    叶瑾瑜瞥了一眼杨伟,说道:“杨将军,有什么意见等别人说完话再反驳,这是起码的尊重。”

    “是。”杨伟连忙躬身行礼,呈现出教科书式的作揖姿态,很值得学习。

    叶瑾瑜也没让他坐下,转而看向徐文清,说道:“继续。”

    徐文清扫视了一圈众人,以一种颇为痛心疾首的语气说道:

    “诸位大人也清楚当前形势,我们不可能将五十万镇南军全部堆到港城,我们的将士注定是以少打多,蛮人悍不畏死,到现在为止我军的伤亡比已经高达一比五了。我想问问各位,那些蛮子配跟我们换命吗?”

    徐文清看向了保持木头人姿势的杨伟将军,问道:“杨将军,在下虽是一介腐儒却也略通军事,按照您的想法应该如何应对敌军?又该花多久时间平息这场战乱?”

    随着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挪到杨伟的身上,可怜的杨将军顿时觉得如坐针毡,心中暗暗叫苦,明明知道眼前这个家伙是王爷眼前红人就不应该跳出来,但是该回答还是得回答啊。

    杨伟用余光探向身旁的同僚,却悲哀的发现刚才还同仇敌忾的战友这一刻都作壁上观,只能运转不太发达的脑筋,支支吾吾的说道:

    “我...我的想法是...额...我们倚仗着境内作战的优势,补给、兵员充裕,起码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我们进可发动猛攻,退可据守,主动权都是在我们手上。”

    徐文清嘴角笑容流露出浓浓的嘲讽,问道:“杨将军,守?又要守到什么时候?

    从儋州失陷到现在,我军组织过几次大规模的进攻?屈指可数!各位在承运殿可是确定好正面交锋的目标的,如今是想出尔反尔不成?

    同样,战争也不只是两军胜负那么简单,您考虑过东南局势糜烂所造成的影响吗?如果时间继续拖延下去,朝堂那边会怎么看我们?东南乃至圣朝悠悠百姓又会怎么看?”

    杨伟一下子给问住了,承袭父亲杨邦军职的他除了遗传到父亲的好勇斗狠,像是这种大局观和战略目光,他无疑是匮乏的。

    徐文清转而看向了其他的武将,继续说道:“战争和政治是分不开的,我们都知道敌军虽然势大,但不过是风前烛、雨里灯,注定嚣张不了太久。我们可以选择避战,可以等他们内部矛盾,等他们气焰平息再决战,但是我们没有时间!

    镇南王府本就和朝堂关系紧张,如今东南局势动荡,正是京城对我们口诛笔伐、冷嘲热讽的时候,拖时间所能换来的效果我们都明白,但是不可能让悠悠天下人都明白。失民心者失天下,自古如此,诸位将军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徐先生,舍弟不懂事,让您见笑了,但是对于您的指教,在下也有一些不同意见,不知先生可愿拨冗斧正?”一名面容与杨伟有些相似,约莫而立之年的男人发声,身着四品武将的虎纹蓝袍。

    徐文清答应得干脆,“愿闻其详。”

    和弟弟杨伟不一样,杨兴的从四品显武将军是他自己真刀真枪打出来的,虽然离不开父亲的余荫,但是论其战功、武略绝对是实打实的。杨兴沉声说道:

    “我等并非是没有考虑到民心、舆论,但是敌军此次来势汹汹,战力也颇为强劲,我军接连两战失利,军心士气也是受到了影响。镇南军也绝非怯战之辈,但是我们发动的几次反击都被挡了下来,甚至损伤也颇为惨重。

    不管是高将军还是安校尉都算武略超群的猛将,陷阵营更是镇南军中一等一的精锐,也是身陷重围,倘若不是王爷以身犯险,很有可能又是一场失利。兵力也不足以发动成规模的进攻,勉强发动也难有成效,王爷明察。”

    叶瑾瑜微微颔首,说道:“本王并没有怪罪你们这几日没有发动进攻,包括徐先生的本意也并不是催促你们出城作战,就算是本王今日冲杀也很难说有多少战果,没有实质上打击到敌军的主力,本王心里清楚。”

    原本老神在在的李定远突然开口:“王爷无需过分自谦,五百骑军冲阵,敌军虽有十万之众亦不可挡,对我军士气的提升和对敌军气焰的打压都是巨大的。”

    叶瑾瑜叩了叩桌面,怒声道:“本王今天不是逼迫各位立刻就出城决战,前几日承运殿内本王也是支持避战的策略,但是正面战场上我们必须要有能拿的出手的战绩,不光是给天下人交代,也是要给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一个交代。

    就目前看来,各位似乎对我提出的‘避其锋芒、防御反击’有所误会了,一味的防守退缩,不仅没有让敌军的气焰平息反而起到了助推作用。本王不得不怀疑诸位的用心!

    如此抗命不尊、阳奉阴违,是以为本王不敢对你们动手?真以为本王必须仰仗你们是吗?是不是想着儋州失陷还不够,让敌军拿下港城,打到番禺,杀了本王,覆灭镇南王府?

    你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会如何对待诸位?官居原职?指望着换个统治者,继续依靠你们?这不是内部战争,不是我们圣朝内部的战争,这是国战!”

    “王爷明察,臣等绝无二心啊!”随着一阵椅子碰撞的声音,几十名文臣武将齐刷刷地跪了下来,心中叫苦不迭,这可是谋逆的帽子啊。当初武将们都说要打,您小人家又不干,现在又要打了,这不是折腾人么?

    可怜李定远大夫,老身子骨碰到地上听着都疼,苦声道:“王爷,臣等怎会行那吃里扒外、卖国求荣之卑鄙行径,王爷明察啊!”

    叶瑾瑜看着一个个跪在地上的身影,冷声说道:“让本王明察?一个个真以为自己多干净是吗?能爬到你们这个位置的,有几个敢说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没送过礼?没栽赃陷害过同僚?真当我王府设置的锦羽卫是吃空饷的吗!”

    锦羽卫这三个字一出,底下众人的表情都变了,不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或者城府不深的更是控制不住的颤抖起来。有些东西说好听点叫潜规则,说难听点就叫违法乱纪,但是你镇南王要手底下人给自己办事,就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人家寒窗苦读几十年,不为了钱和权,为了给生民立命?给万世开太平?实际一点好吧。没有人敢说自己是完人。就算你能保证自己清高,你的老婆孩子借着你的名头欺人、受贿就跟你没关系了?

    下一刻叶瑾瑜的脸上收起了怒容,平静的说道:“本王允许你们贪财,但是你们别给我在关键时候拖后腿,就在东南作战集结个八万军队集结不了么?打一场有成效的反击很难吗?”

    除了李定远、杨兴寥寥几人面不改色,其他官员早在听到锦羽卫的时候就已经给吓得魂不附体,满脑子想的全是检举揭发、戴罪立功,此时听见叶瑾瑜语气不像是追究的意思都纷纷松了口气。

    姜终究还是老的辣,李定远一番寻思,就冲叶瑾瑜之前的手腕就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小家伙了。排除叶瑾瑜心情不好拿他们撒气的缘故,那就是想借机敲打他们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叶瑾瑜必然有所图谋,那他是为了什么呢?

    叶瑾瑜想亲征也征了,防御反击的主张也都落实了,王府上下也都听他的号令,几十万镇南军全部听令于他,那他还想要什么呢?

    李定远猜不出来,但是他知道这个时候需要他表态了,作为镇南王府文官集团的领袖之一,叶瑾瑜出征之前唯独带上了他,他本以为是叶瑾瑜对他的新任,现在看来还有别的原因。

    李定远躬身说道:“老臣愚钝,不通军事,恭请王爷亲掌全军,明断战事,则港城之战可胜,儋州之乱可平,敌军当畏我王之威势,我军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