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道本道 » 第58章 天降异火

第58章 天降异火

    “天逵,杀了他!”

    中土王司空静虽然已经是垂暮之年,但对生杀予夺一直以来是独断专行,毫不含糊。

    生而为王,至死都为王。

    哪怕如今满城都是付卫国的朋党亲信,他仍然要行驶他作为王的权力。

    袁天逵没有回话,也没有对付卫国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这让司空静感到十分不悦。

    但他自己已是英雄迟暮,决计是没有亲自动手的可能性,只得看着来人如何收拾残局。

    司空琴来到付卫国跟前,哭诉道:“父亲,您这又是何苦?”

    付卫国恨恨地说:

    “你眼里还有我这位父亲?

    你看你和你夫婿做的事,你们都只帮助司空静,而不是帮助我!

    你们从来都不站在我的立场!”

    “我们一家人,还像过去那样,和和睦睦、团团圆圆不好吗?

    又何必刀剑相向!”

    司空琴从小叛逆,不喜欢受司空映雪和付卫国管束。

    但她是乐于见到父母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的。

    自从她遇到袁天逵,和袁天逵成婚之后又有了女儿袁紫嫣,心性早已和从前大不相同。

    对家庭的观念也比以前更加清晰,家国家国,没有家就没有国,没有家,要那个王位又有何用?

    所以她很不理解付卫国为了王权不惜代价和手段,甚至不吝要舍弃恩爱多年妻子的性命。

    她和袁天逵询问过母亲关于父亲反叛之事,母亲殷殷嘱托: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伤害她们的父亲。

    母亲是何等的心慈手软!

    但是在关键时刻,父亲付卫国却没有心慈手软。

    所以在付卫国提剑毫无顾忌地刺向司空映雪时,袁天逵出手了。

    “你们以为控制住我就万事大吉了吗?

    别太天真!

    现在满城的兵士都是支持我付卫国的人。

    只要我不露面,他们一直会打到王宫来!”

    王宫外,叛军正四处缉杀和追捕拥护中土王的王公大臣和护卫军。

    王城外的凶兽在御兽师驱使下镇压一切企图勤王之军。

    局势的确已经失去了控制。

    司空映雪自知王庭已经彻底失势,虽然擒住了付卫国,但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

    “卫国,你难道这个时候还不知悔改,还要一意孤行吗?

    你不顾咱俩之间的夫妻之情,难道连宝贝女儿的想法也毫不在乎吗?”

    “哼!你们要么杀了我,要么放了我!

    我可以考虑让你们安全离开王宫。”

    付卫国深受重伤无法行动,但态度顽固而且坚决,仿佛已经是胜券在握。

    中土王司空静实在忍耐不住,看不惯这逆子嚣张气焰,大声喊道:

    “映雪!杀了这个逆贼!”

    司空映雪向来听从父王的指令,但此刻她犹豫了。

    如果下得了手她早就动手了,也不会有今天这种被动局面。

    “哎!妇人之仁!

    我中土国即使没有付卫国这种乱臣贼子,也终究是要断送在你等之手!”

    司空静痛心疾首,无奈英雄迟暮,他已经无法提剑亲自上场拼杀。

    袁天逵看向付卫国,道:

    “你若成为中土之王,将如何治理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

    如何应对千百万百姓所面临的惨绝人寰大灾变?”

    付卫国愣住了,中土王司空静也愣住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袁天逵此话究竟是何意?

    付卫国一心记恨司空静,想通过极端方式取而代之,但至于成为中土王之后要具体做什么,他还没有想那么多。

    袁天逵道:“圣王皆以仁德治国。

    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王权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是一种荣耀。

    但王权之名与利通常是息息相关。

    圣王重名而轻利,爱惜自己的威名,就如同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

    你若知道名之可贵,便当轻利而重名,让利于民,让老百姓在你的治下得以恩惠,而老百姓自然会施你以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名如水,聚少成多。

    王权方得以固若金汤,王权的恩宠才可以惠及四方,王的荣耀才得以万古流芳。

    这些你可都懂?”

    司空静一生作为中土国之王,自诩深谙为王之道,但听得袁天逵这一席话,也是感触良多。

    他对王权的理解突然间变得更为深刻透彻,而这也让他意识到,属于他的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

    名与利,他曾经都看重。

    两者相害取其一时,他有时候会选择利,而有时候他会选择名。

    就如付卫国提剑刺向他时,他毫无畏惧,因为他是中土之王,名大于利时,又何惧生死?

    舍生而取义,他司空静是有胆魄做出这种选择的。

    但在更多的时候,他还是过分看重了利。

    为了长生,为了王权的世袭罔替,让王位永远属于司空家族,他排除异己,铲除枭雄,打压御兽师和野心家。

    现在回想起来,在名与利之间,他终究还是没有看透。

    “果然是老了!

    活了这一辈子,还没有孙女婿看得透彻!”

    司空静不禁感慨。

    “罢了,罢了!

    这王权谁要谁拿去!

    从今以后,我就当一个淡泊名利的糟老头子好了。”

    司空静此话一出,付卫国倒颇感意外,司空映雪和司空琴也都愣在原地。

    老头子为巩固王权、扩大领地争斗了一辈子,哪怕是卧病在床行动不便,都在指挥与付卫国叛军之间的战斗,怎么会突然态度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

    袁天逵淡定如常,司空静迅速做出这番抉择,他丝毫不感到意外。

    在袁天逵看来,司空静就是属于看得通透之人,这种人能明心见性,能大彻大悟,有非凡的气魄。

    “你不是想要王位吗?

    我就主动退位让贤,当即下旨宣告禅位于你付卫国。

    从今以后,你付卫国就成为中土国新任国王!”

    “父王!”

    司空映雪心情复杂,看向父亲深情喊道。

    “我意已决。”

    付卫国听闻,瘫倒在地。

    身上的三处箭伤仿佛此刻才开始发作,又仿佛此刻他才真正回到现实人间,他瞬间清醒过来,伤口令他疼痛难忍。

    “嘶……”

    “卫国!”

    “父亲!”

    司空映雪和司空琴连忙去搀扶倒地不起的付卫国。

    司空静见状摇摇头,叹了口气。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还是太糊涂啊!”

    司空静说罢剧烈咳嗽起来,人就要坐立不稳。

    袁天逵连忙上前搀扶住他,从身上摸出一颗丹药塞进他的嘴里。

    丹药入口即化,随即一股清流自口入腹,滋润着他的五脏六腑。

    “天逵,这是……”

    “元灵丹。”

    袁天逵只说这是元灵丹,自然不会说出这元灵丹是在幻境中所获。

    中土王期盼多年的元灵丹如今终于有机会品尝其滋味,心满意足。

    “哈哈哈哈,果然是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我司空静有孙女和孙女婿如此,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正在这时,天空异变突起。

    只在几息之间,天色如墨,如同暗夜。

    空中电闪雷鸣,四处狂风大作,一改多年的大雪纷飞气象,天空居然开始下起了暴雨。

    袁天逵首先察觉到天地异象,他发现空中传来一股剧烈的灵力波动。

    “天降异火?”袁天逵道。

    中土王、司空映雪、司空琴,包括付卫国在内都一阵愕然。

    司空静很快也反应过来。

    “对,和五十多年前一样,这是天火要降临!”

    满城战斗的兵士此刻都停了下来。

    御兽师也极力安抚他们所操控的兽宠。

    城中百姓纷纷躲进室内,关紧门窗小心张望。

    人们都不知道突然出现天地异象究竟是为什么。

    终于,有老人识别出这种异常信号,这种信号和多年前中洲大陆出现的异常一样。

    “天火降临!

    是天火要降临!

    大家要小心啦!”

    “天火!?”

    一时间,关于天火要降临的消息传遍中土国,传遍了整个中洲大陆。

    恐惧的气氛让整个水蓝星都沸腾了。

    在冰冻灾害中幸存下来的人此刻再也按捺不住,纷纷走出原先用来躲避冰雪的掩体,想要见证这末日般的景象。

    整个世界一片黑暗,只有闪电划破长空时才会带来一丝丝光亮,才会照映出因恐惧害怕而扭曲的人们的脸孔。

    一些人的眼神中开始透漏着绝望。

    冰冻之后再来一场天火,上天还要不要给已经苦难深重的水蓝星一点点生机?

    中洲大陆生活的野兽也闻风而动,纷纷走出洞穴和巢穴,四处巡弋。

    是因为天象异变而兴奋,又像是为某种即将来临的东西而欢呼。

    中洲山脉,箭王山。

    金太一立于箭王峰之巅,看向不远处被闪电照亮的中洲之塔,感慨万千。

    “这一天,终于来临!”

    “传我号令,所有金箭门门人,前往中洲之塔待命。”

    “是!掌门!”

    陈礼让在自己的洞府里打座修行,惊闻天地异象,天火即将降临,也迅速走出洞府。

    “再次天降异火,必有妖孽问世啊!”

    南云天查看天象,也感叹道:“风云异动,灵机四起,中洲大陆莫非又是有什么灵物问世?”

    距离水蓝星数万里之遥的太空之城。

    东方贤在第一时间了解了水蓝星异变的情况。

    “中洲河刚刚改道,天便要降下异火,会不会有如此之巧!”

    雷泽国公孙智得到消息后,痛心疾首,呼道:

    “报应啊,报应!

    中洲河改道便是自断灵脉。

    灵脉一断,天必降异象

    祸事大起,祸事大起呀!”

    在富川国,星球资源联盟的飞船发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频繁。

    许多购买了前往太空之城船票的人被飞船一批批送往太空。

    秦天河坐在逐渐升空远离水蓝星的飞船中看向地面。

    “离开后,不知何年是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