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出家之人 » 第二章 莫问

第二章 莫问

    这是李弋阳第一次踏出庙门。眼前的景象与他五年前来时有了不小的变化。

    他记得来时庙门前并非现在这般,现今放眼望去,满是青竹。当时还是以野花野草居多的,但是那颗参天大树却一直还矗立在庙门前。

    当初师傅选址的时候,便看中了庙门前这颗数人粗的香樟树,原是想要将整棵树划为寺庙的象征,却因此树枝叶太过茂盛,遮了暖阳,后便建在了此树后方。

    五百年前,姬天朝的统帅顾天守曾率领十万精锐在此与当时的樊丽国开战,此战之后,樊丽国日渐式微,大势已去,不久之后便被姬天朝吞并,从此南辰只有一个国家,便是姬天朝。

    本地百姓在三百年前发现了闵山上的这颗香樟树,由于其愈发繁茂,遮了大多的阳光,使这一片便只有这一棵大树,百姓们便将此树称之为“天守”,用以纪念当初的统帅。

    虽说如今已是诸侯并立的时代,“天守”的称呼却没有改变。

    李弋阳也是在寺庙中望向这颗参天之树时,问起树的由来,才知道这颗天守树的故事,或说是顾天守的故事。

    树还是那棵树,与五年前并无多大差异,无非是多了几层年轮罢了,对于几百年的大树算不得什么,谁也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但李弋阳这五年时间,变化的远比大树多了。

    天守树的右侧有一道石板台阶,通往山顶,而前方便是下山的路。

    现在是寅时,天渐亮,还未有人来洛闵寺上香。

    虽说平时百姓络绎不绝,庙堂前的香炉里的香上了一把接着一把,直至半晚香才能熄灭。但早上为了不打搅师傅们的休息,百姓们也在无形中定了规矩,卯时之前不能上山。

    洛水城虽然地处沐阳最西侧,但此处对于佛教的朝拜却更盛。贫瘠之地的百姓,更加需要信仰,即使多数人都明白这所谓的信仰只是慰藉。但是穷苦的百姓,最需要的恰恰便是慰藉。

    李弋阳过了天守树,顺着下山的阶梯走去。

    这条路并不长,若是下山的话,半柱香便能到山脚。闵山本就不高,况且洛闵寺建在山腰,百姓自不必劳力上山。

    不过在李弋阳下山途中,见了正准备往山上走的两位妇道人家。

    天空微有红晕,想来已经到卯时了。

    这两位穿着普通的妇人见了李弋阳,都还未回过神来,站在原地瞪着眼睛,怀疑自己出现幻觉了。

    “这位小师傅是从洛闵寺下来的吗?”其中一位妇人很是恭敬地询问道。

    她们从未见过这个稍显稚嫩的小师傅,尤其是那脸蛋长的雪白端正,即使穿着普通,光着头都能看出不似常人。

    李弋阳对其点点头,并未说些什么,便继续往山下走去。

    两位妇人看着李弋阳下山的背影,便靠近了在说些什么。

    “这是谁家的孩子,长得着实俊朗,此前也从未见过?”

    “说不定是从化成寺来的僧人,我前些天听说化成寺来了数位僧人,目前正住在何府。”

    “说不定这位小师傅来了咱们洛闵寺交流佛法呢。”

    ……

    两位妇人的交谈,李弋阳听不得,他也并不在意他人的目光。

    一路上行人越发多了,他们见了李弋阳这位小师傅的模样,都不由得回头多看几眼。

    且不说这长相酷似女儿郎,单是这娇弱雪白的脸色便惹得一众行人心生怜惜。

    一路上不乏有人问他来历,李弋阳也并没有说什么。他们只要问自己是否为洛闵寺的小师傅,李弋阳总是面露微笑地点头,却不开口。让不明事情人的行人误认为他是个哑巴,我见犹怜起来。

    李弋阳用了一柱香时间下了山,期间由于行人过多,导致他一度只能在原地找个地方先行休息,待人少了在下山。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模样太过惹人注目,于是李弋阳将自己的光头用麻布包裹起来,这才少有人上来问东问西。

    李弋阳到了山脚,见前方分了三条大路,却不知去往洛水城的方向。师傅曾交代要自己先去寻那洛水城主洛白绫,问得巫医的下落,在回王都见父母亲一面。

    可李弋阳对这洛水城便没有什么印象,当年被师傅带过来时才十一岁,且一路上也并未在洛水城里停留过,对于洛水城的记忆也只有洛水城那高大的城门了。

    而这山脚下却是洛水城的后方,就连那扇巨大的城门他也没法见到。

    李弋阳便想找个人问问路,左顾右盼时,想找个年老一点的妇人问路,少些暴露身份的风险。

    李弋阳下山前也未曾想过一个和尚下山还能有这么大反应,那师兄们每一次下山置备食材时岂不是凶险万分?可谁也没有和李弋阳提及过此事呀!

    正当李弋阳有些犹豫要向谁问路时,不曾想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儿此时正扯着自己的衣袖,一双明亮的眼睛盯着自己。

    “小孩儿,你可有事吗?”李弋阳蹲下身子,便好心问道。

    李弋阳原本以为是谁家孩子调皮走丢了,但是这个小孩儿却没有害怕哭泣,李弋阳询问起小男孩儿,小男孩却并未开口说话。

    眼前这个皮肤被晒黑的男孩儿,瞪着大眼看着李弋阳,又扯了扯李弋阳的袖口,抬起左手指了指一旁一位道士打扮的瞎眼老人。

    这位瞎眼老人身穿黑白道袍,盘腿坐在铺了层麻布的草地上。算命先生身前单摆了一桶棕色竹签,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其右侧还插了块黄木板,上面写有四个字:因缘既定。

    四个墨字写法干练,行云流水,入木三分,一气呵成。李弋阳也是练过书法的,在洛闵寺五年,从不曾出门的他便一直抄写经书。这些经书有些是他人送与洛闵寺的,有些是觉衍师傅自己珍藏的。其中不乏有些书法大师抄写的经书,李弋阳此时一看这块黄木上的字,便觉是大师之作。

    可这笔法配上眼前这位算命先生却显得有些突兀。

    瞎眼老人孤零零地坐在路旁,周围的行人都未曾在其身前逗留,而老人也未曾揽过生意,一动不动地盘坐着,似乎已经睡着了。

    李弋阳心想,在洛闵寺的山脚下摆摊,而且还是干的算命的活儿,难怪没有生意。

    沐阳的人大多信佛不信道,更不用说在佛门跟前算命这事了,没有人过来砸摊子便算不错了!

    “孙儿,过来。”瞎眼老人朝着李弋阳的位置招了招手,李弋阳却有些失神,误以为瞎眼老人叫着自己,直到身前这个小男孩儿跑了过去,李弋阳才回过神来,这瞎眼老人与小孩儿是爷孙俩。

    “小师傅,既有缘,何不过来交谈片刻?”瞎眼老人伸出自己苍老满是皱纹的右手,似在邀请李弋阳过来。

    小男孩儿熟练地从一旁的包裹中拿出一块亚麻色的布匹,铺在黄土地上,等待着李弋阳的落座。

    “你可知道我是僧人?”李弋阳疑惑的看着老人,明明已经瞎了,却断定自己是和尚。李弋阳不由得怀疑老人是否真瞎。

    “老夫的鼻子可不堵,常年吃斋饭的僧人身上那股清贫之味,还是能闻得出的。”瞎眼老人解释道。

    李弋阳伸出手闻了闻,却并没有闻出什么气味来。

    “小师傅,我这瞎眼之人,其他方面的知觉自然比常人要敏感些。”

    李弋阳听得老人这么一说,便对眼前这位算命先生来了兴趣,只是……

    “我身上并无盘缠,可付不起算命的费用。”

    李弋阳挠了挠脑袋上的围巾,诚恳地回答道。

    “有缘,自不必谈钱;我之所为,自也不是钱。”瞎眼老人伸手示意李弋阳坐下。

    李弋阳并未多想,便盘腿坐了下来。

    “不知小师傅法号?”

    “法号希怀,是师傅取的。”李弋阳回答道。

    “希怀……既然是由觉衍大师所取,自然有其深意。看来希怀小师傅想必也有故事。觉衍大事希望你忘怀此事,故取名希怀,看来小师傅之前经历的事情并不美好。”瞎眼老人一语道破“希怀”这个法号所蕴藏的意义。

    李弋阳心中也吃了一惊,不曾想老人单凭希怀二字便看出了端倪。

    “老人家你可真是厉害,一算便中。不知该怎么称呼您?”李弋阳此时觉得老人真有些本事,便打算再交谈下去。

    周围的行人见有人上了这算命先生的当,便好心过来提醒道:“小兄弟,你可别上这骗子的当。这老头可是连王富商的儿子都敢骗的,上次骗了其五十两银子。若不是王富人大人大量,没有与他计较,恐怕现在这老头已经入狱了。你若要求个好兆头,何不上洛闵寺去?”

    李弋阳有些讶异地看着老人,便内心却并不觉得这位面色慈祥的老人会骗自己。

    “因缘既定,王家公子的因缘我已交代于他,便是值那五十两银子。何来骗人之说?”老人对于他人的攻击,显得从容不迫,语气更显冷静,丝毫没有生气。

    看戏的人并没有说话,他们只觉能看个好戏,便围在旁边,等待着二人的再次交锋。

    那小孩儿很是气愤,抄起拳头便往众人身上招呼。但一个四岁孩儿能有什么力气,人们也没有把他当回儿事,只是配合似的躲闪着,让小孩儿以为自己的攻击奏效了。

    “孙儿,休要胡闹!”老人虽然眼瞎,但是一伸手便抓住了小孩儿的衣领,将他拎到自己身旁。

    小孩儿不敢再动手,便怒目圆睁地盯着众人,挥舞起自己的拳头,仿佛在告诉众人休要乱说话。

    这一幕惹得众人笑了起来,那人便没有再说老人的坏话,只是在围观的众人中隐去了身影,不知何时离去了。

    老人似乎失去了耐心,不想在众人的围观中再与李弋阳交谈些什么,于是收起了东西,便要离开。

    “老人家,咱们还没有说完呢?”李弋阳有些着急地说道。

    “因缘既定,我们既然有缘,自然会再见。”老人家在孙儿的带领下往其中一条路走去。

    “老人家,您还未告诉我您的名字?”

    “无需知晓姓名,有缘自会相见。”

    瞎眼老人将黄木板当做拐杖,拄着便走远了。

    那小孩儿还不忘回头对围观的行人做鬼脸,惹得众人再次笑了起来,仿佛忘却了先前的不愉快。

    李弋阳心中已然记下了这位瞎眼老人和那调皮的小孩儿。

    他无奈摇了摇头,感慨一句:“怕是再无机会了。”

    围观之人已逐渐散去,李弋阳刚想起还需找人询问洛水城的方向,左顾右盼之际,围观百姓中还有一人站在原地看着李弋阳。

    只见那人俊美绝伦,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的脸俊美异常。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束于头上,一双剑眉下却是一对细长的眼睛。他身穿玄色衣裳,头戴金冠,配以一根玉簪固定。手中拿一把纸扇,却并未打开。

    李弋阳刚想上去询问,那男人便走到了李弋阳面前,开口说道:“我曾听闻洛闵寺的僧人不学无术,礼仪败坏,百姓常去洛闵寺也只是因为觉衍大师,今日一见,却并非如此。”

    眼前的男子已然看破李弋阳的身份,只是李弋阳此时并未在意。他挠了挠头,对男子的话产生了一丝疑惑。

    “不知这位施主从哪里听来的这般谣言?虽说我的师兄们对诵经打坐并不在意,却也不会不讲礼仪。”李弋阳质疑道。

    “许是外界传闻太过夸张,我才刚来洛水城,对此也并非全信。”男子挥着手说道。

    “请问施主可知道洛水城要走哪条路?”李弋阳并不想探讨师兄们的传闻。

    “噢?你难道不是洛闵寺的僧人吗?”男子见李弋阳询问洛水城的线路,便以为自己判断错了。但方才他明明听到那瞎眼老人说希怀这个法号是觉衍大师取的。

    “我五年未曾下过山,当年来时也并未在洛水城里呆过,自是不知。”李弋阳解释道。

    “原来如此,这条路便是通向洛水城的。”男子指着方才老人走去的那条路。

    李弋阳心中一喜,慌忙向男子道谢后,便匆忙追了上去,内心还在祈祷老人不要走的太快。

    男子目送李弋阳远去,嘴角微微一笑,自言自语道:“有趣,甚是有趣!”

    男子将手中纸扇打开,缓缓扇动,向着上闵山的路走去,看来他的目的地是洛闵寺。

    男子纸扇挥舞间,能见其上写有一词,“莫问”!